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知”为“练能”,实现自主学习的常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态论文,自主学习论文,教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多年来,在“知识中心”的教学大格局下,阅读教学课堂常态始终是“教知”(教知识、教课文)的状况。
“教知”课堂的基本常态如图:
解析这样的常态(模式),不难发现,教师每一步都在围着“知识”做事,最后大的、总的目标是围绕课文(知识承载)的读懂而做事。围着这种状态的运转,师生的行为常态一般是:师以讲、问和“做”(示范、演示、操作等)为主要方式,生以听、看、答和“做”(被动性的操作等)为主要方式。显然,课堂中,教师始终是主宰者、操控者和主角。这样常态的阅读教学,除了保底性地完成识字学词等任务外,阅读教学应该得到的绩效远远没有达到,以至于教师引着学生读了一篇又一篇的课文,最终学生的发展(特别是能力的提高)却很不理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中提出的“能力为重”要求,“知识中心”的教学格局要扭转为“能力中心”,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教知”课堂也应该变换为“练能”课堂。“能力中心”的教学的展开以能力为线索,知识的学习只是能力培养的载体,能力培养成为教学的硬指标,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能力培养的副效应。
“能力中心”背景下的阅读教学“练能”课堂,其理想常态是:以“例子(课文)”学习为载体练“能力”,课堂按照一定的自主学习流程展开,学生运用教师教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互动交流、强化训练。教师“教知识”弱化为“少”甚至“无”,所教主要集中到“方法”(重点是如何阅读理解、如何交流展示、如何互动训练等),其常态化的角色行动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练“能力”。这里的“能力”重点是语文能力,更包括整个学习能力乃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其中对“一定的自主学习流程”,每一位教师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建构。笔者综合不少教师的操作模式,发现其基本展开流程大体如下,从而构成阅读教学“练能”课堂的基本状态:
解析上述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其骨架性的环节是当今所有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都很习惯的动作路径: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研读课文→总结反思→巩固练习。实质性的不同主要是由学生自主完成这些环节,充分彰显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学生个体或小组自主学习后,要在全班与大家一起“展练”—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并形成同学间的互动,在强化听说读写思的训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积累语言。
问题是:怎样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地进行上述流程,也就是说,怎样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练能”,教师尽可能地放手甚至“退隐”?
这里的关键就是,教师从给学生上第一堂阅读教学课时,就要设想这种自主“练能”课堂状态的早日实现。如果一个教师将学生从一年级教到小学毕业,那么自主“练能”在低年级是初级实现,中年级是中级实现,高年级是高级实现。同时,教师在自主“练能”课堂中的“用力与作为程度”是:低年级是高,中年级是中,高年级是低,基本表现为导与扶→半扶半放→放。
为了这种自主“练能”课堂状态的早日实现,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在教学行为上有一个重大改变:由教知识(教课文)变为教方法,让全班学生尽快获得将“练能”课堂自主推进的一套方法。多少年来,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是在一篇篇课文上去用力,这好比是教师很费劲地打鱼给学生或是与学生一同费劲地打鱼(独立的一条鱼)。现在要将精力集中用在训练学生早点学会打“鱼”的方法,让他和他的同伴们一起自主打“鱼”(学一篇又一篇的课文),而我们教师,就真的如同教练,站在旁边快乐地指挥(组织)、欣赏(评价)打“鱼”。
那么,“练能”要练哪些“能”呢?在学科教学中重点要练的是三大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语文学科学习的角度上看,无论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还是学生自主进行,都要加强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再有,“练能”课堂各环节展开时,有哪些必须教给学生的方法呢?请注意“练能”课堂基本状态中“教方法”的环节点:
不难看出,要使上述“练能”课堂流程自然、自动化地推进,就要在九个点上教给学生方法。如果学生不仅掌握上述“练能”课堂流程,还在各关键点上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做,那么,教师放手不教(不讲不问等)就能实现了。这九个关键点上的具体方法,构成一个小学生阅读“练能”方法“图谱”——
1.初读课文的方法(含要求)
这是一年级就要训练学生掌握的。初读课文的要求是将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对初读课文的方法训练,每位教师可以有自己的操作。如可以这样设定程序:(1)尝试性通读一遍,对课文形成大概印象;(2)努力扫除障碍,对不会读、读不准的字词句,针对性地进行朗读练习;(3)再次通读,努力读熟、读通、读顺;(4)进行勾画、标注,将全文的自然段标记出来,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句勾画出来。
2.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这是低、中年级要训练学生掌握的。一年级起就要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后,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什么——这是“笼统了解”法。随着年级升高,要训练学生学会“清晰了解”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技巧)。
“清晰了解”课文内容,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快速判别课文类型,是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中的哪一类。其次是教给学生快速抓住每一类课文主要内容的思维方法。具体是:写人文章——写的是谁,通过什么事件表现出这个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性格或特点;记事文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共四要素)各是什么(记事文章中有一种特殊类型是写活动,按四要素说“事件”就是“活动”),其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样(记事文章六要素);状物文章——写的是什么物(静物、植物或动物),它有什么特点;写景文章——写了哪些景,各有什么特点。
3.学习字词的方法
这是低年级就要训练学生掌握的。直到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初读课文后,也必须做好这件事,掌握教材安排的字词,是“保底”性的工作。
识字最基本的方法是:(1)掌握字音:借助拼音、请教他人和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区别音近字、同音字、多音字等;(2)掌握字形:如,图解识字法,猜谜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部件识字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形近字区别法等;(3)掌握字义:与学词的理解相结合;(4)学会书写:要教会学生笔顺笔画规则,并练习正确、规范和美观地书写。
学词(含单字词)的方法主要是解决对词进行理解和运用的问题。最基本三法是: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经验。但变式使用的方法较多:请教别人,组词、造句,找近义词、反义词,动作解词,图示解词,换词理解等。
4.字词“展练”互动的方法
上述“学习字词”一般是个体独立完成,而“展练”是合作交流、深化巩固的学习过程。通过“展练”环节,让学生对字词的音、形、义掌握得更牢并能灵活运用,同时带来能力及其他训练的综合效应。
字词学习以后如何“展练”?方式上是学生独立或小组全体上台,将自己所学(所理解、所运用)准备好——如果需要书写就写在黑板或单页纸上,如果需要其他演示器物也要预备好。“展练”是选择难点、重点来进行,不求全面,各人或各组都有所侧重,字词所涉及的各方面问题一般都能解决。
“展练”必须注意:一是呈现自己所理解、所运用;二是提示并组织全班同学都来理解和运用,务求充分互动和实践;三是台上同学要接受台下参与者的质疑和补充甚至更正。台上同学(基本上是每一个)充分表现出展示者、组织者的角色和作用,台下学生充分地参与其间互动,进行言语实践,“练”的程度充分。
5.选择“练能”点,拟定研读方向的方法
面对一篇课文,初读知大意、初识字词后,接下来必须进行文本深读,并在深研、深读的过程中,进行语文基本功(能力)甚至超越语文之上的多种能力的训练。对此,怎样选择训练点,实施有效的训练,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是教师在进行处理,而今我们要变为学生自主“练能”了,因此,如何选择“练能”点,也应该变成学生自己的事。这就存在一个教给学生选择方法的问题。
一般来说,教给学生选择“练能”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能很好地结合语文环境进行识字训练的文段;(2)能很好地进行词句品悟与运用的文段;(3)能很好地进行精彩朗读(美读)的文段;(4)能很好地结合文段学习进行说话或口语交际训练的文段;(5)能很好地在文段学习中进行补白或延伸性练笔的文段;(6)能很好地展现某种学习方法、学用结合的文段;(7)能很好地进行思维训练的文段;(8)能很好地将精彩词句现场积累(背诵)下来的文段……当然,能够选择到包含上述多方面训练的“练能”点是最好的。围绕一篇课文如何“练能”,还可以从文章重点部分、难点部分或者思想内容集中体现部分、新鲜内容(知识或文章结构新颖)部分等着手。
6.自主研读课文(文段)的方法
学生独立研读所选择的“练能”点,通常可以这样进行:(1)熟读、美读、背诵、复述;(2)自己提问、自己解答;(3)抓住关键词或句进行品读,勾画批注(设计一些品析符号);(4)对文段进行增删词句、改写等再处理;(5)查阅资料,在阅读背景下理解文段;(6)将文段进行纲要信号式(列表、图解、画流程图等)理解呈现(如精彩情节图画式、人物关系图解式、故事情节纲要式、精彩细节流程图式等);(7)像阅读考试题一样进行考题设计……
7.研读文段“展练”互动的方法
在研读并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就要准备上台展练了。展练的准备方法,很多是与自主研读文段的方法相关甚至相同的,但是也不完全一样。研读是读懂、内化的过程,展练是输出、外化的过程,再加上展练时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有协作完成的特点,所以准备方法除研读文段法以外,还有一些,如:(1)板书、板画法;(2)通过表演(演示)演绎文本内容法;(3)通过媒体等创设情境(再现可听、可观、可感情景)法;(4)基本问题(如记事文的“四要素”)口述(答辩)法;(5)分角色朗读(美读)或角色表演法;(6)口语交际(说话训练)法;(7)将文段变写或补白、延伸式写作(特别是接龙作文)法;(8)设计练习题(或考题)供大家现场练习法……展练时也要同上述字词“展练”互动的要求一样,方式灵活多样,台上台下互动实实在在,既理解、巩固了课文内容,同时又让大家运用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学习、锻炼了学习能力。
8.课文总结、提炼和学习反思的方法
深入到文章部分进行深研并展练后,还需要一个回归课文整体,总结、提炼课文思想内容,同时进行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反思环节。前一个方面的常用方法有:(1)按“四要素”简要总结课文内容;(2)分段、概括段意,汇总段意形成主要内容;(3)提炼文章写作主题;(4)梳理文章写作结构(形成板书纲要或画成结构图);(5)明晰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6)再读课文,感情升华地读;(7)由课文拓展延伸到相关书籍或资料,引领课外阅读……关于学习反思,可主要采用:(1)自我口述得失;(2)用符号(如五星个数标星级)自评;(3)同学间“1+1(即1优+1建议)”评价等。
9.设计练习、自主练习和自主检测的方法
课文学习与展练结束后,为了巩固所学,全班或以小组为单位,要进行自主练习。自主练习题目可以:(1)参考课后思考与练习而进行;(2)从各种练习册(或资料书)中节选;(3)自主设计练习题。第三点也是可以教给方法,让学生获得能力的。设计练习题目一般的思路是:(1)巩固生字的,如生字抄写、组词,读拼音写汉字,形近字区别,多音字区别运用等;(2)巩固词语的,如新词理解,准确用词辨析,找近义词、反义词,用词造句(写话),词语搭配、归类等;(3)句子巩固的,如句子含义理解,句子种类、修辞手法辨析,扩句,缩句,改换句子说法,按句子类别要求造句,关联词造句,改病句等;(4)段的巩固的,如自然段理解,分段、概括段意练习,背诵段落与照原文填空,默写,段的结构分析,给段落加标点,在文段中改错等;(5)篇的巩固的,如文章结构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文章的写作特点,仿写,补白写,拓展写等。具体题型教师可示范,当然,学生也可以参考各种资料。自主设计练习主要针对自己的情况,有一定的自由度。怎样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教师要通过建构整个班级(包括小班化运行)的学习管理机制,落实练习有人设计、有人批改、有人评价等。自主检测也是如此,具体方法与要求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