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做好相应的后期管护工作。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后的管护工作,才能将应有的综合效益发挥出来。本文首先介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现状,而后指出建后管护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一些科学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工作;现状;对策
引言: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本文以2013年度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一、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后管护现状
目前,我国的土地整治已经初步建立比较合理的工作机制,但是还不够健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工作机制,要对乡镇政府的责任继续明确说明,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当然在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过程中,其根本保障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而且要重视建后工作力度较为薄弱的管护环节。
经调查,在大多数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区中,对于其已建设好的田、水、路、林等工程都能够正常运行,其设施配套较为全面,能够保证沟渠畅通、田间道路四通八达,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优越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项目的管护工作是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在冬季,许多乡镇会安排村民委员会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并安排对部分田间道路进行整修。但从项目的整体和全局角度出发,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对于一些地区破损的路、渠、沟等未能得到专业维修,缺乏专业的管理。
二、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管理现存问题及原因
1、“重建轻管”的现象较为普遍
所谓的重建轻管是指对建设过程较为重视,但是却忽视建后的管理工作。这个问题已经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的最大阻碍。近几年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党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将其列入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中。只有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地方政府对于项目争取的积极性较高,但是极大忽略了建后的管护工作,导致建后工作跟不上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农田水利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并对其使用寿命有一定的缩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存在“突出政绩”的主观想法,只是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认为建后的管护工作可以忽视,存在无所谓的态度。
2、管护资金短缺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是将其资金投入到新建工程中,没有安排一定的资金给建后工作,而且当地财政没有进行预算安排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乡镇财政出现资金困难,而村级的自筹资金更是有很大的难度。
3、缺乏管护与维修人员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主要是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由于缺乏项目后期管护资金,无法指定专人管护与维修,使得建成后的项目缺乏必要的管护与维修。而且农田基础建设属于公共产品,群众会对其有一定的破坏性,这种面广、点多、分散广的项目,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因此会对工程的投资效益以及使用情况有很大程度的影响。
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的管理对策
1、办理工程移交,彻底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承担单位要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后办理工程移交手续,整个过程要根据一定的程序办理。即项目承担单位将手续移交给项目所在的乡镇,再进行乡镇到村的手续移交,期间要能够对工程产权、管理权、使用权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将工程按照一定的程序移交后,要将管护责任进行跟踪管理,能够层层落实其相关责任,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乡镇村的共同管理。建立项目管护的长期监督机制是由国土部门进行的,要能够对项目的管护情况进行定期督查,提出一定意义的整改意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具体的管护制度以及管理措施,要由项目的所在乡镇主管领导负责落实;要对项目工程的管护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保证相关的负责人能够将管护工作落实到位。
2、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各主体责任意识
只有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形式的活动、各种会议进行管护工作的深入宣传,尽一切可能做好建后管护工作。期间可以采用广播、电视、标语、墙报等专栏形式,能够对管护工作进行大力度的宣传,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使人们认识到: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中,受益人是群众,且群众也是该项目的管理者。因此项目是否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会对群众的利益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继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的提高,需要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大项目。在此工程中,政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群众要主动参与到自觉过程中来,并自觉爱护建设项目的有关设施。
3、确定管护主体,落实管护经费渠道
村民委员会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的主体。以前总会强调谁管护、谁负责。其整体的管护原则是正确的,但是真正的实践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受益面只有部分群众,但是群众却要负责全部管护工作,让其承担人工、经费等。建后管护工作由村一级单位组织管理,真正参与工作过程的人群是群众,并让群众从中受益。该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群众资金不足、工程经费落实不足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多个渠道来进行经费的管理。主要有三点。第一,在年初安排资金时,省市政财要能够对专项资金进行适当安排;第二,在某项资金中,如农发资金中,抽出1%-2%的经费用于管护工作;第三,在各乡镇的本级财政预算中,要包括一定数值大小的管理费。乡镇财政要能够对一些专项管理提供一定的经费,在最大程度上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工作。
4、建立完善的管护制度,制定有效的管护办法
主管部门要制定《项目管护办法》,在管护办法中要明文规定:各项目所在镇、村群众管理组织要成立管护领导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和管护专人,量化责任目标,确保管护经费专款专用,提升管理水平。
5、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管护工作运行良好
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是较为复杂和综合的。其建设和管理的过程,要能够相应的管护责任进行确定,并真正落实管护制度。其工程的监督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能够根据一定的检查结果,设置管理责任人、管理组织、管理专人的考核任务。只有充分满足施工的相关要求,真正做到建后管护工作,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位单位、个人带来的良好的综合效益。要及时表扬、鼓励那些管护工作做的好的企业,反之,要对破坏工程、没有真正落实管护工作的人、事进行批评,不断增大工程管护工作质量与今后申报新项目的联系性。
只有充分重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发挥其长期的功用;只有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才能为全面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基础,并促进农业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要真正做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不仅要做好其建设工作,还要对其建后的管护工作进行一定程度的重视,能够分析建后管护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相关的难点。要在最大程度上将其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当然在管护工作中,要能够对群众进行正面引导,细心引导,做好相关的群众工作。保证群众了解自身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受益性。因此要在最大程度上将群众的管护责任意识调动起来,确保项目工程得到良好的管理,并发挥其长期的功用。
参考文献:
[1]李选民.民乐多措并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张掖日报.2017.06.
[2]苏颖.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三峡日报.2017.07.
[3]赵薇薇.村干部不再忙于“跑资金”.长沙晚报.2017.09.
[4]刘世平.精细项目管理 增强“造血”能力.通化日报.2017.05.
[5]黄效.关于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的思考.钦州日报.2017.09.
论文作者:黄学算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高标准论文; 基本农田论文; 工作论文; 建设项目论文; 项目论文; 群众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