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运用
韩周红 钟舟海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摘 要] 扎染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染布工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扎染艺术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并进入国内中小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内”而“外”,本文主要探讨将扎染艺术引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可行性。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部分的发展出发,对对外汉语课堂才艺和文化教学的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扎染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运用于汉语课堂的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进行对于扎染艺术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实际应用分析。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扎染;文化教学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自1950年开始以来已经有将近70年的历史,七十年间,我国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交往密切,汉语作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最重要媒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我国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显示出了它独特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教学究其根本是语言教学,但语言教学也离不开文化教学。可以说,人们学好一门语言就是要学好这门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换言之,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当中始终贯彻着文化教学的原则。在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几版教材当中也都体现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除此之外,专门的文化教学课程也在众多汉语课堂都有设立。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关于文化教学有多种手段,最为常见的是多媒体教学,例如制作PPT、播放有关视频资料以及设置一些游戏环节等,这种形式的文化教学活动特别适合初级水平或者年龄较小的汉语学习者。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文化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助于学生对于文化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此类教学手段大多以观摩为主,缺乏足够的实际体验。近年来,文化体验和实践教学逐渐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被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文化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最为便捷效率最高的当属课堂上的文化实践,其中包括对于传统文化的体验和练习,例如传统乐器的教学、传统书法和国画的教学以及传统手工艺的教学,这些传统文化被引入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成为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教学内容却都体现出文化意义丰富而趣味性或者说实践性不强的特点。如传统乐器和国画的教学虽然极具文化内涵但过程耗时长,很难再短期内使学习者体验到成果的喜悦,而诸如剪纸中国结等传统手工艺的教学却又未免太过简单普遍。
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染色工艺的一种,操作过程简单而又独特。2006 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和民族的扎染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扎染艺术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而将扎染艺术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也被越来越多地开展着。目前,扎染艺术在国内中小学课堂上的教学也来越成熟,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尝试探索将该传统工艺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当中。
一 扎染艺术简介
(一)历史起源与发展
扎染艺术历史悠久,据考证,扎染的起源地应是黄河流域地区,但具体的起始时间尚未定论。古时的扎染被称为扎缬、染缬或者夹缬。目前发现的最早扎染工艺品出现在新疆地区。早在东晋时期,扎染制品就已经大面积运用于日常生活。早期扎染工艺较为简单,花样也较单一,现存可考的大多为小簇花样,如一些鲜花样式,也有诸如大面积的白色圆点构成的整幅图案花样。随着历史的不断变化发展,扎染艺术在技艺、图案、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唐朝是我国古代文明高度繁荣的时期,扎染艺术在这一时期也甚为流行,“青碧缬衣裙”是那一时期极为流行的基础样式,颇受当时女性的喜爱,扎染艺术发展至明清时期,甚至出现了染布行会,至民国时期,已经极为普遍。由于自身所具有的浓郁民族风情和极具魅力艺术风格,扎染艺术发展到近代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工艺特色
扎染工艺顾名思义分为扎结和染色两个部分。是通过各种工具对纺织物进行扎、缝、夹等多种形式后进行浸染,目的是使扎结部分不被浸染保持原来颜色,而被扎结部分则均匀受染以此形成独特的花纹。而纺织物被束缚地越紧,最后出来的效果也会越好。传统扎染染料大多取自植物,颜色较为单一,多以蓝白两色为主要基调,二者的结合往往呈现出一种平和古朴的美。近代以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染料制作不再仅仅依靠植物萃取,出现了更多可能性,大大地丰富了扎染艺术的表现内容。
二 扎染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一)扎染进入对外汉语课堂的意义
文化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课堂组织者可以让教学环节张弛有度,能够维持课堂秩序稳定。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交往最密切,影响最大的人,所以多数学生对教师有着很大的信任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扎实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指导作用。特别扎染等中国传统工艺,由于教学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更是离不开教师的亲身示范和教学指导。在教授扎染的扎法和浸染等步骤时,教师要时时注意学生的操作进展,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Nguyen(2012)发现当首席执行官和董事属于同一社会网络时,CEO不太可能因为业绩不佳而被解雇,董事会成员和CEO之间密切的社会关系会影响董事会职能的发挥;Chahine et al.(2014)发现只有在控制董事会成员与高管的社交联系后,董事会独立性才能发挥效应。那么关于社会关系的度量又该如何展开呢?国外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工作经历、毕业院校、老乡、专业方面 (Kramarzy et al.2007、 Hwang et al.2009、Liu 2010、Nguyen 2011、Hoitash 2011、Fracassi et al.2012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也同样适用。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汉语或者说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是培养学生正确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那些内心对学习中国文化怀有极大热情的外国学习者往往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学习成果也更加显著。在增强文化教学课堂趣味性方面,文化实践无疑是最为高效的一种。扎染艺术的学习涉及扎染过程的实践,实践过程中包括对于染料的调和以及织物的扎结,这些动手实践活动也是深受留学生喜爱的文化学习形式。此外,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动手实践后能够当堂看到扎染结果,这种结果的产生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的极大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也能激起学生对于文化教学课堂的兴趣,有助于汉语学习者内部动机的形成。
2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本文将“共享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相结合,重点研究“创业型企业”的创新发展。将“创新创业”与企业资源和高校资源共享,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创业型企业共享型人力资源平台,以期促进经济发展。
2 教师示范、学生学习
3 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播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建筑、器乐、科技等多个方面均有深厚的历史发展渊源,成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促进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但目前为止,大多数外国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仍然只停留在京剧、剪纸、功夫等方面,对于其他优秀的物质文化知之甚少。文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向汉语学习者介绍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化魅力,这就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性提出了要求。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文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目前还未能得到很好地满足,将扎染艺术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染布工艺引进对外汉语课堂无疑可以推动文化教学的丰富性发展,促进我国传统工艺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二)对外汉语课堂开展扎染教学的可行性
1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根据《教师法》第三条的规定,教师是在法律身份上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教师究竟是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劳动人员或是专业技术人员。在给教师进行权益保护中,究竟是用技术人员的保障制度还是国家公务人员的保障制度给予教师权利相应的保障呢?这是法律从业者所共有的疑惑,给教师权益保护带来了阻力。其次,关于教师权利的法律条款比较笼统的法律概念,比较模糊不清,不能很好的明确教师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上为维护教师权利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网购在中国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教育教学,以本文提到的扎染为例,仅仅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就有售卖扎染原材料的商店数百家,许多卖家还推出了专门用于学校扎染教学的套装,其中不乏一些经验丰富口碑良好的卖家,还专门在线教授各种简单易上手的扎结方式,服务齐全,为扎染在课堂教学内的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大大地降低了这些教学用具的购买成本,在班级开展一次扎染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成本范围内。
2 课堂实践中的创新
文化实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在文化实践的最后设置成果展示环节,让学生将实践作品进行展示甚至互相比较,能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成就后续将可能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力。
传统扎染艺术制作过程较为复杂,涉及扎花、浸染、风干、复染等多个步骤,特别是浸染和风干这两个部分耗时较长,对于染料比例要求也比较高,对于毫无经验的学生而言比较困难,也不易于在课堂上现场实践。国内中小学教师对扎染工艺进行了简化和创新,让扎染在课堂上的实践成了可能。他们将复杂的制作过程简化,将风干和复染等步骤省略,仅在PPT 课件上加以介绍或者在对工艺进行口头介绍时进行简单讲解,保留了扎花和浸染两个基本步骤,这就使得实践耗时大大缩短,满足了课堂时长对于教学内容的要求。另外,用于浸染的织物也得到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染色布匹,在条件不那么充分的情况下,韧性较强的面巾纸等也可以作为织物进行教学,这种对于织物的创新使得扎染教学过程能够不受教具和地区的限制,即使在临时的文化实践课堂上也可以进行。除此之外,国内教学实践对浸染方式也进行了大胆创新,除了传统的将扎结好的织物完全浸染外,还引入了滴染。滴染不同于传统浸染,是用滴管对扎结部分的织物进行点染,从而达到染色效果。这种滴染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染色过程中出现浸染过度导致的失败,而且过程更为便捷。以上种种关于扎染艺术的创新更加适应了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运用过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舒曼和那个女孩儿,是在一个周末下雨的黄昏偶然相遇的。舒曼没带伞,那个女孩邀他伞下一块儿走。舒曼本来想一直沉默,他没有想到自己竟会那么伤感地对女孩说:“我一生都没跟女孩子上过街,我很感动。”说完,还流泪了。
以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牛黄解毒片中的砷元素形态为例,讨论了测定牛黄解毒片中的砷元素形态的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及其各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方法。可以看出,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如原子荧光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等),该方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测量全过程的重复性、标准曲线的制作、称量和定容所使用的天平、玻璃器皿等方面。从以上分析可知,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细心、按规范做好每一步操作,就可以减少不确定度,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混凝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关键因素,确保混凝土浇筑技术的质量,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准备,为此,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材料选择时,需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材料挑选,以根据建筑工程的建设需求,选择出性能较为符合的混凝土材料。其次,在混凝土材料进入现场前,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合格证、质量、批次进行严格的检查,并采用抽样检测方式进行物质检测,确定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安排进入到现场中。
扎染艺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最早出现在我国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堂,用于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和发散性思维。从教学实践过程和成果来看,扎染过程中关于图案的设计过程就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过程,扎结形式的多样性也给了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这种实践成果完全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随后也逐渐运用到了更多的中小学课堂。对于许多年龄较小,认知风格尚未明确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将学习汉语的过程与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相结合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扎染艺术的实践过程也是他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这种方式的文化学习比起通过书本图画乃至影视的学习都更为深刻高效。从扎染艺术引入国内课堂的成功实践来看,可以预见将其“移植”到对外汉语课堂将会是一次不错的实验。
三 扎染艺术进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应用分析
(一)教学环节建议
文化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其他类型课程教学略有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在语言教学课堂上,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课、总结新课、布置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外汉语扎染艺术教学属于文化教学,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教授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由于教授过程中涉及动手实践,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示范,这就对教师的相关技能实践能力提出了要求。
1 文化内涵简要介绍
3 国内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文化实践教学的本质还是文化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文化实践课堂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产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内部学习动机。在将扎染艺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之前,需要学生对这一中国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进行一定的理解,所以在正式领导学生动手实践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教学内容。这种文化内容的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语料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PPT 课件或者准备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进行实践之前对实践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用于课堂实践的扎染课程实践过程中涉及“扎结”这一步骤,要求制作者运用绳、针线等多种工具对织物进行捆扎和夹缝,这一步骤一般情况下需要两人以上的合作才能完成,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共同的任务指向,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养成合作能力。这种良好的生生关系有助于融洽课堂氛围的形成,而一个融洽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外部助力。另外,良好的合作意识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留学生学习汉语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一种技能的学习,而技能的训练则需要大量的交际练习。传统的课堂形式往往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导致课堂上的交流信息极其有限。而合作学习更能凸显生生间的互动,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机会。
1 增强课堂活动趣味性
3 作品成果展示
(5)木丝吸音板新型环保材料应用技术。木丝吸音板完全不同于传统密度板的成型工艺,杜绝了危害人体健康的甲醛。
(二)教学注意事项
1 教具准备
传统扎染工艺的制作过程较为繁杂,所以工具也比较多。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扎染艺术经过创新和简化,涉及的教学用具比较简单,包括棉布(或者韧性较好的纸巾)、线、木夹、染料、滴管、剪刀、手套等。要注意的是,如果教学对象为低年级的学生,需要谨慎使用剪刀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利器,剪刀主要用于分割线绳,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可以在准备教具时将用于扎结的线事先剪好。其次,由于染料的调节比较繁琐,为了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好手工扎染的扎法和染色技巧,这一环节也可以由教师在课前事先准备。
2 分组教学
扎结是扎染技艺的重要步骤,对于经验娴熟的手工艺人来说,扎结和浸染可以一手包办,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未免较大。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i+1”原则,其中,“i”是指学习者的现有水平,“1”指的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新知识。这一理论旨在说明,学习者只有在接触自己可理解的内容时,才有可能习得新知识。换言之,难度太大的任务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让扎染教学适应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搭档学习扎染工艺。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分组教学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意识,促进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
3 实践过程中的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载体。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与此同时,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也一直颇受争议。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观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我们在将扎染艺术作为文化教学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的体现。例如教师可以在示范扎染过程时融入直观法进行生词教学,教授扎染过程中涉及的词语。要特别注意,文化实践中的趣味性不代表教学完全以趣味性为主导,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做到真正地“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将扎染艺术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能够丰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增加文化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一种新的尝试。而国内中小学开展的扎染教学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参考借鉴,作为对外汉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开拓和创新,注重学生学习的高效性,更应该借此契机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承担起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重要责任。
传感器量程的选择可根据设备的最大称量值、选用传感器的数量、设备的自身质量和发生的最大偏载及动载等要素归纳评估来判定[2]。一般来说,传感器的量程越接近分配到每个传感器的载荷,其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但在实际运用时,加在传感器上的载荷除被称物体外,还存在设备自身质量、包装质量、偏载及振动冲击等载荷,因而选用传感器量程时,要考虑诸多方面的要素,确保传感器的安全和寿命[3-4]。
参考文献:
[1]武晓平,许安然.互联网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效用[J].智库时代,2019(6).
[2]孙飞.扎染艺术走进中学美术课堂的价值初探[J].教育艺术,2014(1).
[3]孙瑞,李丽虹.论合作学习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2).
[4]赵荣燕.民族文化进课堂改革探析——以扎染教学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8(1).
[5]杨锐.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综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
[6]张彩霞.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8).
[7]汪玉祥,胡涛,张恒.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8]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10-0097-03
(责任编辑:张宏玉)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扎染论文; 文化教学论文;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