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乡镇企业的重组_企业经营论文

论我国乡镇企业的重组_企业经营论文

论我国乡镇企业的重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1994年10月份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纯收入净增加的60%来自乡镇企业。15年来我国工业产值净增的35%,税收净增的1/3 也来自乡镇企业。1993年乡镇企业实现利润2922亿元,税收1059亿元,职工已达1.2亿人,已超过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但也必须看到,乡镇企业在高速增长和发展的同时,自身缺陷已日益暴露出来,特别在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件下,其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成为制约自身强劲发展的阻力。

(一)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期望致富的农民在非农业比较效益高的利益驱动下,在“离土不离乡”的原则指导下,村村寨寨办厂,遍地开花。这就决定了乡镇企业高度的分散化和小型化,并带有浓厚的“地缘、人缘、血缘”的关系。分散布局使企业失去规模经济效益,并引发了外部规模不经济,提高了投资成本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也阻滞了人口相对集中,制约了农村城市化的进展,并在农村形成一种新的二元结构,即发达的农村工业、萧条落后的农业并存。

(二)结构失衡、发展不平衡。乡镇企业多是一开始由农民自发创办,缺乏统一规划。企业之间往往一成众效,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受比较效益的驱动,乡镇企业选择了同城市工业具有极大同构性的行业。城市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没有进行垂直分工而在市场空间同一平面进行竞争,乡镇企业的技术、质量相对劣势在市场不断规范的趋势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此外,从地域分布上看,乡镇企业的发展很不平衡。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已经出现科技型、外向型的较大型的企业。而中西部地区则大大落后。地带差别和地区的差别在于大多数农业未过关,农业的极低积累难以推进和支撑该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所以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三)技术层次低,物耗高污染大。乡镇企业许多是土法上马,工艺落后,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而且物耗污染都高。

在股份合作制乡镇企业中,要做到名符其实,必须规范化。第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企业章程,明确规定股东、董事会、厂长经理的权责,明确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经营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二,要更新股东、厂长经理传统的经营观念,提高股东自身素质,选用优秀人才担任厂长经理。要强化董事会,股东大会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力度和参与的质量水平,加强股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建造良好的企业经营机制。第三,要加强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在产权清晰、利益清晰的基础上,有利于树立股东的信心和增加企业的风险意识,使股东、厂长经理的约束进一步硬化,克服企业经济行为短期化,有利于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有利于企业积累和发展。

(四)企业职工素质差。虽然在乡镇企业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但从总体上看,乡镇企业的领导者素质是不高的。他们更习惯和偏好于“小而全”的生产,满足于原始的小作坊的粗放管理,缺乏市场经济的经营思想和市场观念,信息不灵。另外,乡镇企业的职工的文化水平、技能等级也都很低,半文盲和文盲及初中文化占较大比例。职工素质差实际上成为乡镇企业发展最为严重的障碍。

(五)机制退化,效率下降。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的壮大,社区政府对乡镇企业的干预也越来越多,企业的自主权越来越小,政企结合越来越明显。企业变成社区政府的附属物,原有优越的经营机制正在弱化和退化。同时,社区政府把社区成员福利最大化作为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分配上过份地向消费倾斜,工资成本迅速增长,企业的积累比例日益下降,缺乏发展后劲。乡镇企业的净产值率每百元产值实现利润、每百元资金实现利税,都呈下降趋势,而每百元总收入占用流动资金却逐年增加。

更值得注意的是,正当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时,乡镇企业都染上原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的痼疾。国家正在以较大力度和广度深度推进市场经济,更加有序和规范的市场制度强化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非价格、非质量的不规范竞争将受到遏制。乡镇企业所曾有的优惠政策将不复存在,不仅难以得到资金的扶持反而在公平税负之后,税收在总体上也加重了。

如果说乡镇企业在80年前是初创或起步阶段,80年代是腾飞阶段,那么可以讲90年代是乡镇企业的革命阶段。乡镇企业要从过去的不规范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必须对经营思想、经营方式、经营机制进行革命,必须对空间分布、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行变革,必须对自身再整顿治理。具体讲,乡镇企业在90年代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乡镇企业要大力开发资源,首先应考虑利用农业提供的生产原料进行深度加工,通过向前关联部门和向后关联部门在经济技术上同农业整合,推动农业发展。通过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使乡镇企业在产业上与城市工业结构尽量互补,并减少经济中“瓶颈”的制约,扬长避短地选择自己发展的空间。

中国的东部地带,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已具一定规模和实力,应当向科技型、外向型转换,而把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品尽量向西部地带,向非沿海地区转移,为缺乏资金技术地区的乡镇企业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促进该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西北部地区超重型的产业结构,弱化了城市工业与乡镇企业的联系,从而使西北部乡镇企业发展失去一个支点。西北部地区要抓住资源优势,将乡镇企业重点放在农、林、牧、副、矿产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地扩大加工的广度和深度,增加附加值和资金积累。

(二)企业适度集中和规模发展。我国乡镇企业“星罗棋布,遍地开花”,这是农村自然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打破社区壁垒,使农村社会的生产要素横向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第一,企业要适度地相对集中,以便在社区内形成加工小区和工业生产带,以产生集聚效应,减少投资成本,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发展。第二,对社区的乡镇企业实行改组、联合和兼并,使企业上规模、上等级,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有条件的要搞“月亮工程”,即相对于大量小企业应搞几个较大型的企业,以增加对外的幅射能力。第三,进行专业化生产并能向前向后关联,形成较长的生产链,增加互补性,减少竞争性。江苏省走“一村一业,一厂一品”的模式来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是个好经验。第四,有条件地组建企业集团。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建立经济协作关系的集团来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减少市场风险。不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可以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联营取得资金、技术、管理、市场来增加企业的外向性和活力,促进企业跳跃发展。

(三)再造经营机制。社区政府要打破地域经济的陈规,把乡镇企业推入市场,参加经济大循环。所以社区政府要促进乡镇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要对乡镇企业松绑放权。目前必须做到精简机构、减少摊派,减少非经济性的干预,逐步落实乡镇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包括决策权、人事权、分配权等。

要强化乡镇企业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要克服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短期化,克服承包制中的包盈不负亏的弊端,在企业中建立并推行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制度和机制。

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实施企业的产权改革。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可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租赁制。另外一些长期效益不好的企业可以拍卖。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有独立的法人承担责任和风险。从目前试行的情况来看,股份合作制较为理想。实行股份合作制后的企业不再是“政企合一”的企业。社区行政组织在企业中权力体现为投资收益权和财产处置权。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从制度上规范了行政组织对企业的管理行为,避免了行政干预。租赁制和拍卖更是使企业有彻底的自主权。通过企业的产权改革,再造乡镇企业的新机制。

但是,已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仍较普遍地存在经营上的急功近利,如强调短平快项目,在分配上赚多少分多少,导致企业投资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缺乏后劲。再则是企业章程不健全,存在“一年合伙、二年红火、三年散伙”的现象。这样,在乡镇企业中还必须建立和健全自身的运行机制。

(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更新经营思想。传统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计划经济的观念较大程度影响和制约经营思想的更新。所以在乡镇企业中要大力培植市场观念、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质量意识,要坚决纠正不规范的市场行为,要强化法制观念。其次要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技术水平。厂长职工都应争取做到岗前培训,使厂长懂经济、懂管理和懂技术。职工能胜任岗位工作并不断地提高技术等级。除职工培训外,要摒弃“地缘、血缘、人缘”陈规,大胆从外引进懂管理懂技术的人才并量德量才给予发挥能力的位置。再次要引进资金和技术,更新改造企业设备。通过引进资金、技术来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要高起点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做好消化、吸收、创新,促进企业由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型向现代化的工业型转变、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内地的乡镇企业要利用“国内外资”来嫁接改造老企业,注意大力发展本地生产的名优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和拳头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

90年代,我们必须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再认识,必须意识到乡镇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重整的必要性。乡镇企业原有优势正在丧失,但从某一意义上讲,乡镇企业的优势消失越早,正是说明我国市场经济越趋规范。所以,乡镇企业优势的丧失并不是坏事,重要的是乡镇企业在进入市场经济中如何调整改造自己,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伟大变革。

标签:;  ;  ;  ;  

论我国乡镇企业的重组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