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武灵镇沙坡小学校,山西 大同 034400)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创新教学体系入手,运用兴趣教学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基于此,围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进行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兴趣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思考
引言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前提是学生自己要有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小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想法都还不成熟,对各种事情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位置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不教的东西,学生也不会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长期发展非常不利。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
1兴趣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指的是在直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有效引导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具有的活泼性、好奇心强等众多特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能够消除厌学情绪。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的措施
2.1借助游戏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明显的表现。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天性被限制了,这样也就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出抵触心理。数学教学其实就是从传统的教学方式出发,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好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与内容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带入到趣味活动中去,使学生在理解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实现灵活运用的目标。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以此来帮助其理解概念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出人民币,并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让学生在购买中加深理解。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所在。
2.2开展教学实践,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掌握较于匮乏,难以有效理解全方位的知识点,这严重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知识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例如,学习三角形知识点时,教师如果开篇只是讲解三角形的特点等相关理论知识点,不仅枯燥乏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氛围极为枯燥烦闷。对此,教师可以寻找与教学课程相关的积木带到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积木拼图,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的特点与性质,能够发散思维拼出各类图形,也使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图形能够深入理解,产生深刻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起到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对学生的拼图进行指导,根据学生的拼图有效讲解三角形的知识点。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根据三角形的相关特点进行知识探索与创新。
2.3设置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注意力
身临其境意为自己仿佛亲自到了那个情境中去了,泛指听课、看书等非常专注以至于好像亲身处在所描述的情境中一样。身临其境是一种非常愉快的感觉,兴趣教学法的初中数学教学就要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兴趣教学法要设置情境教学环境,情境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课堂的注意力,教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用提出问题、动手操作、概念情境的方式提出来,能让学生处在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中,打破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教学知识能够直观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学生能够比以往更容易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这是一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能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体会到编制教材的人的用意。比如说在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教材中有相交线、平行线与平移的章节,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直接利用课本上的讲法是很难让同学们理解的,教师往往会到网络上找大量的教学辅助资料。但是沪科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制就给予了教师和学生很多便利,在教材中引入了空间内想象思考的理念,并列举了很多生活中实际的例子。教师利用课本上带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设立空间情境,可以把教室当作面包,可以把学生当作面包里的巧克力棒,这样让学生一起来思考空间内物品的所在关系,学生对这种思考模式会十分感兴趣,教师能够把知识点轻松地传授给学生,这样设置情境教学,就能让同学们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听课的注意力,发挥兴趣教学法的一部分作用。
2.4采用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来设计教学,采用竞赛的形式将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竞赛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一些学生不愿落在别人后面,就会自己认真学习,不仅学习兴趣会增强,学习效果也会提升。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发现数学的魅力,找到学习的乐趣,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进行竞赛形式的选择时,首先要给学生传递正确的学习态度,比赛仅仅是帮助学习的一种手段,比赛的输赢只是一个结果,真正衡量的是自己掌握知识的多少,这样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进一步提升。例如,在教学“九九乘法表”的时候,当基础的知识都讲解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乘法表的背诵。教师可以将乘法表的背诵设计成比赛,看哪个学生记得最快,这时学生就会很努力地完成任务。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学习比较慢的学生,教师就要给他们及时的帮助,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小学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有效应用兴趣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兴趣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法有所不同,应当首先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特点,通过应用兴趣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观察了解学生,也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渗透兴趣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与思维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周丹.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8(3):59.
[2]陶中心.初中数学教学中巧用兴趣教学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8):16.
[3]凌治国.营造气氛,寓教于乐———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20):12-13.
[4]李烨.例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J].文理导航(中旬),2017(6):11.
[5]王小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探讨[J].考试与评价,2016(5):56.
论文作者:马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学法论文; 教师论文; 兴趣论文; 情境论文; 角形论文; 过程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