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共产党宣言》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其中,作为工人阶级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无产阶级运动时要始终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并指明了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要首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依据《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人民放在首位,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制定各项方针政策,使党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走出了贫困,国家也变得繁荣富强。党的十九大更是继续强调人民在国家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路线;生产力;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后就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工人阶级的革命自此有了科学依据,无产阶级革命有了远大的目标。《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为共产党指明了力量源泉和最终目标。中国共产党不论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始终秉持这个思想,将人民始终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决定性位置上,充分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6)实用跟踪与统计模块。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跟踪和统计功能,方便课程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为课程教师的工作量提供统计功能。可以使用各种课程工具统计课程教师的详细信息并参与课程教学,使学校对课程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方便、有效。

一、《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一思想指明了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给各国无产阶级运动提出了基本遵循。在无产阶级的运动中共产党人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核心位置,由此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带领着人民坚定地走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一)“人民”的内涵是随着社会性质的改变而变化的

在封建主统治下,人民是包含资产阶级在内的所有受压迫的民众。但是当“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的时候,[1]人民的含义随之发生改变,资产阶级时代“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资产阶级站在了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对立面,具有最广大群体的无产阶级成了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阶层。无产阶级不仅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且是人民中最具有革命性的阶级,无产阶级因此毫无疑问地成为了人民群众的领导阶级。

(二)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运动

“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3]无产者自由得一无所有,他们是最革命、最坚定的那部分人。他们开展的无产阶级运动是区别于以往任何革命运动的,不再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代替旧的。“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它明确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目的和依靠力量。无产阶级处于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摧毁资产阶级的整个上层建筑,就不能抬头挺胸获得真正的自由,实现真正的平等。

(三)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指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力量源泉和最终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的核心思想并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0]人民的主体地位要更加突出,人民的需求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前提

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不仅在大政方针上也在细微处时刻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到农民家中,总是看看衣柜,掀掀锅盖,把百姓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中,亲自看看农民的生活质量。党员干部不止步于办公室,更是在田间地头、在工厂车间、在千家万户实地考察调研,然后将调查见闻转变为切切实实的惠民政策。2019年劳动节恰逢周三,原定安排放假1天。对此,很多群众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国务院相关部门的研究,调整了2019年劳动节放假安排,实现了4天假期。这种为民服务的理念不仅回应了人民的呼声,也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春夏之交能够放松身心、亲近自然,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一举措更是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切实实渗透到民生的方方面面。不论在什么时期,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摆在首位,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一人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当代价值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代表,没有自己的私利,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他们具有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6]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两个重要前提,也是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行动准则。这也充分说明共产党人代表的不仅仅是本国、本民族人民的利益,而是整个世界人民的利益,这也是实现共产主义必要的前提。

(一) 群众路线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具体实践

铆接质量问题主要是由铆接不到位、铆钉无环槽、垫圈漏装、铆枪铁砧磨损等原因造成,如图5所示。几种不合格的铆接过程中的力与位移曲线如图6所示。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首先提出了群众路线观点,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1]这一论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群众路线形成的重要起点,群众路线也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这一理论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宣言》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具体实践。群众路线给中国共产党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使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2]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刻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着愿意跟随党的步伐前进的一切人民,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也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由于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现阶段我们必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做好物质准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1],评价分为:①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宫颈涂片正常,宫颈组织柔软光滑,未见糜烂面,且无触痛情况,视为显效;②临床症状有极大程度的缓解,有小范围糜烂面,视为有效;③症状无变化,视为无效。取其中显效、有效例数纳入有效率计算中。同时,引入疼痛评价评分方法VAS,对术后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疼痛评分0-10分,疼痛程度越严重最终得分结果越高。另外,术后半年随访,了解患者复发情况。

另一次是,进入20世纪第二个十年,期刊业务量萎缩,彼时,利丰雅高开始重新寻找市场定位,2015年,经过多方调研,公司最终决定选择图书和喷绘两个细分市场作为新的突破口。目前,利丰雅高的整体业务布局中,期刊占50%,图书占30%,喷绘占20%。图书和喷绘业务已经占了利丰雅高的半壁江山。

共产党要消灭私有制,是为了让人民在共同富裕的社会里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党人追求的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7]共产党人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8]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中实现的,社会物质财富已经能够满足所有人发展的需求。“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累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9]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调剂品,所有因劳动产生的矛盾将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达到空前的和谐统一。生产力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消灭私有制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共产主义。

只有在全面地了解我国心血管健康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和流行现况的同时,评价我国的心血管疾病防控状况。CHI对于政府职能部门能很好的完善慢性保障政策,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养水平;在疾控系统可强化一级预防,提高疾病知晓率,并完善慢病监测网络以及危险因素的宣教与干预;对于临床工作,可完善医院防治体系建设,提高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并严格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基层医疗,提高基层医生的数量与诊疗水平,完善基本药物和检测设备的配备,同时提升基层全科医生的数量。

(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

党的群众路线扎根于历史,并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谈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3]走进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影响着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体现着生产力总量的增加而且也是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对其判断必须及时准确,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进步。”[15]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一变两不变”说明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需要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总量还有待增加,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有待提升。中国共产党对主要矛盾的判断基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社会发展状况,落于“人民”,始终坚持把人民和需求和需要摆在首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都体现着中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需求更加多元化,一次次主要矛盾的转变都在向着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目标迈进。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富起来的道路,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迎来了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将社会主义制度中蕴含的生产力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才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升华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不是狭隘的只是本国家的人民,而是致力于造福全世界人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不可阻挡,每个国家都不能够独善其身,最终都要卷入到世界的发展浪潮中。中国共产党在“反全球化”浪潮高涨之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关注本国人民生活又把目光投向世界去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给所有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和地区予以支持。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自身发展成果惠及沿线各国。“贫困”是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也无条件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减贫事业,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无私精神的表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它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参与。“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16]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政治、经济、军事冲突不断,地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方案和思路,也为各国人民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保障。人的自由建立在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互相依存的基础上,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他人的自由发展互为条件,最终实现的是个人自由与共同体自由的内在统一。[1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

《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多年来,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正确的。[18] 其中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点点滴滴,也已经根植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就像习近平谈起如何肩负起这么大一个国家时所说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已经是共产党员深入骨髓的信念,无论遇见什么波折风浪都将人民始终放在首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且也会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参考文献:

[1][2][3][4][5][6][7][9][18]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9.28.39.39.41.41.51.43.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30.

[10][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44.

[11][12]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8-899.1094-1095.

[1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15]艾四林,康沛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与实践逻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1-42.

[17]韦正翔,孙奎霞.论《共产党宣言》的当代价值[J].理论探讨,2018 (3).

作者简介:王如梦,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 100083)

中图分类号:A122/48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9)03-0030-04

(责任编辑 胡爱敏)

标签:;  ;  ;  ;  ;  

《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