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红
富拉市尔基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161041
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准备怀孕的200对育龄夫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100对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比较两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观察并记录结果。结果:实验组缺陷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关键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影响
胎儿在出生时出现结构不完全或功能异常等情况称为出生缺陷,其影响因素多样,包括环境、家族遗传等[1]。出生缺陷对人口素质等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准备怀孕的200对育龄夫妇,实验组100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100对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观察并研究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准备怀孕的200对育龄夫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00对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照组100对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组年龄22~37岁,平均为(27.16±3.43)岁;对照组年龄21~38岁,平均为(27.21±3.57)岁。对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00对育龄夫妇未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组100对育龄夫妇进行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育龄夫妇双方共同到我院进行相关检查,若进行检查后6个月内未孕者重新进行检查。由医院负责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人员观察并记录育龄夫妇的身体健康状情况,并创建育龄夫妇相关的健康档案,了解育龄夫妇双方的病史及是否有家族遗传疾病等[2]。同时通过B超等检查方法,完成妇科相关检查。此外,专业人员应当向育龄夫妇普及生育知识,告知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并宣讲出生缺陷预防手段,定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提供相关咨询,告知其在准备怀孕期间应当注意的事项,且必须改变不良饮食及作息习惯,从而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婴儿出生后缺陷发生率,参照《中国出生缺陷检测工作手册》[3]的疾病特征及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百分率表示定性资料,用χ2检验率比较,P<0.05为差异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缺陷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唇腭裂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神经管畸形0例,指畸形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6例、4例和3例,实验组缺陷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婴儿如果患有出生缺陷,其死亡率较高,若得以存活,一般其身体结构都不完整,或患有一定的功能障碍,无法避免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助于提高育龄夫妇生育水平,使其提前对出生缺陷的危害性及预防方法有全面的认知及了解,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4]。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唇腭裂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神经管畸形0例,指畸形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6例、4例和3例,实验组缺陷发生率3.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提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因此,育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十分重要,医院在行相关检查时也应当对育龄夫妇宣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实行全面的专科检查,并对怀孕风险等进行评估[5]。医生也应当告知其孕期的注意事项,再给予怀孕建议,对育龄夫妇的疑问进行解答,给予正确科学合理的备孕指导。
综上所述,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效提高人口出生素质,值得临床广泛推行。
参考文献:
[1]孙志娟.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0):71-72.
[2]王玲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9):7-7.
[3]周东玲.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婚前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和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医药,2016(11):00240-00240.
[4]张改玲.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5):93-94.
[5]干建群,黄世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1):5198-5200.
论文作者:杨春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缺陷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育龄论文; 孕前论文; 健康论文; 夫妇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