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是有论文,中国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有些同志围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概念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它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是马克思模式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马克思那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同义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区分为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定义为社会主义。此后,社会主义就成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代名词,前苏联曾经被公认为是它的化身。为了有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把它称作理想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邓小平提出和创立的,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有原则的区别,我们称作现实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属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本质上有其共同之点。例如,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是共同的;在最终目的上,都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它们的共性。但是,它们各有其个性,在很多方面有原则的区别、鲜明的特色。只有着眼其特点,才能分清彼此,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将来应该干什么,才不会把将来要干的事情硬拿到现在来干。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后的社会,并且是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建立的社会。它的最大的特点是无商品、无货币、无市场、无阶级、无剥削,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同的是在消费品的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具体地讲,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一)生产力只有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一个:全社会公有制。(三)经济形式是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四)经济运行形式是计划经济。(五)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六)没有阶级,没有剥削。
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不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是有商品、有货币、有市场、有阶级、有剥削。
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过明确的界定。他说:“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5页)他并且把“一国两制”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8页)
邓小平在上文中所说的不够格的“格”,就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这就是说,在邓小平看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构想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相比,相差一个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够格的社会主义,为进入共产主义打好基础。
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的社会主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了全面、准确、具体的论述。根据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报告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一)生产力呈多层次、多元化,既有社会化大生产,又有个体手工小生产,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导。(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呈多元结构,既有公有制(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又有私有制(个体、私营、外资),也有混合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三)经济形式为大小相结合的商品经济,既有小商品经济,又有大商品经济,以大商品经济为主。(四)经济运行形式为近现代市场经济,既有近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又有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以近代市场经济为基础,以现代市场经济为主导;既要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作用,但不能搞得过乱,又要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主导作用,但不能搞得过死。(五)分配取两种形式,既要按劳分配,也要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六)有阶级,有剥削。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这些特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由中国生产力发展的特殊状况决定的。中国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产生的基础有根本的不同。解放前,中国的现代工业只占国民经济的10%,90%是个体手工小生产。这种生产力多元结构的状况,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多元化的私有制,既有资本主义所有制(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又有封建地主阶级所有制,也有个体所有制(农民、个体手工业)。建国后,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实行,以及合作经济和私营企业改造的发展,我国存在五种所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当时实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道德风气较好,是建国后最好的时期之一。按照毛泽东原来的构想,照此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十年,我国就能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但是,由于没有处理好忠于经典与忠于实践的关系,也由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心切,照搬苏联经验,于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商品经济,实行了单一的公有制(国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实行了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力图在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实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结果适得其反,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为什么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成为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呢?难道真的是马克思搞错了?不,不是的。马克思是正确的,问题是前苏联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中国搞了教条主义,照搬了马克思的理论。打个比方,有两个母亲,一个是资本主义母亲,生下的孩子,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哺养的妙法是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哺养的妙法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用前者的办法哺养后者的孩子,结果,不是把孩子喂死(如前苏联),就是喂得半死不活(如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这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搞了教条主义。邓小平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哺养中国社会主义的妙法,使中国死里逃生,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适合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适用,但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及其初级阶段还是适用的。
不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着特殊的发展道路,但是,绝对不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
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的人,很难理解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最后一个剥削制度,在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实行资本家所有制,贪得无厌地剥削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我们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在政治上,坚持以共产党领导为主要内容的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的这“本”十分牢固,怎么能说是资本主义呢?
不可否认,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利用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因素,例如,利用资本主义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等等;借用了资本主义的一些力量,例如,把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引导它们健康发展,并依法保护它们的合法权益,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受我国法律法令制约的,是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的,是“资为社用”,怎么能说是搞资本主义呢?
从世界范围说,我们处在世界资本主义大气候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资本主义普照之光的某些影响,加之,由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也会引进某些不好的东西。但是,不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我们都有强大的控制力,即使刮来资本主义之风,我们也是能够阻挡得住,排除得了的,不会变成资本主义。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不是资本主义,按现在的搞法,将来也会变成资本主义。
确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从历史上看,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母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变为商品,货币便变为资本,资本主义随之产生。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样要受价值规律的支配。价值规律容易导致两极分化,使少数人变为资本家,大多数人沦为雇佣劳动者。既要发展商品经济,就有可能变成资本主义,但是,这只是可能性,还不是现实性。可能性能不能变为现实性,就看我们的政策对不对头,看我们有没有强大的控制力。政策对头,控制力大,就变不了,否则,就有可能。
这里的关键是党的建设。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就是十五大为什么强调从严治党的原由。如果我们认真地而不是走过场地落实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永远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不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就变不了。否则,听任腐败现象继续恶性发展,出现大批陈希同一类的人物,变过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是关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运的大事,千万不能等闲视之。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补充
十二大以来,一些学校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有两个主要内容: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个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者如是写,老师如是讲。这就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包括在科学社会主义之中。这是不对的。
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初衷是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问题,没有或很少涉及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十月革命以后,相继出现了包括前苏联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提出了一个当代最大的难题——如何在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没有来得及解决这个问题。斯大林搞教条主义,葬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照搬苏联,差一点把中国断送了。这个问题最终由邓小平解决了。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情为依据,创立了中国自己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来源于实践,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唯一正确的理论,同时也是解决其他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因此,可以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践科学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补充。
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相继经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经过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已经萌发了资本主义因素,从国内小气候说,中国本来是能够进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但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在国际大气候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的发展走上了特殊的道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本来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的,但是由于这个革命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胜利后就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也由于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以及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大一段弯路,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算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上正轨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开辟了一条新路,从而使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由马克思原来设想的一条变成两条平行发展的道路:一条是经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一条是经由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者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完成,后者是通过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来完成。这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两条康庄大道。这是邓小平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作的最伟大的贡献,随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通,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的日程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这是值得普天同庆的。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共产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