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分析论文_魏新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分析论文_魏新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不断的发展,经济不断地建设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进步。现今的人么已经不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满足,开始把目光注重在自身的周边的生存环境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使得智能电网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视野。随着电网规模、容量以及结构的不断扩大,使得智能电网也逐渐在加快建设的步伐。随着而来的便是电网的有效调度运行以及略编制的工作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在不断增加,那么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可行的调度方法和策略进行综合分析,分别是电网的技术、经济以及稳定性方面。因此,对于智能电网的调度一体化问题,可以帮助有关电网的调度部门更好地旅行自己的职责,从而可以将电网调度的综合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全面的提高。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软硬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人们开始逐渐迎来智能时代。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智能电网在电网体系中逐渐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且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管理中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现今社会智能电网的发展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也必定会成为电网调度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智能电网的这个模式之下,电力系统也逐渐面临着如何实现配网调度一体化设计的问题。本文站在智能电网的角度,通过阐述智能电网的特点以及软硬件配置,对配网调控的一体化策略进行深刻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

一、智能电网的特点

如果供电网络基本完备,那么就可以实现对每一个节点与用户的实时监控,并且还可以实现电流从发电厂到用电设备终端的有效地流动,这就是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一般是在高效的双向通信的网络前提下进行建立的,一般会涉及到许多高新的先进技术,智能电网具有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特点。通过集成控制系统以及宽带信息,再加上分布式的只能,都可以讲电网中的各个节点和智能电网市场进行高效的互动。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所以对于建设智能电网就拥有了各自不同的重点和目标,但是在建立安全、市场、环境以及电能的质量等基础上,就可以驱动建设目标智能电网。所以,智能网络总体而言是可协调、可兼容以及互相交互的特点。

二、智能一体化的电网调度技术的支持系统

2.1调度系统的硬件配置

在智能网络的电网调度中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支持,这一般包括网络、采集的设备、服务器以及工作站等。而将这些设备通过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服务器可以主要分为应用、前置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三种。应用服务器需要参照相应的需求对于DTS、SCADA、PAS三个服务器进行相应的配置。前置服务器不仅可以实现网络渠道的接受,还能够采集专用的通道。而数据库服务器则主要用来管理服务器上的历史数据以及相应的电网模型等一些相对比较静态的数据。而工作站一般是用来维护或者使用系统的窗口,它可以依据系统运行的需要来进行相应的配置,比如按照运行的需要就可以分为学院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以及调度员工的工作站等等。而且服务器与工作站虽然都具有相应的独特功能,但是可以将这些功能进行任意的组合和合并,至于如何组合配置,就需要依据具体的功能需求、性能的限制以及系统的规模来进行详细地制定了。网络设备不仅包括局域网,还具备了WEB服务器、数据采集网以及DTS网络等,不同的局域网之间都是通过物理隔离的装置与防火墙进行有效隔离的,因此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依据安全防护的相关要求在各种不同的安全区之内进行合理的分布。如果将根据功能的额划分,可以将电网调度硬件系统主要分为WEB子系统、SCADA子系统以及数据管理子系统。

2.2调度系统的软件配置原则

在对于智能电网的调度一体化的系统之中,在进行软件的配置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2.2.1集成总线层

集成总线层一般需要遵循相应的国际标准,然后在应用系统、第三方软件以及公共服务的元素之间建立比较规范的交互机制,正是这种交互机制,也为应用系统与第三方软件的有效交流建立了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集成总线层分布对象的计算机技术可以满足各种编程系统、集成系统、异构系统。因此实现了编程语言、软硬件平台的无关性、位置的透明性。并且实现了整个集成总线层利于修改、移植和维护的特点。

2.2.2数据总线层

数据总线层主要是由商用数据库以及实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和数据使用过程中的中间软件共同构成。需要注意的是商用数据库可以存储相应的历史数据和非实时的一些数据,而且数据在数据总线层可以实现较长时间的保存,许多历史数据都可以通过商用数据库进行保存,比如PAS的考核指标。一般保存了各个应用之中需要放在历史数据库中的信息以及SCADA应用的遥信和遥测。商用数据库的最大用途是存储历史数据,因为它自身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且还拥有比较大的容量和接口标准。

2.2.3公共服务层

在对公共服务层进行相关配置时,需要对用户的相关需求进行一定的分析和了解,最终为应用软件提供相对方便的显示与管理工具。

2.2.4应用系统层

应用系统层一般基于冗余双网,且一般成纤维分布式的结构。一般的软硬件的支撑平台都会需要符合分布式,许多应用的开发体系是基于面向对象的。需要将DTS、SCADA以及PAS的应用支撑平台进行一体化,但是系统一般都需要建立在具有开放式的网络环境以及人机界面,还可以实现功能的分布。将智能化的以太网作为基础,分布式的网络环境对于开放式的结构会比较适应。

三、电网调度的集控一体化的系统设计

3.1对系统选择的网络结构设计

一般而言,只要在网络交换的过程中总设备的数目超过了20,那么在进行网络系统的建构之后,就需要选择三层结构的模式,如果只选择了二层结构,那么信息在两个交换机之间进行流通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广播的出现,一旦出现严重情况,可能整个系统都会无法工作,进入瘫痪状态。对于许多人口密集式的城市而言,调度集控一般需要具有较大的系统。因此在对电网进行布局时,一般需要较大数量并分布相对较广的集控工作站以及相应的交换机。而针对这个缺陷,是二层交换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克服的,难以解决像广播风暴、安全性控制以及异种网络互联的问题。所以相对而言,选择三层网架结构更佳,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2对协议的选择设计

一般在进行协议选择时,会有两种选项。第一种是信息协议,另外一种则是开放最短路径的优先协议。在实际的使用中,许多情况都会选择使用前者,并将这种协议运用到大型的网络之中。因为信息协议中对于跳数没有过多限制,另外对于可变的长子掩码也可以进行有效的支持。由于有这些优势,宽带的使用率也不断地提升,而且信息协议的收敛速度相较于后者也比较快。许多用户会偏向于信息协议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认证的功能。

总结:如果想要实现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不能忽视电网调度的控制一体化,他对于电网的总体运行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都具有相对重要的作用。所以,电网行业需要根据实际的要求,并通过采取相应的合理措施,从而实现智能电网在调度监控方面的一体化,并将实际监控与调度结合在一起,并最终实现基础设备与信息资源之间的共享,这样不仅可以实现节约投资,还可以提高整个电网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使整个电网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实现发展,从而最终实现我国电网的有效改革和发展,并有效提高它的竞争力以及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姚志强,吴艳平,徐歆,任浩,耿明志,窦仁晖.面向智能电网的主厂站一体化关键技术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08):179-185+191.

[2]林钊慧.电网调度监控一体化运行管理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4(08):122.

[3]郑佳.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唐山电网的实践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

论文作者:魏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设计分析论文_魏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