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以及类型这两个方面来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得到控制的措施,以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从而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希望本文的探究能够为相关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而混凝土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存在,不仅使得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而且也使得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凸显出建筑工程的整体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工程概况
某市建设了一座综合性的办公楼,该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面积为33562.5㎡,其底层的占地面积就达到了2105.2㎡,该综合性办公楼的总体楼层总数为22层,建筑的总体高度为70m,其主体结构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修建,在该建筑工程中,5层以下的位置都是商业区,而在5层以上,则主要是办公以及公寓区。该综合性的办公楼所应用的桩基础为箱型基础,该箱型基础的结构体较厚,而且体积较大,工程施工的条件较为复杂,在施工技术要求上也相对较高。根据其体积大的特点,可选用的施工技术为混凝土施工技术,但是在混凝土应用的过程中,会因为温度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混凝土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就上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来说,最佳的解决方法就是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混凝土因为硬化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混凝土裂缝类型
2.1温度裂缝
该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在凝固的时候,因为温度差异的影响,水泥水化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逐渐的增加,内部的温度也在不断的提升,就混凝土施工本身来说,由于混凝土内部以及周边的散热条件不一致,所以在混凝土的中心区域,温度相对较高,外部的温度则相对较低,这样就形成了梯形的温度布局,而就一般情况来说,混凝土本身的抗拉伸力相对较弱,在温度应力逐渐加大的过程中,如果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本身所能够承受的拉应力极限,那么混凝土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但是该裂缝只会出现在混凝土的表面,而建筑工程的的主体结构却仍然能够有效的保持完整性。
2.2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暴露在空气中,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会因为本身特性的影响,而出现体积减小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就被称作为是收缩问题,在这样问题的影响下,混凝土就会出现变形的现象,而再有外力对混凝土进行干扰的时候,则会使得混凝土内部出现一定的拉应力,在这一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承受的范围后,混凝土裂缝就会出现,而且随着拉应力的提升,混凝土裂缝会越扩越大,在一定时期,混凝土裂缝就会贯穿混凝土,从而使得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受到影响。
2.3沉缩裂缝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沉缩裂缝问题较为常见,这主要是由混凝土振捣不均匀以及沉实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浮浆出现过多,或者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后,没有及时的对混凝土进行压实处理,或者是抹平处理,同时对混凝土的覆盖不均匀,在混凝土与外界环境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就会使得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逐渐的丧失,从而就会使得混凝土出现干裂的问题。
3.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不同影响因素,造成裂缝形成原因具有复杂性,因此很难在面对实体裂缝的时候就可以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准确定位。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裂缝主要来源于沉降不均,变形以及负荷。混凝土的沉降不均以及变形与混凝土流态相关,流动性越大的混凝土,发生沉降变形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会存在水分蒸发的现象,这与混凝土初始配备模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极可能引发早期干缩裂缝的现象。
从混凝土自身考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水沙的细度,水泥的用量以及矿物成分,混凝土的体积形状以及实际的施工设计有关。如果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水沙颗粒过小,凝结以及水化的过程相对而言较快,在空气中有很大的干缩空间。水泥的用量过大,会引起混凝土收缩超限的情况,从而造成混凝土发生裂缝。
较大体积的混凝土,比较容易产生裂缝,因为大型混凝土其水化热会集中在模块的中心,对散热存在限制,从而导致混凝土内外形成很大的温度落差,进而发展为温度应力促使在混凝土硬化的初期出现裂缝。
4.针对不同成因的裂缝控制策略
2.1 收缩裂缝的控制方法
对收缩裂缝控制的重心应该落在对湿度的控制上,保持构件或者结构湿度的稳定性。为了避免水分流失过快的现象,在混凝土浇注初期,可以采取浇水养护的方式保持水分,另外为了使整个过程水分的流失最小化,可以考虑采取塑料薄膜、草垫或者草袋的方式进行覆盖。同时浇注好的混凝土,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抹压,控制好抹压的度。
2.2 沉降过程裂缝的控制方法
沉降裂缝是指由于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沙石颗粒受重力影响下沉而水泥浮到表面,存在骨料或者钢筋等结构的阻挡而出现的混凝土水泥与沙石分开的现象。这种现象容易在模板拆卸的几天内出现,由于某一个范围大量使用同种搅拌方法配置的混凝土,因此这种裂缝的发生面比较广,通常在混凝土沿着钢筋纵轴延伸方向发生。对于可能出现沉降裂缝的处理方法是控制好混凝土搅拌的时间,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并不是说分层间隔时间越长就会越好。
2.3 对于温度骤变导致裂缝的防治
物体普遍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混凝土也是如此。对于弹性空间不是很大的混凝土来说,温度的骤变极容易导致裂缝的出现,对于温度控制的原则是平衡构件内外的温度差,并且阈值控制在低于20度范围之内。尽量不要选择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或者温差变化较大的夜间进行混凝土的浇注。浇注时,采取逐层浇注的方式进行,以利于温度的快速散发。对大体积建筑模块在浇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逐层浇注的思想,设置相应的施工缝。
拆模后,为了防止混凝土出现应力松弛的现象,要及时地采取填土的措施。混凝土的配置避免选用过热水泥,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控制温度:第一,在浇注基础中通入可循环的冷却水,增加热量的流失。或者采取材料化学的思想,在混凝土配置的过程中,加入减水剂以及石块进行吸热。在浇筑之前,可以模拟各种裂缝的控制方法以及实际施工条件下整个浇注的过程,建立物理模型,预测温度下降时出现的最大收缩应力,对超过混凝土拉力阈值的情况,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一种或者多种措施的组合,进行适当的调整,控制收缩应力在混凝土不发生裂缝的强度范围内。
5.结语
混凝土裂缝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在对裂缝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施工的特点,对于可能引起裂缝的收缩、沉降、温度以及施工等因素进行全局全面的考虑,并制订相应的控制策略,预防裂缝的产生。一旦产生裂缝,要及时地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建筑产品稳固的抗压能力,使其更好的利用于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中。
参考文献:
[1] 王宏远.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
[2] 王晓光.浅析混凝土裂缝原因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
[3] 董喜君.混凝土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问题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7)
[4] 卢晓静,马钰洁,刘鑫.浅谈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及处理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1(11)
论文作者:马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温度论文; 应力论文; 就会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