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籽煤气化技术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穆晶晶[1](2019)在《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以下首先分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简单概述兰炭掺烧技术,最后重点说明了兰炭掺烧技术应该的注意事项、关键点以及创新点,具体内容如下。
楚灼夫,郑西欧,桂春辉,郑小伦,唐万金[2](2018)在《GAG炉熔渣气化技术中试运行总结》文中认为本文对GAG炉熔渣气化技术的研发、主要工艺性能、中试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该技术是对新型煤气化技术的一种较好的补充。
丁伟[3](2018)在《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控制系统的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本项目针对泽东公司“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炉”[1](以下简称造气炉)的固有缺陷,提出“间歇干扰”概念。在深入研究“间歇干扰”的基础上,提出和实施多项克服“间歇干扰”的措施,从而达到稳定和优化控制造气系统的目标。由于原有控制系统是德隆公司的“西门子S7-200系列”的控制系统,受到该系统软件和硬件的容量限制,无法存储10台造气炉的相关信息,所以新增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JX-300XP”控制系统[2],使其与德隆公司的控制系统同步并分工协作。中控系统负责采集各类数据和指标,并经过判断、处理和总结,然后把计算结果输出给德隆系统输出执行。首先,需要摸清楚造气炉内部参数,也就是“气化层高度”和“气化层温度”[3],这两大参数可以帮助操作人员了解炉子内部的生产情况。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无法通过仪表直接测量到,所以经过程序处理,最终得出了这两个参数。其次,针对“间歇干扰”问题,设计了3种方案:三大调厚方案、气化层高度补偿、气化层温度补偿。“三大调厚方案”的制定,使造气炉去疤除壳和增加气化层厚度的调节手段更加灵活,对气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帮助。“气化层高度补偿”方案的制定,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程序处理,模拟出造气炉内的“气化层高度”,并利用“下吹补偿”的办法将其控制在最佳位置。“气化层温度补偿”方案的制定,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和程序处理,模拟出造气炉内的“气化层温度”。相比“气化层高度”而言,“气化层温度”受外界干扰的因素更多,所以处理办法也更加复杂,也就产生了“停开炉补偿”、“上加波动补偿”和“回净补偿”。上述三种方案,针对不同的生产情况,可以灵活选择。最后,在合成氨工艺中氢氮比是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之一,其控制结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4]。但是这一控制对象具有以纯滞后时间长、干扰因素多、积分特性强。基于上述特点,利用DCS系统检测到的“造气氢、变换氢、循环氢和循环甲烷”等参数,按照自适应控制的思想方法,针对生产过程中动态变化情况及时修正控制参数,最终达到稳定氢氮比的目的。[5]将信息技术深入固间工艺,改造固间工艺,克服固间工艺缺陷,提高固间工艺的制气效率,减低固间工艺的污染物排放,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提高效益的目的,是一项创新型的尝试。
田守国[4](2018)在《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趋严苛,以及诸多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而落后产能占比较高且竞争激烈的局面,传统化工行业和工业燃气行业步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方面,工业燃气的用量快速增加,用途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作逐步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发展专业化煤气厂或综合型气体生产企业成为大势所趋。着重对综合型多用途新兴清洁燃气生产技术——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技术的技术概况、工艺方案选择原则、环保措施、技术优势进行介绍。相较于传统化工生产所用UGI煤气发生炉或工业燃气生产所用一段式煤气发生炉、二段式煤气发生炉而言,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环保性能好、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配套设施成熟可靠、安全保障措施完善、技术成熟可靠、建设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等特点,适用于合成氨、甲醇、氢气、工艺调质气等的工业原料气生产,或用于工业燃气领域生产水煤气以替代天然气,其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显着,且自2013年以来在合成氨、甲醇、焦化、炼油、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部分企业的技术升级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田守国[5](2018)在《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趋严苛,以及诸多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而落后产能占比较高且竞争激烈的局面,传统化工行业和工业燃气行业步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一方面,工业燃气的用量快速增加,用途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工作逐步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加之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发展专业化煤气厂或综合型气体生产企业成为大势所趋。着重对综合型多用途新兴清洁燃气生产技术——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技术的技术概况、工艺方案选择原则、环保措施、技术优势进行介绍。相较于传统化工生产所用UGI煤气发生炉或工业燃气生产所用一段式煤气发生炉、二段式煤气发生炉而言,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广、技术经济指标先进、环保性能好、资源综合利用程度高、配套设施成熟可靠、安全保障措施完善、技术成熟可靠、建设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等特点,适用于合成氨、甲醇、氢气、工艺调质气等的工业原料气生产,或用于工业燃气领域生产水煤气以替代天然气,其节能减排效益与经济效益显着,且自2013年以来在合成氨、甲醇、焦化、炼油、精细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部分企业的技术升级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王伟[6](2017)在《小型合成氨生产工艺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江苏淮河化工有限公司合成氨为传统的小氮肥工艺,采用常压固定床造气、铜洗等落后淘汰工艺,产品能耗较高,自动化水平低,安全环保压力大,严重制约了公司发展。本论文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先进的工艺技术,并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对合成氨各个工序进行了工艺方案的比选。其中造气工艺主要比较了多种粉煤气化工艺及固定床气化工艺;变换工艺主要比较了等温变换和绝热变换;脱硫沿用传统成熟工艺DDS脱硫;气体精制主要比较了PSA工艺和湿法脱碳铜洗工艺,合成工艺主要比较了高压和低压合成工艺。通过综合分析,最终采用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工艺路线,即加压粉煤气化、等温变换、DDS脱硫,变压吸附提氢配氮等一系列当今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原有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改造了原有的合成氨生产工艺路线,简化了流程,节约了能耗,安全环保更上新的台阶,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整个项目投资较小,效益显着,为当今存活的小氮肥升级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改造思路。
王晓敏[7](2017)在《晋城市合成氨节能降耗主要途径》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晋城市合成氨能耗现状,分析了节能降耗的潜力,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建议。详细介绍了主要的节能降耗措施。
田守国[8](2016)在《新型常压固定床气化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应用的实用技术》文中指出对常压固定床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新型固定床纯氧连续气化技术的先进性进行介绍,指出常压固定床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是气化技术创新升级的新成果,十分适合我国工业的发展状况和资源条件,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应用的实用技术,有力地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适合适度发展,并就焦化行业、氮肥行业在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如何走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了观点。
梁慧[9](2014)在《固定床掺烧兰炭/小颗粒焦制备CO原料气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2003年兖矿集团利用兖矿鲁南化肥厂的煤化工技术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以碳一化学为基础的煤化工事业,20万吨醋酸生产装置自2005年7月投产以来,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2008年随着世界金融风暴的来袭,醋酸市场日益萎靡,而生产CO气的重要原料焦炭的市场价格却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呈现上涨的趋势,醋酸的利润空间急剧萎缩。因此,如何降低醋酸生产原料气CO的成本成为了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项难题。本文以CO制备系统的七台富氧连续造气炉为研究对象,以降低占精制气生产成本份额最大的焦炭成本为着眼点,在对造气炉的工艺反应原理反复探讨以及考察相关企业实践情况的基础上,从原料掺烧入手,研究探讨价格昂贵的山西焦炭的完全或部分替代途径。通过对原料市场的对比考察,CO制备车间在2011年到2012年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对兰炭和小颗粒焦炭分别进行了掺烧试验,得出了兰炭掺烧的最高配比为20%、小颗粒焦炭配比为33%的长期稳定结论。为适应掺烧需求,又对其造气装置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改造,如炉箅子的改型、破渣筋的更换、显热回收器内件的改造等等,为造气炉长期稳定掺烧创造了有利条件。2011年造气炉累计掺烧兰炭3101.7吨,可降低CO生产成本6.99元/km3;2012年4月份至2013年上半年,掺烧小粒度焦炭12356.79吨,实现降本21.75元/km3,为企业降低原料采购成本超过200万元/年。与此同时,兰炭及小颗粒焦炭的掺烧,是富氧连续造气制备CO原料气工艺的大胆尝试,对富氧连续造气技术的工业拓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辛收良[10](2013)在《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述了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背景;介绍了掺烧实验的主要过程及工艺操作指标,阐明了兰炭掺烧技术的关键点和创新点。应用效果表明:①掺烧兰炭后吨氨煤耗降低20 kg,每月可降低生产成本21.4万元;②掺烧兰炭的价格差价约为148元/t,每月可降低生产成本约32.6万元。
二、小籽煤气化技术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籽煤气化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分析 |
2 兰炭掺烧技术的概述 |
3 应用兰炭掺烧技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技术要点 |
4 兰炭掺烧技术的创新点 |
5 结束语 |
(2)GAG炉熔渣气化技术中试运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GAG炉熔渣气化技术研发简介 |
2 GAG炉熔渣气化技术主要工艺性能 |
2.1 工艺流程简述 |
2.2 关键技术内容 |
2.3 主要技术创新点 |
2.4 气化炉结构简图 |
2.5 技术特点 |
2.6 熔渣气化与UGI和纯氧连续气化的比较 |
3 GAG炉熔渣气化技术的小试、中试运行状况 |
3.1 实验煤种 |
3.2 实验过程 |
3.3 运行正常的关键影响因素 |
3.4 中试运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
4 GAG炉熔渣气化与其它气化气体成分对比。 |
5 GAG炉熔渣气化与其它气化主要消耗对比 |
6 GAG炉熔渣气化技术发展前景 |
(3)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控制系统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固定层间歇式煤气化工艺的优缺点 |
1.2 国际国内煤气化的发展 |
1.3 造气炉优化控制的意义 |
1.4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DCS技术简介 |
1.5 河北德隆机电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造气DCS系统简介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7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固定床间歇式煤制气工艺 |
2.1 煤棒制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
2.2 煤棒制气工艺流程 |
2.2.1 工艺流程简介 |
2.2.2 固定层间歇法制半水煤气各工艺循环的作用 |
2.2.3 煤气炉内的燃料层的组成及各层的作用 |
2.3 煤棒制气的其它工艺阶段 |
2.3.1 制惰流程 |
2.3.2 停炉下灰操作 |
第3章 固定床间歇制气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案 |
3.1 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2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
3.3 德隆系统与中控系统的连接方案的确定 |
第4章 单炉控制设计 |
4.1 方案设计 |
4.2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
4.3 造气炉优化控制系统操作界面设计及程序设计 |
4.3.1 系统组态软件AdvanTrol-Pro介绍 |
4.3.2 操作界面设计 |
4.3.3 造气炉气化层增厚方案设计 |
4.3.4 造气炉气化层高度设计 |
4.3.5 造气炉气化层温度设计 |
第5章 氢氮比自动控制设计 |
5.1 现状分析 |
5.2 原有控制方案 |
5.3 技改方案及原理 |
5.4 操作界面及控制参数 |
5.4.1 氢氮比控制的核心部位 |
5.4.2 氢氮比控制的辅助参数 |
5.5 程序设计 |
5.6 控制效果的对比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续)(论文提纲范文)
5 碎煤 (UGI) 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替代天然气作工业燃气的效益分析 |
5.1 水煤气锅炉替代天然气锅炉 |
5.1.1 环保效益 |
5.1.1. 1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浓度 |
5.1.1. 2 燃烧配空气量较少 |
5.1.1. 3 用于燃气发电更清洁、高效 |
5.1.2 经济效益 |
5.2 水煤气用作工业窑炉燃气 |
5.2.1 节能减排效益和社会效益 |
5.2.2 经济效益 |
6 碎煤 (UGI) 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技术的技术风险分析 |
7 结束语 |
(5)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业燃气市场风起云涌, 有挑战更有机遇 |
2 国家倡导建设规模化的专业化煤气厂 |
3 固定床气化工艺技术现状 |
3.1 燃气行业固定床煤气发生炉 |
3.1.1 一段式煤气发生炉 |
3.1.2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 |
3.2 化肥行业固定床煤气发生炉 |
4 综合型多用途新兴清洁燃气生产技术———碎煤 (UGI) 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技术 |
4.1 技术概况 |
4.1.1 全新配置 |
4.1.2 技术经济指标 |
4.1.3 所产水煤气的品质 |
4.1.4 工艺流程 |
4.2 工艺方案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
(6)小型合成氨生产工艺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国内外氨合成技术综述 |
1.2 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 |
1.3 原有合成氨工艺路线 |
1.3.1 装置组成 |
1.3.2 原有工艺流程 |
1.4 原有合成氨成本 |
第二章 各工序工艺方案选择 |
2.1 气化工艺的优化设计 |
2.1.1 煤气化技术 |
2.1.2 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2.2 变换工序的工艺优化 |
2.2.1 变换工艺技术 |
2.2.2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2.3 脱硫工艺优化 |
2.4 脱碳提氢工艺优化 |
2.5 补氮除氧工艺优化 |
2.6 压缩工艺技术优化 |
2.7 合成工艺技术优化 |
2.7.1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 |
2.7.2 工艺技术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
2.8 结论 |
第三章 装置工艺优化 |
3.1 气化工艺 |
3.1.1 流程描述 |
3.1.2 气化工艺参数和消耗定额 |
3.1.3 物料平衡说明 |
3.1.4 主要设备选择 |
3.1.5 装置占地与建、构筑物面积 |
3.2 变换工艺 |
3.2.1 工艺流程描述 |
3.2.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
3.2.3 物料平衡说明 |
3.2.4 主要设备选择 |
3.2.5 装置占地与建、构筑物面积 |
3.3 脱硫工艺 |
3.3.1 工艺流程说明 |
3.3.2 操作参数 |
3.3.3 物料平衡 |
3.3.4 工艺消耗定额 |
3.3.5 设备布置及装备利旧情况 |
3.4 变压吸附脱碳提氢 |
3.4.1 工艺流程描述 |
3.4.2 工艺流程和消耗定额 |
3.4.3 工艺流程说明 |
3.4.4 物料平衡说明 |
3.4.5 主要设备选择 |
3.4.6 装置占地与建、构筑物面积 |
3.5 补氮除氧 |
3.5.1 工艺参数 |
3.5.2 工艺流程说明 |
3.5.3 物料平衡说明 |
3.5.4 装置占地与建、构筑物面积 |
3.6 压缩 |
3.6.1 消耗定额 |
3.6.2 物料平衡说明 |
3.7 合成工艺 |
3.7.1 工艺流程说明 |
3.7.2 消耗定额 |
3.7.3 物料平衡说明 |
3.7.4 主要设备选择 |
3.7.5 设备布置 |
第四章 优化效果 |
4.1 优化后工艺 |
4.1.1 优化后工艺流程 |
4.1.2 操作参数 |
4.1.3 优化后装置组成 |
4.2 物料平衡说明 |
4.3 物料消耗对比 |
4.4 效益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晋城市合成氨节能降耗主要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晋城市合成氨能耗现状 |
2 主要节能降耗措施 |
2.1 严把煤炭入厂、存储、输送关, 降低损耗 |
2.2 加大籽煤、煤芽、型煤使用比例, 降低成本 |
2.2.1 小籽煤掺烧型煤 |
2.2.2 单烧小煤芽 |
2.3 优化蒸汽系统, 减少能量损失 |
2.3.1 加强蒸汽梯级利用 |
2.3.2 利用余热发电 |
2.4 优化水系统, 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
2.4.1 采用高效复合型蒸发式冷凝器 |
2.4.2 应用溴化锂节能技术 |
2.4.3 改造循环水系统 |
2.5 提高锅炉效率, 加强废渣利用 |
2.5.1 提高锅炉效率 |
2.5.2 采用复合混燃式吹风气燃烧炉 |
2.5.3 造气炉渣掺烧于锅炉 |
2.6 应用粗煤气净化及变频技术, 提高风机效率 |
2.7 加强污水深度治理及回用, 降低水耗 |
2.8 强化节能统计、对标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
2.8.1 开展能源计量管理及统计分析 |
2.8.2 开展能效对标活动 |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存在的问题 |
3.2 建议 |
3.2.1 开展能效诊断和检测 |
3.2.2 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
3.2.3 积极开发复混肥、增效尿素等, 提升化肥产品附加值 |
3.2.4 以政府为引导, 企业为主体, 重点攻关适合晋城市无烟煤种的大型煤气化技术 |
(8)新型常压固定床气化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应用的实用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须以务实态度正确评价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 |
1.1 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的完善与提高 |
1.2 常压固定床气化技术的独到之处 |
1.3 纯氧连续气化生产水煤气的先进性及特点 |
1.4 新型固定床纯氧连续气化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
2 化石能源条件适合适度发展固定床气化技术 |
2.1 无烟煤的消费主要靠固定床气化技术 |
2.2 发展气化型煤提质消化利用无烟粉煤 |
2.3 烟煤提质利用转化为半焦、型焦 |
2.4 烟煤干馏提质利用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好 |
2.5 小结 |
3 焦化行业转型升级进入煤化工产品的市场竞争 |
3.1 焦化产品全面综合利用 |
3.2 严重冲击氮肥行业的固有市场 |
4 氮肥行业转型现代煤化工的步伐必须加快 |
4.1 氮肥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
4.2 如何引导氮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
(9)固定床掺烧兰炭/小颗粒焦制备CO原料气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煤气化技术发展概述 |
1.2 CO气体生产的工艺路线 |
1.3 固定床煤气化工艺的现状及趋势 |
1.4 常压固定床造气技术进展 |
1.5 富氧连续造气炉的操作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鲁南化工公司富氧造气系统及运行概况 |
2.1 鲁南化工公司西厂区造气系统介绍 |
2.2 鲁南化工公司富氧造气系统存在问题分析 |
第3章 关键技术剖析 |
3.1 确定试烧品种 |
3.2 掺烧兰炭试验 |
3.3 掺烧小颗粒焦炭(15MM-25MM) |
3.4 掺烧理论分析 |
第4章 造气系统的相关部件改造 |
4.1 改造的原因 |
4.2 改造的措施及验证 |
4.3 改造后的运行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对今后工作(优化)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1) 国内无烟煤市场的变化。 |
(2) 兖矿峄山化工有限公司用煤现状。 |
(3) 兰炭的物化特性。 |
(4) 兰炭部分替代白煤的可能性。 |
(5) 研究重点。 |
2 研究目标 |
3 掺烧实验 |
4 改造工艺设备 |
(1) 增加和改造相应的筛分输送设备: |
(2) 增加兰炭储存厂房。 |
(3) 调整造气炉排灰口内防流高度。 |
5 确定主要工艺指标 |
6 兰炭掺烧技术的关键点 |
7 兰炭掺烧技术的创新点 |
8 掺烧效果 |
9 经济效益 |
10 结语 |
四、小籽煤气化技术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穆晶晶. 石化技术, 2019(11)
- [2]GAG炉熔渣气化技术中试运行总结[J]. 楚灼夫,郑西欧,桂春辉,郑小伦,唐万金. 氮肥技术, 2018(06)
- [3]固定床间歇制气工艺控制系统的优化[D]. 丁伟.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1)
- [4]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续)[J]. 田守国. 中氮肥, 2018(03)
- [5]碎煤(UGI)纯氧连续气化技术推进化工和燃气产业煤气化技术转型升级[J]. 田守国. 中氮肥, 2018(02)
- [6]小型合成氨生产工艺优化设计[D]. 王伟. 兰州大学, 2017(04)
- [7]晋城市合成氨节能降耗主要途径[J]. 王晓敏. 化学工业, 2017(02)
- [8]新型常压固定床气化已发展成为多领域应用的实用技术[J]. 田守国. 中氮肥, 2016(05)
- [9]固定床掺烧兰炭/小颗粒焦制备CO原料气的研究与应用[D]. 梁慧.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6)
- [10]兰炭掺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辛收良. 化肥设计,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