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课型设计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究性学习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试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从学生学习认知的多种过程来探讨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课型设计。
一、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性学习
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性学习着眼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发展与构建,它是结合概念的发现学习和规则的发现学习的过程。布鲁纳认为这种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大脑具有接受神经传来的外部信息,将部分信息整合成表象,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向相应器官发出指令,从而对外界环境刺激出反应的机能。大脑的这种功能发挥受个人文化、兴趣偏好和意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些因素对发展学习和解决问题起着决定性促进作用和调节作用。因此,在组织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激发和维持学习者探究兴趣,并促进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亲自去体验事物关系,认识有关概念和原理。(2)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形式。可借助三种表象模式呈现给学习者,一是动作性模式,即一组动作;二是映象性模式,即一组意象或图解;三是象征性模式,即语言符号或逻辑命题。教师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知识转变成适合学习者理解的表象模式。(3)教学序列。知识材料的排列顺序直接影响学习对它的熟练掌握。(4)强化形式和步骤。教学应当给反馈性测试和知识矫正规定适当的时间和步骤。
在中学地理教学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中,例如“大陆漂移”、“中国气候特征”、“火山、地震”等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都可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以“大陆漂移”为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将学习者引向学习的心理倾向 开展游戏:(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发给他们彩色图片,一组的某个同学将图片撕破让另外的同学拼合;(2)开展四大洋七大洲的拼图游戏。
2.呈现资料信息 (1)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2)地质学家对非洲西部的撒哈拉20亿年前古老片麻岩的研究;(3)欧洲和北美洲的磁极迁移曲线。通过这些问题的呈现,学生自然会对现有的海陆分布产生疑问,生成很多问题。
3.收集信息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证据:魏格纳提出的证据、布拉德用电子计算机拼合的世界各大陆、世界其他地区的古生物新证据等。
4.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探讨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这期间教师注意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以心灵上的安全感,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5.形成结论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
6.延伸 地球表面海陆是不断运动的。
可见知识形成过程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是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思路。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本体参与了知识习得过程,学会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性到共性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二、未知规律探索的研究性学习
探索未知规律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索未知规律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关地理规律、地理成因方面的知识很多,如“地形的变化”、“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流星、流星雨”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以2001年11月18日出现的狮子座流星雨为例,可采用以下步骤。
1.创设问题情境 师生对话、讲小故事,形成问题。
图1
2.制定探索方案 收集有关流星雨报道的报纸、杂志,收集有关天文知识、书籍,音、视频教材,上网查寻国际流星雨网站。
3.组织学生参观天文台 观察12月14日双子座流星雨,请有关专家作报告。
4.生生互动 讨论流星、流星雨现象的发生规律及对地球的影响。
5.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 交流有关各自学习结果。
对未知规律探索的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一定是“问题”的形成者,教师一定是“情境”的创设者。这样在对问题探究的情境中,学生是探究行为的主力和最终完成者,而教师始终是学生的“伙伴”。学生通过对未知规律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学会了如何不断地提出问题、如何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何使用解决问题的工具,为以后在真实问题的情境中形成自主判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这种课型设计,其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学生头脑中不断形成的问题,如何从一个又一个新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导学生的探索行为,帮助学生建构对未知规律的认识。
三、已知规律应用的研究性学习
有关已知规律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它与未知规律的探究学习有着互补性。体验性学习基本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体验性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情境的投入。在体验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真实或模拟的体验情境过程中,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获得经验和知识,不仅更为牢固,更加深刻,而且往往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各区域地理的气候教学中,可以考虑采用这种方式,比如,“东亚季风气候”的教学可采用如下步骤。
1.创设体验情境 夏天到小河里洗澡,踩在沙子上与踩在小河里对沙子与水的温度感觉。
2.进入体验角色 把陆地比作沙子,把海洋比作河水,让学生讨论探索作出结论:夏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海洋升温慢、温度低。
3.提供帮助体验工具 地表气温与气压的关系资料、风的形成的资料。
4.学生参与体验过程,得到领悟 学生研究讨论得出:陆地夏季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夏季气温低、气压高。风向: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为偏南风。冬季的情况学生自己研究讨论。
5.更高层次体验 分小组(角色)扮演冬季风与夏季风,通过以上四个过程和角色对比,对季风的特点、运动规律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具有共性的规律性的认知。
显然,已知规律应用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学习、协作式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和个性化体验,学习者要学会善于呈现和展示自己对情境的体验,要学会善于交流和“互动”。
综上所述,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着重意义”、“情境体验”、“过程协同”为主旨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三个方面的重心转移,即从注重教到注重学,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去情境”学习到“情境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