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中医医院 湖南湘潭 411200
【摘 要】目的: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0例,将其根据所选择治疗使其的不同分为分期治疗组(n=120例)和对照组(n=12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灸不分期治疗,分期治疗组患者择期对其开展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并使用采用Portmann标准评分来比较治疗前后的面瘫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面瘫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分期治疗组患者的面瘫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分期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相较于对照组(81.67%)来说显著较高,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较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开展应用推广。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择期治疗;针灸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electiv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METHODS:This study selected 240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chosen(n=120 cases)and controls. The group(n=120 cases),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non-staged treatment,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aged treatment group were electively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Portmann criteria scor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The facial paralysis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post-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advantages,P<0.05;the total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staging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92.50%)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1.67%),P < 0.05. 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elective treatment of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is better. 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elective treatment;acupuncture treatment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因素较多,临床上通过西医治疗的效果不佳,且治疗后的副作用相对较大,不利于患者恢复,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应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对此,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本院所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0例,分别实施常规针灸治疗和择期针灸治疗,并研究临床疗效,现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此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7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1月,为期一年,将此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24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治疗选择时期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均在入院后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2)参与的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参与并签署了同意书;(3)患者发病时间在60d之内,且无针灸治疗的相关禁忌症。排除标准:(1)参与意愿度较低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分期治疗组(n=120例)的患者年龄区间在15~70岁,其年龄均数为(42.05±11.31)岁;男性71例,49例女性。对照组(n=120例)的患者年龄区间在17~69岁,年龄均数为(42.65±11.05)岁;本组男性有68例,女性为5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等相关一般资料显示两组差异较小,可比(P>0.05)。
1.2方法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所选择的穴位主要为:太阳、合谷、颊车、下关、翳风、颧髎穴;配穴:若患者鼻唇沟变浅则加迎香穴;抬眉困难的患者加攒竹穴;人中沟出现歪斜的患者加口禾髎穴。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分期,采取常规的针灸治疗,每日进行一次针刺治疗,每次留针时间为30min。对分期治疗组实施分期针灸治疗。主要有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1)急性期治疗:在患者出现周围性面瘫发病的7天内,通过平补平泻常规针刺方式来对患者面部各个穴位和翳风血、面部健侧的合谷穴进行针刺治疗,频率每分钟60次以内,提插针的幅度控制在0.3cm内。留针时长为20min,在留针期间不行针。(2)静止期治疗:静止期一般为患者发生周围性面瘫的8~20天内,同样应用平补平泻的方式来对其患侧的面部各穴位及翳风血、太阳透颧髎、健侧合谷、颊车、下关穴进行针刺治疗,每分钟频率控制在60~90次,捻转角度为90~180°,将提插幅度控制在0.3cm~0.5cm;此期间留针治疗的时间为30min[2]。(3)恢复期治疗:恢复期一般为发生周围性面瘫后的21~60天左右,取患者患侧的主穴加足三里穴、双侧合谷穴等虚伪进行常规的针刺治疗,并留针30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五天为1疗程,每疗程之间可停止2天;4疗程为一周期[3]。
1.3观察指标
(1)使用Portmann标准评分来比较治疗前后的面瘫评分。(2)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治愈:治疗后患者周围性面瘫症状消失,口眼歪斜恢复正常;显效:其周围性面瘫症状有显著改善,在进行鼓腮等面部动作时口眼有轻微歪斜情况;有效:患者周围性面瘫症状有所好转,但面部任存在口眼歪斜情况;无效:治疗后患者面瘫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经SPSS统计软件21.0版本来分析处理本研究当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治疗有效率用%表示,卡方检验,P<0.05;面瘫评分用表示,用t检验,P<0.05。
2结果
2.1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面瘫评分相比较差异较小,P>0.05;在治疗后,分期治疗组患者的面瘫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瘫评分比对(分,)
3讨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又被称作是面部神经麻痹,在西医学当中也叫做贝尔麻痹。周围性面瘫患者在发病时其面部一侧的肌肉会出现瘫痪的情况,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眉毛、眼部活动困难、面部狰狞等,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会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方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周围性面瘫的发生与患者睡眠情况、心情等都有较大的关联,并且发病率在逐年上升[4]。中医学当中,面瘫主要表现为风邪袭络、正气虚衰,因此治疗关键在于扶正、通络、祛邪[5]。目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式,常规的针灸治疗不分时期,而该疾病发病不同时期的特征有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有相关研究显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分期开展治疗的效果较好。
本研究显示,治疗前两组面瘫评分相比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分期治疗组患者的面瘫评分(15.74±3.21)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55),P<0.05;分期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2.50%优于对照组的81.67%,P<0.05。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急性期时,面部神经一般呈现水肿的状态,此时在针灸时需要区别于其他的发病阶段,进行轻度针刺后,减少留针时间,可促进其面部神经恢复;在静止期和恢复期对患者相关的穴位进行中度针刺治疗,并将留针时间延长,有利于患者面部消肿,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6]。
综上所述,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其面部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满琴.中药配合针灸加点刺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12):31-32.
[2]侯云霞,王静华,崔耀辉,等.量表在周围性面瘫针灸临床试验中的应用现状与分析[J].河南中医,2018,38(12):1906-1910.
[3]甘恒益.巨刺灸法及水针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53例[J].四川中医,2016,34(10):195-196.
[4]梁丽嫦,莫秋红,廖建琼,等.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6,22(04):110-114.
[5]张健,翟静波,赵澎.针刺联合氦氖激光对比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天津中医药,2018,35(8):594-597.
[6]祝锁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192-194
论文作者:佘国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面瘫论文; 患者论文; 针灸论文; 面部论文; 针刺论文; 两组论文; 评分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