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的重要方略(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马克思论文,现代性论文,手稿论文,方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性于13世纪甚至更早年代在西欧诞生以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一直是人类现代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人类由素朴现代性向反思现代性的逐步转型,作为解决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矛盾与问题的社会工作逐步被英、美等国纳入制度范围,成为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的重要方略。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疑是站在现代文明基础上、在工业化成熟时期人类历史上提出的一个全方位建构现代性社会制度、对推动现代性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方案。回顾、反思这个现代性建构方案创始人的著作,特别是回顾、反思蕴含着马克思天才思想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相关论述,对于深化对社会工作的理解、丰富社会工作思想、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工作理论、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为紧迫的实践意义。
现代性是人类通过现代化实现的区别于传统社会的根本特性与发展状态。作为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初步建成现代文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是最早建构现代性、最早展示现代性力量,也是最早集中产生现代性问题的地区。《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从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等角度对这些国家呈现的现代性进行全面、集中审视的结果。尽管《手稿》没有直接提及现代性、没有专门论述社会工作,但马克思立足于英、法、德等国家的现状对现代性问题与现代性建构方案所做的深入剖析与哲学反思,却为建构社会工作理论与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一、《手稿》阐述的异化问题,为深化理解社会工作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领域、关注的人群提供了重要启示
异化问题是《手稿》中论述最多、最突出,也是被国内外学术界关注最久、影响最大的问题。在《手稿》中,异化已不再是黑格尔眼中的精神意识问题,而是大量深重的、触目惊心的现实存在问题。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异化问题做了三方面剖析。
首先,《手稿》对异化问题的表现做了宏观描述。现代化发展、现代性建构中的贫困问题是马克思一生关注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看来,虽然贫困问题不是现代性建构中产生的独特问题,有人类就有贫困,但贫困问题之所以成为现代性建构过程中首先关注或者说重点关注的现代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18世纪加快的、大范围的人类素朴的、乐观的现代性建构使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贫困范围越来越广泛、贫困规模越来越庞大、贫困程度越来越加深,贫困已经由局部社会问题逐步上升为公众广泛关注的政治问题。无论“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处于财富日益增长状态”还是“最富裕状态”,“对工人来说却是持续不变的贫困”①。无论是19世纪中叶的英国、法国还是德国,由于贫困问题的日益广泛与深重,社会已经分裂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与无产者阶级”②。
其次,《手稿》对异化问题的内涵做了多层分析。马克思认为,产生贫困问题的根源在于现代劳动本身,“贫困是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的”。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劳动就是异化的活动。在异化状态中,劳动的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劳动的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③。尽管《手稿》提到了多方面异化,如“经济的异化”、“现实生活的异化”以及意识心理的异化等概念,但对异化的集中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这是人与人的产品的异化。通过这种异化,“劳动为富人生产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④。
二是劳动者与劳动活动之间的异化。这是人与人的身体的异化。异化状态中,“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是不自由的、不自主的、“被迫的强制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在这种劳动中,劳动者“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在这里,活动是受动,力量是无力,生殖是去势;工人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他个人的生命是不依赖于他、不属于他、转过来反对他自身的活动”。“劳动者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⑤。
三是劳动者与类本质之间的异化。这是人与人的精神的异化。人是普遍的、自由的存在物⑥。《手稿》认为自由与意识是人作为类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的或者说本质的规定性。这种类特性通过生命活动表现出来。动物是与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将生命活动作为自己的自由意志与意识的对象,在于不仅能够按照“所属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构造,而且还能够按照任何—个种的尺度即“美的规律”进行构造。由于异化劳动消除了人的自由意志,限制了人的自由意识,也就使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四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这是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在异化劳动条件下,每个人都按照他自己作为工人所具有的那种尺度和关系来观察他人”⑦。这种尺度与关系是动物所具有的尺度与关系,是一种受动物肉体需要所支配的直接的、片面的尺度与关系。物质需要成了人的唯一需要,物质尺度成了人的真正尺度,物质财富成了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人类也就简单地被分为“有产”与“无产”两个阶级。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异化导致“物”对人的全面控制,导致了卢卡奇所说的“物化”问题。处于这种异化与物化状态是对自由意识、自由精神、自由意志的“转离”,也是对无意识、无自由、无精神品质的吃、喝、生殖等生物机能的唯一的、最后的、终极的“转向”。处于转离与转向状态中的个体即沉沦,“这种劳动人每天都可能由他的充实的无沦为绝对的无,沦为他的社会的从而也是现实的非存在”⑧。异化导致了沉沦,沉沦加深了异化。异化与沉沦的双向循环直接引起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断裂。处于这种断裂状态中的人也就是马尔库塞先生讲的“单向度的人”。
第三,《手稿》对异化问题的原因做了初步探索。马克思认为,产生种种异化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是私有财产与私有制的存在。“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⑨。马克思对异化问题的表现、种类以及产生原因所做的多方面分析为深化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一是启示社会工作关注的问题范围要拓宽。社会工作虽然产生于19世纪对贫困问题的关注,但不能仅仅停留于贫困问题。除贫困问题之外,社会工作还必须关注作为产生贫困原因的种种异化问题、产生异化的制度问题、工具理性无限扩张等问题以及由异化导致的深层次的人的物化与沉沦等问题。特别是解决物化与沉沦问题,弥合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断裂、续承有机的存在,成为现代性社会制度建设如现代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建设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作为现代性社会制度重要内容的社会工作制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是启示社会工作关注的服务领域要扩展。社会工作虽然最早集中在救助和慈善等领域,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救助与慈善领域,还必须关注工业化过程以及从事工业劳动中产品与人的关系、劳动者与劳动行为之间的关系、劳动者与劳动心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者与管理者或者劳资双方之间的关系。这些领域是目前仍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社会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需要重视与关注的重要领域。
三是启示社会工作关注的服务对象要多样。贫困群体一直是现代性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中关注的重要群体。除此以外,社会工作还必须关注从事工业化活动中的广大群体。由于异化的存在,这些群体的身体与心灵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劳动与劳动产品之间,甚至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大量背离和扭曲。出现这种种背离与扭曲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需要纳入社会工作介入的范围。同样,社会工作还需要关注广大的被商品、广告、物质文化所渗透的、处于“物化”与“沉沦”状态中的只有单一“物欲”的普通民众,要通过提供专业介入,将这些民众从单一的“物欲”与“沉沦”中拯救出来、解放出来,过上一种真正有人性尊严有精神追求、有品质保证的生活。
注释: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第124页。
②同上,第155页。③同上,第157页。
④同上,第159页。⑤同上,第160页。
⑥同上,第161页。⑦同上,第164页。
⑧同上,第172页。⑨同上,第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