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揭示价值:历史教学评价的一个实例_普罗泰戈拉论文

如何揭示价值:历史教学评价的一个实例_普罗泰戈拉论文

价值何以彰显——例谈历史教学中的评价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价值论文,历史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近年来一再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问题。任老师说:“价值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核心所在。”特级教师李惠军也强调历史教育必须有“灵魂”,而“灵魂”来自于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叩问。因此,笔者认为,课堂历史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史观的引领下,追寻历史教学的“真实”,挖掘历史教学的“价值”内涵,让历史课堂闪耀“价值”追求的光芒。

      本文以历史教学中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评价、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应如何走出“一分为二”式评价的误区,让历史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的问题。

      一、以对智者学派的评价为例

      通常,在历史教学中涉及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很多教师都会指导学生做如下“一分为二”式的评价: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忽视道德,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种“一分为二”式的评价,对评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否合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内容标准”部分又提出:“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加深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应该看到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主把“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纳入课标的周巩固教授指出:通过对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人文主义的内涵,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学会运用人的理性。可见,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蒙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智者运动是古代西方以及整个西方思想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这场运动,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期相伴。智者运动出现的原因是: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反对旧的思想方法的运动。

      结果,哲学家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而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首先就是智者运动。智者们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他们将希腊人以往对自然界和宇宙的关注和探索转移到人类社会和人类主体本身。特别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清楚地表明了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一下子就把人置于世界的中心、社会的中心。它明确地表明:希腊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所有在社会舞台上演出的戏剧,其编剧、导演、演员和观众以及评论家,都是由人来担当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为自己立法,制定规则,确立制度。也唯有“人”才有资格对这些人定的法则进行评估、修改和裁断。希腊人的这种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使其对以往的一切都要重新加以审查,以往的一切法规与准则都要在“人”的审判台前辨明自己存在的理由。“人是万物的尺度”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的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力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西方人自我意识的第一次伟大觉醒。它的启蒙作用在于使人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的价值和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地合理化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一分为二”式的评价,未免失之简单化和公式化。作为历史教师应该看到,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使学生理解人文精神是以往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终极关怀,它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这对学生的思想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据此,雅斯贝尔斯进一步指出:“历史课的教学则是发展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虔诚爱戴之心,启发他们为了人类更高的目标而奋斗,并形成对现实批判的清醒历史观。”因此,课堂历史教学不仅要把握课标,更要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让课堂历史教学对学生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引领,如此,才能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让学生的学习与“价值”真正联系在一起;如此,则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命感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才具有延续性和生命力。

      有鉴于此,在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应该坚决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虽然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价值观的渗透,起不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只有全面肯定智者(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才能让学生知道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本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学生也才会真正明白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世界独树一帜,站在了时代的高处,而且对后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更对古代希腊“人”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这些思想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人为地加以放大,甚至花大力气去证明其不足之处,因为那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价值引领的作用。

      二、以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为例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中。众所周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毋庸置疑,教师的课堂教学受教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很多教师基本上都围绕教材展开教学,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材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如下:“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它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在权力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第二年,这部宪法正式生效。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接着,课本在“学思之窗”写道:“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等。人们对美国1787年宪法有过种种评价,19世纪的一名英国著名政治家说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恩格斯则认为‘它最先承认了人权,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有色人种奴隶制’。”

      然后课本给出思考题:“请谈谈你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看法。”

      显然教材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是“一分为二”式的——教材既指出了1787年宪法“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也指出了“1787年宪法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且显而易见的是,教材对“不足之处”着墨甚多。既然教材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诸多不足,而且教材还引用了恩格斯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那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教材所限定的思路,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一分为二”式的评价,许多老师甚或还要引经据典地证明其种种“不足之处”。

      问题在于,这样评价1787年宪法存在诸多问题。

      其一,背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可见,对1787年宪法进行“一分为二”式的评价,明显有违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的原则,因而它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更何况,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理应在历史课堂上得到大力弘扬。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国家主权在民,是政治民主的本质含义。历史经验反复表明,政治民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有效模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历史经验也反复表明,再好的民主制度,都要由人来落实——国民民主素养高,民主就能发挥良好效益;国民民主素养不足,民主就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主启蒙,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民主素养和民主意识,并使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而1787年宪法所蕴含的民主智慧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不能因为1787年宪法存在不足而忽视其在民主机制建设方面的先进性,忽视对它的借鉴和改造。

      其二,有违实事求是的评价准则。教材所提到的1787年宪法的种种不足,即“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等,在当时条件下,真的是“缺陷”吗?历史学家嵇文甫曾指出:“进步性乃是就某一特定历史时期而言,只是从当时看,而不是从现在看。如果拿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古人,当然都不够格,都是落后的,还有什么进步性可讲呢?”诚哉斯言,在这简明扼要的表述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历史评价的基本原则——不应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人,而只能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笔者认为,“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等确实是1787年宪法的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应该把这些不足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考虑,才是实事求是的评价态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1787年宪法放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大背景下,去思考1787年宪法的评价问题。

      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一。所谓“早期”,是指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此外并不担负别的什么任务。”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伟大成果之一的1787年宪法,我们的评价准则应该是:“……看它们是否有利于改造封建制度,树立资本主义的原则,而不是看它们是否反人民。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放劳苦大众的客观使命。”列宁也说过:“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并结合资产阶级革命的使命,我们评价1787年宪法的标准,应该从否定封建专制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两个方面考虑——这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秉持的评价尺度。

      其三,简单套用“一分为二”式的评价,虽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明显导致了价值缺位。任鹏杰老师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就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历史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启迪与智慧,“人”才是教育的目的,其他都只是手段。对1787年宪法进行“一分为二”式的评价,教师向学生传递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课堂的价值取向在哪里?历史教师必须明白,对1787年宪法进行评价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民主教育和民主启蒙的过程。

      因此,我们不能在历史课堂上用“一分为二”、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评价1787年宪法,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给予“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对于美国来说,美国的制宪者们经过数月的讨论、争吵和妥协之后,制定出这部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其所开创的一系列政治原则,成为美国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比如联邦原则——为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而设计的联邦制;比如分权与制衡原则——为解决政府内部权力分配问题而设计的三权分立以及制衡机制;比如人民主权原则——宪法序言中明确提出美国人民是宪法的制定者,宪法规定美国国家元首和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此外,为了解决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设计了两院制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有利于国家政治生活的稳定。在此需要指出的是,1787年宪法使用共和制而永远废除贵族制和君主制,不仅直接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更是人类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大进步,在当时君主制一统天下的历史背景下,美国的政体形式显得那样与众不同、卓然不群。因此,“联邦宪法……使美国成为那个时代最民主的国家。”19世纪英国首相威廉·格拉德斯毫不掩饰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赞叹:“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在那个时代,“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制、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美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让价值引领课堂

      因此,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的观点符合课标的要求,与我们所倡导的价值观和理念相一致,那么,历史教师就应该大胆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方式,应该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这样的历史教学才会真正对学生起价值引领的作用。任鹏杰老师曾引用皮亚杰的观点——“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连接双方的关系——把‘学生’和‘价值’连接在一起”,来说明“价值”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历史教学当以求“真”为载体,进而求善求美,求进步求发展,才是我们理应追求的根本,也是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准。历史教师应把握历史教学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的历史学习与“价值”真正联系在一起,用历史“服务人生”,让历史教学有效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发展,更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历史教师当努力践行之!

标签:;  ;  ;  ;  ;  ;  ;  ;  

如何揭示价值:历史教学评价的一个实例_普罗泰戈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