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50知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约论文,知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坎坷半生,一路风尘,伴着炮火声过寿辰;怀胎七载,一朝分娩,一生便是个三胞胎。这第一句话指的便是北约,或者全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本月要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大摆宴席,庆贺自己的50大寿,但各路宾客觥筹交错之声,毕竟盖不住北约战机在南斯拉夫上空的轰鸣和举世对北约暴行的抗议声。这后一句话说的则是北约东扩进程在经历了7年的坎坎坷坷后,终于在今年3月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把东欧的波兰、匈牙利和捷克3国揽入怀抱。
北约的头头脑脑们在激动之余,恐怕也搁不下操心头疼的事,那就是这个拥有19个成员的一大家子以后该怎么过——如何既在邻里中出人头地,又要让这个时有口角的家庭过得安生?到了该知天命之年的北约,真该为自己好好算一卦了。
西方要反共 华府签约
苏联不相让 华沙结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之后,欧洲并没有进入一个平静祥和的年代。很快,人们耳畔又响起了磨刀霍霍的声音。以美英为首的西方集团和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冰层之下涌动着一股股布满旋涡的暗流。
有一个日子人们是不会忘记的,那就是1946年3月16日。出访美国的丘吉尔在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发表了题为“和平之砥柱”的演讲。丘吉尔在讲话中明确谈到社会主义苏联对西方世界构成的威胁已成现实,他呼吁英美以及欧洲应联合起来“捍卫和平”。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便是:“从波罗的海的斯特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道铁幕正在欧洲大陆落下。”丘吉尔的富尔敦讲话标志着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1948年3月,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5国签署《布鲁塞尔条约》,以协调它们在防务和武装力量方面的政策,增强集体防御能力。但5国深感仅凭自身力量难以与苏联抗衡。4个月后,5国开始与美国和加拿大商讨在北大西洋地区实行集体防务的问题。经过半年多的谈判,这7个国家终于达成一致。次年3月,丹麦、冰岛、意大利、挪威和葡萄牙受邀加入拟议中的防务组织。
1949年4月4日,上述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宣告正式成立。公约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中的第五条:“各方一致商定,在欧洲或北美,对大西洋的一个或几个成员国的进攻将被认为是对大西洋所有成员国的进攻。一旦出现这样的进攻,每个成员国都将立即单独或同其他成员国一起采取必要的行动(包括使用武力),以帮助受到攻击的成员国。”一个以集体防御为主要特征的军事集团就这样形成了。同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1952年,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
1954年10月,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订《巴黎协定》,决定吸收联邦德国成为北约新成员。如此一来,联邦德国这一“灰色地带”即告消失,北约的防线向东大大推进了一步。对此,苏联岂能坐视不管。一个月后,苏联和它统领下的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民主德国和阿尔巴尼亚在莫斯科聚会,商议组成联合武装力量事宜。1955年5月,苏联等8国随即在华沙缔结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形成了又一个以集体防御为特征的军事同盟。由此,北约与华约的军事对峙便开始贯穿近半个世纪,直到冷战终结。正是:热战甫停冷战起 欧洲大陆寒风疾
美国做掌门 颐指气使
法国气不顺 赶走北约
即使有“美国老大哥”撑腰,欧洲列强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舒心。它们在经济上严重依赖美国,政治和安全上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峙的夹缝中。北约成立后,美国就开始极力主张加强它的政治职能,以使北约成为凌驾于西欧各国政府之上的超国家机构,借此巩固它在西方的盟主地位,随心所欲地主导欧洲事务。
50年代末,法国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法兰西的民族观念和大国意识开始复苏和增强。对美国独揽北约大权法国愈发感到不满,在许多问题上频频与美国发生摩擦。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上台后不久便开始调整法国的外交战略。1960年初,法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此后,法国又冲破美国的阻力,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成为与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而戴高乐在外交上采取的最重大而惊人的步骤便是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1958年9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北约的现状已与新形势不相适应,必须对北约的决策机制动大手术。法国的意图很清楚:增强法国等欧洲成员国在北约中的发言权,与美国成为真正的平等伙伴。对戴高乐的“犯上之举”,美国冷笑之余,根本不予理睬。
这口气法国忍了8年,可最终还是没忍住。1966年3月,戴高乐致函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式宣布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机构,法国军队不再受北约的指挥和调遣。紧接着,法国又陆续宣布禁止美国和北约的军用飞机飞越法国领空,并且不再分担北约的军费。如此一来,一直设在巴黎的北约总部和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也无脸面在那里再呆下去了。但事情太过突然,来不及另起高楼,前者只得屈尊搬入了位于布鲁塞尔市郊的一个比利时原警备司令部的简易驻地,后者被挤到了比利时的乡间小镇蒙斯附近,一住就是20多年。正是:为争得平坐平起法兰西岂可头低
华约鸟兽散 江山更改
北约失对手 苦觅良策
在与华约集团的紧张对峙中,欧洲诸国在北约这把保护伞下算是平安度过了近半个世纪。其间,西班牙于1982年加入北约,成为该组织的第16个成员国。1990年,苏联及东欧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华约解体已在酝酿之中。是年7月,北约首脑会议在伦敦召开。会议称,北约与华约已不再是敌手,北约应调整战略,加强与华约的外交和军事联系。3个月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
1991年7月,华约宣布解散。随后,苏联发生“8.19事件”,形势剧变。同年11月,北约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罗马首脑会议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通过了题为《关于北约战略的新概念》的文件。北约指出,来自苏联的“巨大潜在威胁”已不复存在,在继续保持集体防御思想的同时,北约将改变以加强前沿军事部署、在军事行动的最初阶段实施核打击为特征的“前沿战略”,把重点放在地区性的危机处理和冲突防范上。
本次会议之所以被冠以“划时代”一词,是因为它事关北约的生存问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作为冷战产物和标志的北约丧失了对立面,似乎也应顺理成章地寿终正寝了。但这并不符合美国的逻辑。冷战结束后,欧洲原有的军事平衡被打破,曾被两极对抗所掩盖的种族、宗教、边界和历史等各种矛盾陆续暴露出来,致使欧洲及其边缘地区局势趋于动荡。所以,美国依然把欧洲当作其全球战略的头号重点地区。同时,它更加需要借助于这一联盟体系维持自己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它怎么会割断这根横跨大西洋的纽带?又怎么肯放弃控制“欧洲兄弟”的紧箍咒呢?
欧洲的“小兄弟们”并非不了解美国的用心,但又苦于自己还离不开美国在欧洲的存在。面对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依然庞大的军事实力,面对巴尔干半岛屡扑不灭的战火,面对周边地区的潜在威胁,欧洲盟国虽然老大不情愿,但一时尚无实力在军事上自立门户,不敢贸然走出“山姆大叔”的保护伞。所以,尽管法国等欧洲盟国时不时地与美国唱几声反调,但终归难成气候。
基辛格先生曾说过的一段话颇让人玩味:“若没有美国,欧洲会成为欧亚大陆顶端的一个半岛,无法找到平衡,更不用说团结一致了;若没有欧洲,美国会成为欧亚海岸线以外的一个小岛,不得不搞一种不反映它的国民天性的纯粹的均势政治。”这便是欧美相互需要的形象写照。不过,话说得更直白的人当推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早在《北大西洋公约》签署后的第3天,他就预言:“不管怎样,这项条约都将长久地存在下去。”正是:冬天打好一把刀 夏天拿来试两招
决意要东扩 填补真空
萝卜加大棒 应付俄国
北约不仅想存在下去,而且还要发展、扩大,尤其是向东欧地区扩展地盘。
苏联解体后不久,社会制度已经转型的中东欧国家,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国和新独立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又称“波罗的海三国”)纷纷提出加入北约的要求。在摆脱了苏联几十年的控制后,北约便被它们认为是未来最合适的保护伞、庇护神。
俄罗斯国力严重削弱,中东欧国家要求加盟北约。此时,美国看到了它通过北约夺取对全欧领导权的“天赐良机”。1993年上半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尽快吸收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的设想。东扩设想很快得到了北约欧洲盟国的支持。说起来是各有各的打算。德国不想做西方的“东部边界”,英法两国则希望通过美国的介入以平衡德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对统一后的德国起一种牵制作用。于是,北约在1994年1月的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北约东扩的计划。
加入北约可不像梁山好汉入聚义厅,拉把椅子就可以入座。从政治体制到国防政策、从军事装备到与邻国的关系,北约都规定了明确的标准。而接纳新成员对北约来说也还有一大堆的事要做。其中麻烦最大的是来自俄罗斯的反对。
俄罗斯总统叶利软1993年访问波兰时还曾说“对波兰打算加入北约表示理解”,然而当北约真正拉开东扩架式时,莫斯科才感到北约东扩来者不善。北约曾多次向俄罗斯解释东扩是为了在新形势下保证欧洲的安全。但话说得再悦耳,军事边界向俄罗斯家门口推进却是事实,北约抢占中东欧地区的战略真空,遏制俄罗斯东山再起的意图是掩盖不了的。
在东扩与反东扩的争斗中,北约成了最后的赢家。北约步步紧逼,俄罗斯频频退让。俄罗斯先是提出以俄与北约“共同担保”东欧的安全来取代东扩计划,被西方否决;又提出“新成员只加入北约的政治组织,而不加入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依然被否决;再提出“先与俄罗斯签定确立未来双边关系的文件,再实行东扩”,还是被否决;最后又提出北约不能在新成员国领土上部署外国军队和建立新的军事设施;不接收与俄接壤的国家加入北约;在事关欧洲特别是俄安全问题时,俄罗斯应享有与北约成员国同等的发言权和否决权,可这些要求最终还是遭到了否决。
当然,北约对俄罗斯也不敢一点面子都不给。它努力把俄罗斯拉入其“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表示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部分增加北约行动的透明度,并申明了“无意图、无计划、无必要在未来新成员的领土上部署核武器”的“三无政策”。
从1997年1月至5月,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时任俄罗斯外长的普里马科夫进行了6轮紧张而艰难的谈判,最后终于达成一致,签署了确定双方关系的文件《北约—俄罗斯双边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北约终于以非实质性的让步换来了俄罗斯对东扩的默认。同年5月27日,北俄双边关系文件的签字仪式在巴黎举行。叶利软、索拉纳以及北约16个成员国的首脑在这一冷战后事关欧洲安全格局的最重要的文件上签了字,至此,北约东扩的“通行证”上盖上了许可图章。此时,无论是在北约还是在俄罗斯,都有人在问:东扩究竟扩到哪里是个头?东扩将给欧洲带来怎样的后果?正是:六轮谈判孰不易 野心勃勃涉险地
波匈捷加盟 终偿宿愿
五十年回首 欲说还休
在1997年7月的马德里北约首脑会议上,波兰、匈牙利和捷克被确定为东扩的首批成员,而法国和意大利看中的是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但由于美国把着大门不松手,致使这两个热门人选未能挤上东扩的头班车。
今年3月12日下午,波、匈、捷三国加入北约的仪式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举行。上述3国外长签署了加入北约的正式文件。至此,北约的成员国扩大至19个。按照几年前的设想,加入仪式原本计划在今年4月2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的首脑会议上举行。提前了十来天,是因为首脑们届时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商讨并正式确定北约在21世纪的“战略新概念”。
眼下,新战略总的框架已经有了,即确认北约组织的集体防御性质,并针对当前安全环境的变化,使北约具备在紧急情况下出面应付危机的能力。但美国和欧洲盟国在应付危机行动的合法性和危机性质的定义上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去年露骨地说:“北约今天和明天面临的危机将来自不同方面,甚至来自远在防区以外的地方。一个不负责任的国家发射一枚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弹头的导弹,与20年前华约一辆坦克向北约发起进攻一样危险。”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不久前也明确表示:“在21世纪要把北约改造成一个能够对付来自成员国领土以外挑战、在需要时能随时迅速派遣部队的联盟。”
6年前的3月31日,联合国通过了816号决议,要求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执行波黑禁飞区计划。4月21日,在北约南欧司令部第五战术航空队司令罗塞蒂中将的指挥下,美、英、荷兰3国的总共50-60架战机和预警飞机飞往波黑参加了禁飞行动。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首次在成员国领土以外执行军事使命。此后,北约又出兵波黑,在那里执行维和行动,但这些行动都是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可是今年年初,在未经联合国授权和欧安组织认可的情况下,北约却下达了对科索沃采取军事行动的“启动命令”,被国际社会视为“历史上很坏的先例”,迫使北约秘书长索拉纳频频出来表白“北约不想当世界宪兵”。今年3月24日开始,老羞成怒的北约在威胁无效的情况下悍然向南斯拉夫联盟这样一个主权国家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空袭。北约作出无视国际法、违反《联合国宪章》的狂傲之举,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要拿科索沃“试刀”,检测其新战略的可行性。看来,北约此次只能得到一个令其伤心的答案。
细心者会注意到,索拉纳在说“北约不当世界宪兵”之前,还有一段话:“北约未来的使命是,不仅要保持组织内部的稳定,而且必须防止来自北约外部的不稳定因素的产生,但这并不是说要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干预”。向来说话四平八稳的索拉纳到底说了什么?自己琢磨吧!正是:北约聊发少年狂,眼高四海欲擎苍,岂知寰球横眉视,劝君行事多思量。
标签: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论文; 军事论文; 北约成员国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俄罗斯军事论文; 法国军事论文; 苏联军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