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启示论文

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启示论文

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赵传海,吴 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 美国注重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融入民众日常生活,意识形态教育呈现出生活化的态势。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彰显了亲近性、实用性的优势,具有广泛性、隐蔽性、合一性的特点和功效。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的做法,坚持贴近生活的原则,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以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有机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关键词: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

有人说,美国学校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似乎在自由主义笼罩下的美国不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这是极大的误解和讹传。美国不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而且还做得“相当成功”,较好地宣扬和贯彻了“美国精神”。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那样:“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1]98美国也不例外。美国自1776年建国以来,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就代表“权贵利益”,把意识形态教育列为“国家战略”,不断编织和强化意识形态教育网络,鼓吹和培育资产阶级价值观。这对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美国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了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你看,我已经语无伦次了,明明是讨论什么牌子,却带出了老板牌橱柜灶具,其实不是我语无伦次,是她在讨论中预先有了设定,根本就不能称其为讨论,而是一副下指示的派头了。我们本来在这些细节上就有许多分歧,她再这么预设立场,就没法讨论了。

一、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表现

美国作为移民大国,其凝聚和发展的秘诀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持续不断对外进行战争和反复强化意识形态。建构在私有制基础上的美国,“战争横财”增强了硬实力,意识形态教育增强了软实力。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美国资产阶级政党和政府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早在1776年发布的美国《独立宣言》就宣称:“和我们作战,就是敌人;和我们和好,就是朋友。”显而易见,美国建国伊始就确立了“国家至上”的原则。 1887年美国制宪会议通过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也以“合众国人民”的名义,规定了公民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尽管美国宪法修正案有关于信仰、言论、出版、集会自由的规定,但是,却加强了“事后新闻检查”,严厉制裁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共产党人、反战积极分子、工会人士等的反政府言论,法院也常以“反政府罪”“叛国罪”等予以定罪。美国自由女神像向世界昭示着“自由”的价值,但是,那只是资本的本质象征,绝不是意识形态“无限制”。美国任何一个统治集团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努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塑造维护其经济基础的观念上层建筑体系。凡是认为美国是“自由国度”而忽视其意识形态构建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主观臆断。20世纪,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学校与教育》《教育哲学》等著作,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环境即影响”,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必须构造出现实生活。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进程。美国意识形态教育贴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凸显意识形态导向,形成了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美国传统”和“美国特色”。

首先,美国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生活化。美国《独立宣言》确立的基本价值准则是:“人人生而平等,他们被造物主赋予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价值准则继承了欧洲启蒙运动倡导的人本主义、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的有益成分,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新兴资产阶级的意志。美国资产阶级总是善于把抽象的价值理念用美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构件、要素、符号、语言表达出来,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或者生活的意义,因而更容易被美国人所接受、领会和信仰,成为共同认同的意识形态。美国社会学家马丁·李普塞认为,美国人有五个基本价值信条(American Creed),即自由、平等、个人主义、民粹主义和放任经济。这些信条都与美国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是美国人生活的精神概括和价值指引。美国学者罗伯特·贝拉指出:“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我们相信为自己而判断,为自己决策,按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生活。”[2]142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同样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历史上,持续开展的“公民教育”“品格教育”“政治教育”“宗教教育”等,都比较贴近美国人的现实生活,赋予了生活意蕴。美国家庭、学校、政党、宗教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知识教育、公民技能教育、公民意向教育等内容,注重培养公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展“品格教育”运动,逐步升级,影响广泛,1992年发布“品格教育宣言”,1993年成立“品格教育联盟”,旨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树立恰当的价值观,促成完美人格的养成,引领和矫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历届总统的就职演说也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例如,现任总统特朗普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将让我们的人民不再依赖福利,而是重返岗位。用美国的工人的双手重建我们的国家。我们将遵循两个简单的原则: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他将“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等霸凌主义行径,拐弯抹角地与美国人生活挂钩,让美国人感到“不会被忽视”。美国意识形态来源于美国人的生活,反映美国人的生活,服务于美国人的生活,导引着美国人的生活。

其次,美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的生活化。美国学者罗伯特·达尔坦言:“任何社会,为了能生存下去,必须紧密围绕保持其制度完整这个中心,成功地把思想方式灌输进每个成员的脑子里。”[3]176纵观美国意识形态教育历程,无论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媒体,都比较重视与现实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与许多东方国家重视“课程化”的显性意识形态教育不同,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的实现路径更加倾向于生活化。一是开展社区服务。美国向来重视公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学习功能的发挥,让公民在社区服务实践中培养参与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培养合格公民。尼克松任总统期间,设立了“全国志愿者周”和“总统志愿服务奖”。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任总统期间,先后颁布了《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国家和社区服务信托法案》《公民服务法案》,用法律推动公民包括在校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接受社区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意识形态。据统计,美国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平均每人每周达5.6小时,每人每年达180小时。这在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数字,较好地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二是丰富校园生活。学校是青年英才聚集之地,也是意识形态争夺之重地。美国各类别各层次学校特别重视校园生活情景设置,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发展学生社团,组建“学生政府”,多途径多方式灌输和培养“美国精神”和“美国价值”。有资料显示,哈佛大学共有600多个学生社团,平均20多名学生就有一个社团。哈佛大学《大学生社团管理规则》对学生社团的发起、成立、组织、活动、管理等,都有严格规定,并非随心所欲。承担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哈佛学院的前院长哈瑞·刘易斯认为:“哈佛的课余生活要胜过正规学习。”[4]73另一位前院长约翰·福克斯说得更明白:“最强有力的大学德育形式,就是将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联系起来。”[4]139课外活动不但没有背离教育宗旨,而且更好地支持着教育使命。三是参加宗教活动。美国国民主体来自欧洲具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清教教徒,美国学校教育发端于传播上帝福音的教会学校。时至今日,美国的宗教气氛依然浓厚,约有80%的人信仰基督教,约有60%的人进行饭前祈祷,约有40%的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教堂活动。在美国许多高校都开设有宗教教育课程,通过宗教活动树立所谓的和平、友善、忠诚的价值观念。尽管美国实行政教分离制度,但是多数总统都有宗教背景,统治集团经常利用宗教宣传美国的个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等主流意识形态。四是重视网络渗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生活信息化”的趋势。美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控,另一方面注重主动通过互联网输出有价值倾向的信息,进而影响和约束人们的思想意识。美国权贵集团总是利用物质力量干预精神力量,不断通过对学校、宗教、媒体、家庭以及日常生活等渠道,影响、塑造、控制美国人的思想观念,使他们认同美国现存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服从资本的权力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第一,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具有广泛性。所谓广泛性,主要是指教育来源的广泛性和受教育者的广泛性。人人都要生活,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为日常生活是多维的场域,所以教育来源也是多维的路径;因为参与日常生活的人是普遍的群体,所以接受教育的人也是普遍的公民。在美国,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意识形态的“气息”,浸润着人们的灵魂,人人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熏陶,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对象。美国历史学家康马杰说:“每一个美国人都知道,他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他们已经使自然屈从于自己的意志并已将上帝争取过来。”[6]109美国人创造了自己的生活,美国式生活又造就了美国人。作为美国人,不论身处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总是在广域的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多维熏陶。

第二,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具有隐蔽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们的物质生产、社会交往等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生产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日常生活蕴含的教育意义,关键不在于强行灌输,而在于润物无声,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纳了统治阶级所传达的意识形态。尽管我们不能认同法国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阐释的全部观点,但是,他关于“个人—群体—意识—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的观点,则是独到而深刻的,其中提出的“群体精神一致性定律”[7]4,恰好能够解释个人在群体生活中的情感和思想变化规律。宗教理念之所以能够在美国长盛不衰,部分原因在于美国文化传统使然,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统治集团善于依托宗教为其服务。美国统治集团正是洞悉了宗教所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借助宗教这个载体,从生活点滴中向民众传递顺从于政府的思想。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在于,既使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亲身体会自身努力所做的贡献,进而产生个人程度的自豪感,达到个人价值的实现,又使人们在参加这些活动以后油然而生出社会责任感,最终转变为自觉维护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日常生活对意识形态教育而言,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促进了“群体精神一致性”。

二、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功效

寻访中,印象深刻的有:利丰雅高的VOCs催化燃烧装置,通过微负压原理吸收在印刷过程中产生的VOCs,集中起来后通过催化燃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盛通则是在原材料的采购上进行选择,将环保从源头做起。新星在生产橡皮布时,用延压法代替涂布,实现了橡皮布制造过程的零排放等等。

第三,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具有合一性。所谓合一性,主要是指知与行合一、个人与社会合一。意识形态教育的受众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个人又处于现实社会生活中,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内在逻辑是,个人思想与个人行为相统一,个人的主体性与社会的整体性相融合。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都关注到了“行”的重要性。意识形态教育最忌讳“知”与“行”背离,最害怕“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美国现实生活中典型的志愿活动和教会活动则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的纽带,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既包含了个人主体性的实现,又包含着社会整体性的显现,最终达到个人与社会的衔接与统一。在个人主体性的实现过程中,个人参与社会活动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这种观念又反过来影响着个人的行为。这就可以解释美国志愿活动、宗教活动等为什么起初是由政府引导,后来则转变为民众自发参与的日常活动,致使这些日常活动成为民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言以蔽之,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知行合一的特点和功效非常明显。

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作家和理论家都推崇朴素之美。托尔斯泰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高尔基说过:“一切美的东西都是朴素的,因为朴素就是美。”的确, 朴素是一种至纯至精、至简至真、不修饰、无做作的美。它可以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壮美;可以是“落霞与孤鹜,秋水共长天”的阔美;也可以是“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的静美。

基于资本权力制约和源于清教伦理影响的美国意识形态,向来推崇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化的意识形态教育体系和机制。

通过成功救治的案例,我们回顾本例的治疗经过,复习相关文献资料,我们认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A族链球菌感染合并颅内感染,需要多学科合作,由于患者多伴有基础病,基础病的治疗应给以足够重视;一旦出现颅内并发症,应当及时行中耳乳突病灶的清除及术腔引流;抗感染治疗联合用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能透过血脑屏障及的抗生素,静脉给药,疗程足够。

美国的意识形态教育,注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呈现出意识形态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生活化的基调,造就了“生活化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的生活化”相辅相成的局面。美国“学校不断以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和关注各类社会问题,诸如性侵犯、酗酒、危险驾驶、未成年人怀孕、自杀等”[5]100-101。美国意识形态教育,可谓是“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着眼。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既通过日常生活认知和固化意识形态,又通过意识形态引导和规范日常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社会实在的统一,实现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因果互动,因而具有显著的特点和功效。

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虽然具有着碎片化、肤浅化的弊端,但也彰显出亲近性、实用性的优势,更容易“俘获”广大民众的心。日常生活既是既定的存在,又是变化的现实。无论是既定的还是变化的日常生活,其中都蕴含着特定的意识形态,受特定的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导引。凡是参与其中的人,一定程度上都会受到意识形态的“感染”,成为特定意识形态的拥护者。这就是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隐性之道。

三、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处在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阶段,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气候未尽,社会主义气象更新,意识形态斗争必然是激烈的、长期的、复杂的,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将是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做法,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做到旗帜鲜明。美国法典规定,任何鼓吹、煽动、劝说、讲授推翻美国政府的言论者,或者印刷、出版、发售、传递相关印刷品者,将被判处20年徒刑或2万美元罚款,将意识形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管理范畴。1994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发了《2000年教育目标:美国教育法案》,要求制订全国性的课程教育标准。同年,美国推出了《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公民素质。例如,美国“公民与政治”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认同美国宪法民主制度基本价值观和基本原理的合格公民”。克林顿在任总统期间明确要求,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的、社会的和伦理的角度学习研究,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它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加强这些价值观是每一所学校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已要求美国教育部向所有学校发出相应的指示”[8]97。曾几何时,我国舆论界一度出现了淡化政治、远离崇高的谬误,危害极其严重。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地宣传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任何轻视、忽视、放弃、抛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言行,都是巨大的历史隐患,必须予以坚决纠正。

第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贴近日常生活。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生活的人;生活是意识的本源,意识是生活的反映。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做法启示我们,任何时期、任何地方的意识形态教育都不能脱离生活,一旦脱离生活,就会成为空洞说教的“无用功”,陷入“客里空”。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告诫全党: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党的十六大以后,胡锦涛同志要求,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工作原则,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他说:“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9]165主流意识形态必须融入社会生活,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引领社会生活;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感知它、领悟它”,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人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基本遵循;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深入人们日常生活实际,“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出实招、见实效。开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能“假大空”,而要“真细实”,坚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统一起来,让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感知、领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第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美国意识形态教育深受民粹主义的影响,时常披着“人民外衣”大行其道,具有极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但是,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做法也确有可取之处。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准则,一旦脱离了人民群众就失去了本来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人民始终是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享有者的统一体。所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也是人民政权的根本政治立场,是社会主义政权区别于其他剥削阶级政权的显著标志。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站稳立场,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统一,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二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人民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精神财富,一切伟大成就归功于人民,人民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就应该“拜人民为师”,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依靠人民教育人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三要着眼于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使命,归根到底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与中国人民追求幸福愿望同频共振,相辅相成,关注人民期盼,关心人民疾苦,促进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条件改善,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维护了国家安全,推动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一些地方和一些人重思想宣传、轻生活实践,重理论说教、轻人文关怀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提炼生活化的内容,通过生活化的路径,营造生活化的氛围,依靠人民、服务人民,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Bellah Robert N. Habits of the Heart: Individualism and commitment in American Lif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86.

[3] 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 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熊伟.大国文化心态(美国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6] 康马杰.美国精神[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7] 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8] 威廉·克林顿.希望与历史之间[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The Enlightenment of American Ideological Education Based on Life

ZHAO Chuan-hai, WU Ying

(School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focused on integrating capitalist ideology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eople, and ideology education has shown a trend of life. American ideolog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daily lives of the people highlights the advantages of closeness and practicality,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extensiveness, concealment, and unity.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 to learn from the prac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being close to life, implement the party’s mass line, and carry out socialist ideology education in a solid and explicit way,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Key words :socialism; capitalism; ideologicaleducation; based on the daily life

收稿日期: 2019-09-02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美意识形态教育比较研究”(2017BKS003)。

作者简介: 赵传海(1964—),男,河南商城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河南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吴颍(1993—),女,河南漯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824( 2019) 06-0104-05

责任编辑: 师连枝

标签:;  ;  ;  ;  ;  

美国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的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