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43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小儿肺炎患儿56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进行对比,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优质护理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减轻患儿家属负担,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护理效果;体会
肺炎是指气管、支气管、肺间质、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出现的炎症性疾病,其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等感染所致,也可由吸入性异物、放射线等因素引发[1]。肺炎在婴幼儿中发病率较高,其是致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小儿肺炎在积极给予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和研究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12月小儿肺炎患儿56例,将56例患儿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儿28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在0.2—13岁,平均年龄为5.75±3.56岁;患儿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2.23±0.54天。优质护理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0.2—12岁,平均年龄为5.74±3.63岁;患儿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2.31±0.59天。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清除鼻腔内异物等,对于发热患儿给予降温处理。同时根据医嘱给予患儿行各项护理操作。
优质护理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①环境优质护理:将病房内温度与湿度均设置在较舒适范围内,并保持空气流通;定时对病房内空气及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减少探视人员进入,以预防交叉感染发生。②降温优质护理:当患儿体温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间隔1小时测量体温1次;患儿体温稳定后,间隔2小时测量体温1次;对于高热不退患儿,在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过程中,注意给予患儿保暖、更换内衣、床单、被褥等,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以预防皮肤破损及褥疮等发生。③用药优质护理:根据医嘱给予患儿应用药物治疗,保证药物应用时间与剂量,当静脉给药时,对于3岁以下患儿滴速应维持在每分钟4-6滴;对于4-8岁患儿,滴速应维持在每分钟6-10滴;对于8岁以上患儿,滴速应维持在每分钟10-15滴。必要时可使用输液泵辅助输注,滴速不宜过快,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及增加不良反应症状。④饮食优质护理:加强患儿营养,给予其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高热量及易于消化食物;对于发热患儿给予其进食流质食物,当退热后改变为半流质食物,增加新鲜蔬菜与水果摄入量,以保持患儿大便通畅;切忌进食油腻、辛辣、生冷食物,指导家属让患儿多饮温开水;对于婴儿在给予其喂奶时将头部抬高,预防婴儿吮吸时产生呛咳,从而加重感染程度。⑤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间隔2小时协助患儿翻身、拍背1次;可根据医嘱给予患儿及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与体位引流等,其可对痰液产生稀释作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排痰困难患儿,应及时给予其行吸痰操作;对于年龄稍大患儿,可给予其取头高位或者半卧位;对于年龄稍小患儿,在给予其喂奶或喂药时可将其抱起,避免患儿肺部受压时间过长而发生充血,加重患儿病情。⑥吸痰护理:在给予患儿吸痰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吸痰管应为一次性使用;容器应专人专用,及时更换;护理人员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鼻腔内分泌物,吸痰压力控制在0.02mpa左右,时间应不超过15秒,避免对患儿呼吸道内黏膜造成损伤,以减轻患儿痛苦。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肺部体征、喘促、咳嗽等症状消失;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性病灶吸收;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有效:患儿体温恢复至正常;肺部体征、喘促、咳嗽症状明显好转;X线检查结果显示:炎性病灶大部分吸收。无效:患儿体温、肺部体征、喘促、咳嗽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
统计两组患儿气促、啰音、咳嗽、高热等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两组对比数据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将P<0.05确定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 果
2.1体征消退时间对比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相比较:优质护理组均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小儿肺炎是儿科临床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若临床处理不当,会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严重威胁患儿生命与健康。因小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加之体质较弱,当其肺部发生炎症时,肺间质极易发生充血与水肿症状,从而加重病情[4]。在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儿康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优质护理是以尊重患者生命价值、个人隐私、人格尊严为核心,以营造舒适就医环境为基础,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方便、满意的一种护理模式[5],其目的是让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等方面均达到健康而满足的状态。本研究常规护理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而优质护理组患儿加用优质护理干预,包括环境护理、体温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和吸痰护理等,所有护理干预关注患儿感受,给予患儿最为舒适的护理服务。经过干预,优质护理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
综上所述,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肺炎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减轻患儿家属负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美华.优质护理模式对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83-984.
[2]蔡秀乔,何雪.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17(22):5039-5040.
[3]谢菲.两种护理方案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效果对比[J].中国农村卫生,2014,24(z2):262-262.
[4]耿巧玲.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26-127,130.
[5]刘振荣.优质化护理对小儿肺炎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22):318-319.
论文作者:谭莉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常规论文; 体征论文; 症状论文; 体温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