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氛围--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之舞--基于对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网恋论文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氛围--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之舞--基于对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网恋论文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共建和谐文化氛围——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共舞——基于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文化建设论文,问卷调查论文,大学生活论文,共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然而,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网络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与网络有着频繁接触的大学生必然要受到其双重影响。

笔者基于对大学生网络生活整体的实证调查,通过对实证数据的分析,从网络生活内容、“网恋”、网络聊天、网络言行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状况。

此次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为主、文献研究为辅的方法,问卷由47个问题构成,其中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接触网络的情况和对网络的一些基本看法。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在校大学生为总体,先按照男女性别的比例确定不同的问卷数量,再按不同的宿舍楼、不同的楼层平均选取调查对象,被调查对象遍及文理工各学科专业、各个年级。调查共发放问卷2400份,回收问卷1994份,回收率为83.2%;其中有效问卷1964份,问卷有效率为81.8%。

网络:深得大学生关注和喜爱

1.大学生普遍喜欢上网,是上网频次较高的群体。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网络的生活,就不是大学生的生活。调查表明,有99.6%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接触过网络,网络对大学生有着深刻实际的影响。有41.3%的大学生非常喜欢上网,有94.3%的大学生对于网络是能够接纳的。网络已经侵入到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几乎侵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网络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

2.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沟通。网络的重要功能是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的共享。从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来看,同样是为了沟通与交流。

即使是可以多选的前提下,上网中选择学习的只有24.2%,沟通和娱乐的比例各有39.2%和40.1%,两者的比重总和远远大于学习所占的比重。可见,上网是为了学习的大学生并不多,对上网的利用率并不高,没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上网的价值。

为什么大学生要通过网络来沟通和交流呢?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很少与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而同学之间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与交流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自己内心中的困惑,除了和好朋友交流外,很少有沟通的渠道,而网络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网络的匿名性可以使大学生在网上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与感情,寻求一种理解与共鸣,同时可以使自己内心的压抑得到宣泄。

网络聊天:平等地沟通与交流

大学生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与交流,而大学生网络沟通与交流的主要方式则是网络聊天。网络聊天可以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结识很多朋友,交流自由、自然,选择的余地大。大家只是就某种思想感情进行沟通与交流,无须甚至也无从考虑对方的年龄、学历、知识、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等,而这些条件在现实的交流形式中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在这种情况下,参与网络交流的人可以处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与他人进行任何问题的探讨,这或许正是网络聊天与交流流行于大学生之中的主要原因。

1.大学生上网聊天最主要的目的是和朋友进行联系。大部分学生上网聊天的对象主要是认识的朋友,比例占了 73%,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打发时间而交网友。也就是说,大学生并没有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中不能自拔,而且相对电话联系方式来说,网络确实不失为与朋友联系的一种既快捷又经济的沟通方式。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维系与分散在各地朋友的友谊。 Maslow的需求层次中将爱与隶属视为个体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包括被人所接纳、爱护、关注、欣赏、鼓励、支持等需求。上网与朋友聊天对青少年发展任务中爱与隶属的心理满足是相当有利的。

2.大学生上网聊天最主要的内容是交流对生活的感受。调查显示,大学生上网聊天主要是为了交流对生活的感受,起到放松身心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交流的话题往往随心而至。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4%的学生上网聊天的主要内容是“交流生活感受”,居第一位;而占37.6%的学生选择“一些轻松的无所谓的话题”,居第二位,这两项共占88%。可见,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沟通与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实生活感受的一种再现和反映,大学生上网主要还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心理压力。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是青年时期的自我认同的压力。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立克森认为,所谓自我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且较完善的意识,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一个关键难题是来自于自我认同的形成。大学生随着身心成熟、自我意识增强,对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和他人的反应都很敏感,因此常对自我感到困惑,尤其是在自我认定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其心理容易产生认定的危机感,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压力。

社会学家Cooly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中的产物,在人我各种互动关系中,幻想他人如何对自己给予判断,将他人视为一面镜子,在他人这面镜子中形成自我的评价。Cooly认为不当的“镜中自我”是引发行为困扰的原因,因此大学生常对自我感到困惑,形成压力。在网络聊天中,这种压力随着交流而释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很有好处。

3.大学生对“网络聊天”的态度比较清醒和理性。认为网络聊天“只是随便聊聊”的学生占61.9%,居首位;其次,认为自己的网友“和现实的朋友一样”的占22%;而选择“不是真的朋友”的占16.3%。综合第一项和第三项,没有把网友当作“和现实的朋友一样”的占78.2%,这充分表明,对于网络虚拟世界的网络聊天现象,大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清醒认识,有一定的理性选择和辨别能力。

“网恋”:态度理智清醒低调

目前,网络作为最新的交流技术,以其信息传递的瞬时性,、广泛性、超时空性和虚拟性等优点,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网络也充当了一部分人“恋爱”交流的理想方式和手段,于是出现了一部分寻求感情寄托的大学生“网恋”现象。

1.“网恋”是发生在少数大学生身上的现象。调查表明,有过“网恋”的学生占20%,有70.9%的大学生明确回答“没有经历过‘网恋’”,大学生的“网恋”现象并没有社会舆论与传言所想象得那么严重。在现实中,大学生的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通的现象。大学生的“自由恋爱”要比其他的青年群体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因而对于“网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毕竟大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在现实中没有男女朋友的大学生往往会选择上网聊天来寻找感情慰藉。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聊天时大多数选择异性朋友,他们认为和异性聊天更容易交流与沟通,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在聊天中产生感情,最终导致“网恋”的发生。

2.大学生对“网恋”的态度基本上是理智、清醒和低调的。调查显示,认为“网恋” “不真实,不能取代现实的方式”的占81.7%,把“网恋”当作是“和其他恋爱方式一样”的或者认为“优于其他方式”的只占18.3%;而在另一项数据统计中,选择和网友见面的也只占接受调查学生总数的8.6%。这足以说明,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网恋”的态度还是理智、清醒和低调的。

尽管“网恋”的感觉是美好的、诱人的,但是“网恋”的成本也是巨大的,而且伴随着“网恋”而来的一些欺骗、上当行为往往令人触目惊心,从而使大学生不得不对“网恋”的期望大打折扣,甚至并不认同。尽管友谊、爱情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少的问题、障碍,但毕竟是实实在在的。

交流和倾诉,对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无可厚非,选择“网恋”也并无不可。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该分清楚网络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不能等同。

网络言行:文明上网占据主流

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无规范性的特点,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语、行为表现为不可预测性。人们往往在纪律约束下和有人监督时能按要求去做,但在外界压力消失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就会放松,行为就可能出现偏差。

大学生上网的时候往往是个体行为,缺少约束和监督,日常生活中被抑制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大学生网上道德感的弱化,很可能波及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1.绝大部分大学生都能够做到文明上网。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文明上网是非常认同的,对网上骂人、盗用他人账号等不文明现象深恶痛绝。在调查中,有93.7%的大学生从来没有用非法手段入侵或者攻击过他人的网站;有84.5%的学生没有想过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有78.4%的学生从没有想过下载非法的黑客软件去盗取别人的账号;有77.8%的大学生对语音聊天室存在的骂人现象“非常反感”,表明大学生对于有违网络道德的言行是持批评态度的。

2.少数大学生在网上的言行随意放纵。在调查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曾经用非法手段进入或者攻击他人网站的占6.4%,在网上散布电脑病毒的占2.4%,在聊天室中骂过人的占7.8%。也就是说,上网不文明行为确实存在,少数大学生在网络上随心所欲,因此,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非法入侵和攻击他人的网站、散布电脑病毒等需要较高的网络技术才能实现,因而这种有违于道德与法律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即便如此,它的危害却是巨大的。

文明上网:积极引导是关键

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情趣爱好不同,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良莠混杂,这就需要对大学生上网进行正确地引导。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创办他们喜闻乐见的网站、网页,设立理论学习园地、“两课”辅导与答疑、心理健康咨询、学生生活服务等专题。通过这些途径把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到繁荣校园文化上来。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通过精心设计的网站和网页,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以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

加强网络教育,提高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巨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特别应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体,上网者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给人的道德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积极引导使广大大学生网民做到自我塑造、自我约束,最终做到文明上网。

开设《网络交际》等课程,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有效地利用网络根据大学生的呼声和网络发展的实际,大学生网民教育应纳入正规教育轨道上来,开设相关系列课程势在必行。除了开设有关网络技术课程之外,还应该开设以网络资源利用为主题的诸如《网络交际》之类的课程,帮助大学生正确、高效地利用网络工具来获取有效的信息,融言语表达、信息知识、计算机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为一体,把网络的交际属性、网络交际的特点、网上信息的分类和猎取、网络信息的加工处理、网络道德和网络法规及文明上网等方面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

标签:;  ;  ;  ;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氛围--我的大学生活与网络之舞--基于对部分大学生的问卷调查_网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