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霞 山东省平原县第三中学 253100
思想品德课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如果只靠一只粉笔、一张嘴很难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老师可从思想品德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以生活为中心,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利用鲜活的实例,从生活中挖掘素材,让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用事实说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让思想品德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切实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作用,如何搞活教学,提高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法。
一、乘着歌声的翅膀,让歌声引领学生走进知识殿堂
鲍达列夫曾经说过:“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激发人的精神和体力。”如果我们把歌声引进课堂,将知识与歌曲联系起来,那么思想品德课堂将会变得更加有趣味、有吸引力,学生也将会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如在讲授“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粉红色的回忆》倾听着美妙的歌声,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来,歌声在“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压心底压心底不能告诉你”处嘎然而止。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你有没有不愿让别人知道的压心底的小秘密?”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有。”“不愿让别人知道的小秘密在法律上被称为隐私权。隐私权也称人格尊严,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学生在歌声的引领下走进了抽象的知识世界,使课堂教学富有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如在讲授《龙的传人》时,用歌曲《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可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引入新课。如在讲授《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敞》时,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中的句子了说明来解释合作的重要性,其中的歌词与新课内容较为贴切,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使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总之,这些歌声的应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使抽象的政治课堂活了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采用小品,事半功倍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老师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身经历或生活素材自编了一些小品,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老师因势利导,质疑引思。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提高了分析理解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思想品德课中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对与错或为了说明某一观点,深化学生的理解。我也让学生自编自演了小品,让小品走进课堂,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理解,归纳问题的能力。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使课堂教学活了起来。
三、诗词对联名言警句与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
社会飞速发展,事物之间不断融合。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政治课和语文学科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尤为重要。诗词对联、名言警句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丰富想象力。所以我在思想品德课中结合有关的诗词对联、名言警句进行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新闻焦点,贴近社会生活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而思想品德学又是一门现代的学科和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的知识融入思想品德教学中去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思想品德新教材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最好的教育素材,生活的每时每刻、每一件事、每一环节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割断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关心人的日常生活、不关心人的精神世界、不关心真实的生活问题,它将变得空洞、抽象、苍白无力。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积极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课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把大社会融入小课堂,把课本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于具体生动的社会生活,并使用理论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每周我布置一次“新闻焦点”,让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上互联网等途径选取这一阶段的热点焦点新闻,然后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加以评析。如:在讲“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关注“助人,奉献”这样的焦点。等到上课时,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搜集到了孟祥斌、郭明义的事迹,我让学生上台讲述,孟祥斌、郭明义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学生,然后我让学生结合本节知识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评析,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孟祥斌、郭明义助人的行为有利于他人社会,是一种亲社会行为,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我们助人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对这名学生的评析我给予了表扬。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使这节课上的生动有味。这种新闻焦点,不但让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而且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效果颇佳。
事实证明,思想品德教师只要善于利用社会热点与教材的结合,不断挖掘教材,进行导学、导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共同讨论、合作学习,做到深入浅出,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能真正落实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标,实现德育生活化。
教学无止境,我们只有积极不断地探索新教法,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思想道德觉悟。
论文作者:张东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1
标签:学生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歌声论文; 抽象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