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正非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建筑材料十分重要和关键,建筑材料质量好坏严重影响整体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因此,应不断的加强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提升建筑材料的检测水平,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本文就谈谈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面。
关键词:建筑工程 材料 检测 问题
一、建筑材料及其质量检测发展概述
根据10年07月01日实施的《JGJ 190-2010》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可知,建筑材料主要有主体及装修材料两类,其中前者指的是混凝土、水泥和水泥预制品、保温材料以及其添加剂等辅料,而后者则有吊顶、陶瓷、粉刷及饰面材料等。而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由于受到我国建筑工程行业起步较晚所影响,在该方面工作从改革开放后逐渐得到一定的重视。但当时受技术水平偏低所限采取的检测方法、技术以及设备均较为落后,如此一来不但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范围极小,同时检测质量偏低。进入新时期以来,得益于我国经济社会及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作为行业重要内容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种先进检测技术、设备及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去,这不但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检测质量,并且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建材检测技术介绍
建材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并且其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各类的检测器材,给建筑材料的检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材检测必须是高技术、高质量、高要求的技术。目前,从建材本身来看,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工艺性质是建材应用时所涉及的主要因素。力学性质主要是材料本身所承受的压力、弯度、拉伸度、剪切度等等,物理性质指的是材料本身的密度、质量等等,工艺性质是指对材料的加工制作。根据这三种性质,就能考核材料的质量以及应用的领域,对建筑施工有明确的参考价值。在建筑工地最常见的建筑材料就是沙石、混凝土、水泥、沥青等,要检测这些材料首先就要从其性质入手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钢筋原材料的拉力、钢筋焊接的抗拉力、水泥五大指标( 细度、强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 ,沥青的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检测中较为常见的项目。
三、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流程
(一)材料的抽样取样
在开展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之前,首先必须对材料进行抽样取样,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抽样取样的数量、频率、种类以及方法等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抽样取样时应当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抽取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抽取的样品必须与取样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取样应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结果依赖于抽取的样品,只有严格取样的规范程序,才能检测出材料本身的性质,从而编制出科学的检测报告。
(二)材料检测项目和内容的确定
在完成建筑材料样品抽取工作之后,应当确定材料检测的项目及内容,检测项目的确定应当以委托方的要求、样品类别、性质以及相关检测标准作为依据,且检测项目应当避免繁杂、重复,同一类别的建筑材料应当避免多次检测。其次,在检测内容的确定上应当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情况下,水泥的检测内容应包括其强度、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钢材的检测内容应当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伸长率等,此处就不一一例举了,总之,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内容都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相关特性决定。
(三)规范试验操作
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而言,试验作为检测材料质量的关键环节,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决定某种建筑材料是否会被采用,然而受到诸如检测人员不按要求进行试验操作、试验条件不达标以及检测方法不合理等因素影响,致使试验误差地产生,进而造成建筑材料检测试验结果准确性无法保证。例如在钢筋伸长率检测中,部分检测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试验规范将钢筋拉伸至断裂,从而导致钢筋伸长率试验结果因误差而无法作为其质量标准依据。结合笔者实践来看,为了最大程度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严格规范试验操作降低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重要的途径。首先,检测人员开展试验前必须根据所测材料选取正确的设备、检测材料及方法等,随后在此基础上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开展试验操作,确保每一步操作符合规范。最后,在某些对试验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建筑材料试验中,检测人员应确保试验环境符合要求后方能开展。
(四)误差与数据处理
在进行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一般可分为过失误差、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三种,从性质上看,误差属于随机变量,因此,在处理误差的时候应当把握标准误差、数学期望以及变异系数这几个重要数值。对于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过失误差来说,其偏差通常较大,是由于试验者的不仔细造成的,因此,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应当直接去掉。对于偶然误差来说,其与标准数值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在处理的时候通常需要对其进行估计。对于系统误差来说,它是由试验方法不正确等因素造成的,应对其进行修正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检测技术手段落后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技术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革,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面都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采取人工统计、手工填表等方法,这些传统、落后的方法不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很容易出现误差,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安全质量隐患。一些建筑企业虽然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的技术方法来进行材料质量检测,但是其应用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员工对这些技术方法不熟悉,有的甚至排斥。企业管理者应当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对员工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
(二)检测标准与程序不统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面出台了一些新的标准规范,但是由于我国省市众多,有的地区位置偏远、信息闭塞,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及时,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与程序的统一并不容易,再加上检测仪器与管理系统的不同,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三)建筑施工单位对材料的管理不规范
许多施工单位在材料的管理方面都不重视,各种材料的堆放不整齐,不同材料堆放处没有隔断,有的甚至直接混合堆放。不仅如此,有的仓储人员根本不顾材料存放的环境,不注意对水泥、钢材等材料的通风、防潮,导致这些材料由于长时间受潮而发生锈蚀、变质,材料检测部门的检测不及时,检测程序不严格,出现错装、漏检等问题,有的检测人员为了省事,直接将不合格材料认定为合格材料使用,显然,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是非常不利的。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本身是一项专业要求较高的工作,在检测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精密仪器进行测量,要求检测人员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秉承认真仔细的态度对待工作。但是,现实中大多数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不高,要么专业知识缺乏,要么工作态度不够严谨。这些问题都很容易造成检测结果的失误,进而影响到施工质量。
五、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策略
(一)对进场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测
要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首先必须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进行严格检测,包括水泥、钢材、土建材料以及门窗、幕墙等节能材料,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投入使用,该环节的检测内容应包括材料的尺寸、数量、形状等主要参数,同时还必须对材料的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进行检验而且这一项检测是至关重要的,若不具备质量合格证书,即使其他项目的检测合格也不能投入使用。材料的检测主要可分为抽样送检、普通送检、监督抽检以及不合格复检四种方式。若出现材料复检不合格的情况,在允许重新复检的条件下,应当抽取双倍数量的样品进行再次检测,对于检测不合格的建筑构件及设备等,应当由现场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封存,且必须通知当地质量监督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见证处理。
(二)做好材料进场后的质量控制工作
尽管在进场前进行了检验,但是仍然不能忽略进场后的质量控制工作,现场监理人员应当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经过质检员的审批后,材料才可进入现场,同时,质检员还必须在日常监督和巡查中将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作为重点,在每一次的检查中都必须仔细记录材料的剩余数量、类别、编号等信息,并与材料进场时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检查是否有遗漏,这样不仅能保证材料的质量,同时也能避免施工人员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员应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将原材料按照类别、型号、厂家以及批次的不同进行分别堆放,并在相邻料堆之间设置隔离带,以免出现混杂的现象,每一种材料都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若由于管理人员的失误而造成材料变质、锈蚀等情况,应当由现场监理人员追究其责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具有重要影响,要实现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规范材料检测流程,并针对目前存在的检测手段落后、检测程序不统一、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做好进场后的管理工作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革泉.试析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控制策略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
[2] 杨素霞.探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J].四川水泥,2015,(5):120-120.
[3] 汤林勇.探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与控制策略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3864-3865.
论文作者:张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建筑材料论文; 材料论文; 质量论文; 误差论文; 质量检测论文; 工作论文; 人员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