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优势论文_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优势论文_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徐伟 李军 蒋会东 孟庆涛 刘文景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安徽滁州 239001)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将20例患者经西门子64排螺旋CT平扫后行VR、MPR及MIP等三维软件图像处理,测量其双侧茎突的长度,内倾斜及前倾角度。结果:20例患者40侧茎突均清晰显示,8例为双侧茎突过长,12例为单侧茎突过长;茎突方位角异常(内倾角及前倾角)23侧,正常者24侧。结论:64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茎突结构、走行,并且准确测量其长度、角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等,是诊断茎突综合征的重要检查手段,同时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

【关键词】茎突综合征;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90-02

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2年9月至2015年3月期间20例经临床与CT确诊的茎突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64排螺旋CT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茎突综合征患者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0岁~68岁,平均4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不适、咽痛、吞咽痛、转头时咽痛、异物感、咽痒等,其中12例出现咽喉部不适及刺痛,吞咽和转头时加重,5例有异物感、咽痒,1例有颈侧痛,2例为扁桃体摘除术后咽喉不适,病程1个月~数年,7例触诊扁桃体窝触及条状硬物,13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诊断为慢性咽炎,按慢性咽炎治疗效果不佳误诊率65%(13/20),后经X线摄片或CT检查,确诊后行茎突截短术,术后咽部症状消失。

1.2 仪器和方法

扫描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螺旋CT机,患者仰卧,下颌抬高,听眶线与扫描线平行,嘱患者咬舌控制吞咽动作,扫描范围:从外耳道开始至舌骨下缘,扫描平均参数:120Kv,80EffmAS;CTDlvol(16cm):11.50mGy,DLP:125.3mGy cm,slice:3.0mm,得到原始图像后,传到工作站,薄层重建图像Kernel H31s.medium smooth+ FAST~Window mdeiastinum,层厚:0.75mm,层距:0.5mm;螺距为0.65,进行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曲面重建以及容积再现技术[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茎突基底部至尖端测量茎突长度,并作直线基础,CT冠状位上以寰枢关节为垂直线,二者交角为内倾角;CT矢状位上以听眶线为水平线,二者交角的余角为前倾角[2]。茎突过长的影像学诊断标准:正常茎突平均长度约2.5~3.0cm,超过此长度则为茎突过长。茎突角度依照文献标准认为正常内倾角及前倾角均为30°左右,<20°或>40°为异常。

2.结果

20例患者40侧茎突经三维成像清晰显示,成功率为100%。茎突位于乳突孔前方,为颞骨的一部分,至上而下,向前内方倾斜,呈细棒状,多数较直,茎突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本组20例中8例为双侧茎突过长,其余12例为单侧茎突过长(5例为右侧过长,7例为左侧过长),其中长度范围在3.0~3.5cm的有9例(13侧),在3.5~4.5cm的有9例(16侧),4.5~5.5cm的有2例(3侧)。三维CT测量茎突的内倾角平均为18.9°±5.2°,其中<20°的有15侧,前倾角平均为23.6°±5.8°,其中<20°者8侧,前倾角及内倾角均正常者24侧。分节型茎突2侧,局限不规则增粗3侧,末端弯曲2侧,颈动脉受压1侧。图1~3示:三维重建清楚显示过长茎突的形态、走行、偏斜角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3.讨论

3.1 茎窦过长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①该病起病缓慢,病史长短不一,常有扁桃体区、舌根区疼痛,常为单侧,多不剧烈,可放射到耳部或颈部,咽异物感或梗阻感较为常见,多为一侧,吞咽时更为明显,有时在讲话、转头或夜间加重[3]。也可引起咳嗽、当颈动脉受到压迫或磨擦时,疼痛可从一侧下颌角向上放射到头颈部或面部,有时可有耳鸣、流涎、失眠等神经衰弱的表现[4]。年龄在20岁以上,出现以上症状者应想到此病;②影像学检查:经X线摄茎突平片和(或)螺旋CT扫描显示茎突的长度或有偏斜、弯曲及方位角等情况;③手指触诊扁桃体区可扪到坚硬条索状或刺状突起,患者主诉此处不适,并可诱致咽痛或咽痛加重,多为单侧过长,必要时可行扁桃体手术探查;④1%利多卡因封闭扁桃体后部是否使症状暂时消失[5]。确定诊断至少符合其中任意三条。此外, 扁桃体切除是常见诱因。茎突综合征还应与慢性咽炎、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茎突骨折等病鉴别[6]。

3.2 螺旋CT的临床价值

以往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其临床症状、咽部扁桃体窝指诊及茎突片(X线平片)。由于茎突位于颞骨岩部和乳突相接处,而茎突形态走行及角度因人而异,左右不一,与周围骨易重叠,X线投照角度难以掌握,各种因素使茎突图像显示不清,茎突长度测量很难且不精确,更不易显示方位角,而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吞咽产生的运动伪影较少,茎突冠状位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直观展现高质量的3D图像,尤其是MSCT更具优势,重建后的茎突图像骨质边缘连贯无阶梯状伪影,且可通过不同轴面的旋转对病变组织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并同时显示与颈部血管关系,使茎突的测量更准确、更清晰显示茎突过长或过大角度对血管受压情况[7]。从不同角度观察茎突形态及走行,避免其他骨质的遮挡,使测量更加精确,本组病例均清晰直观地显示了茎突的形态、长度、走行及方位角情况,达到了诊断要求。

因此,螺旋CT扫描及3D重建技术对茎突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优越性,能清楚显示茎突长度及内倾角、前倾角,结合临床资料能够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和评判。笔者认为,对临床上怀疑茎突综合征者,应常规进行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以便及早准确诊断本病,为临床的正确治疗指引方向,有替代传统检查方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林达,邱乾德,许加俊等.螺旋CTMPR重建在诊断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1:1229-1232.

[2]彭俊红,袁德华,王仁法.MSCTVR与MIP诊断成人茎突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01:23-25.

[3]葛合全,郑奎宏,王子军等.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茎突综合征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1,06:459-460+468.

[4]王霞,盛蕾,刘军等.多层螺旋CT对成人茎突测量与茎突综合征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05:452-454.

[5]陈春美,秦将均.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07:798-800+803.

[6]张丹,吕亮.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在茎突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3:187-190.

[7]杨波,宋玉,成福香.茎突综合征78例误诊误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0,05:463-464.

论文作者: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5

标签:;  ;  ;  ;  ;  ;  ;  ;  

64排螺旋CT对茎突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优势论文_徐伟,李军,蒋会东,孟庆涛,刘文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