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公司 200051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缓解能源环境问题以及满足现代化工业生产和用户的用电需求,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将智能电网作为下一代电网并开始进行研究和建设。随着分时电价的实施,基于智能电网的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如何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分时电价,实现电网的有效调度,达到削峰填谷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因此,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急需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峰谷分时电价以及相应的调度策略加强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促进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智能电网;分时电价;定价;优化
1问题的提出
分时电价是一种可以有效反映电力系统不同时段供电成本差别的电价机制,是需求侧管理项目的重要内容。常见形式有峰谷电价、季节电价、丰枯电价等。电力市场初期,电价一般是单一固定的,这导致电价不能反映不同时段边际供电成本的差别。峰谷分时电价是将一天划分为峰、谷、平三个时段,不同时段用电量实行不同电价。季节电价制度可以改善电力系统季节性负荷不均衡性、反应不同季节供电成本,抑制夏、冬高峰负荷过快增长。丰枯电价是专门针对水电的,根据来水量多少,将一年划分为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电价,丰枯电价是根据丰水期电力成本低、枯水期电力成本高的特点制定的。主要作用是鼓励用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有效地减少用电负荷的峰谷差,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时电价通过时间上的差别定价,比单一固定电价市场效率更高,能够削峰填谷、增加社会福利。
分时电价的实施,一方面能够使居民享受到实惠,另一方面对发电厂、电网和低碳经济也有好处。用户通过改变用电方式,低谷时多用电,高峰时少用电,可以减少电费支出;分时电价实施带来的削峰填谷、平衡负荷效果,使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能够从中受益;同时发电效率的提高能够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社会受益。
2电网分时电价存在问题分析
从我国各地实施分时电价的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峰谷分时电价在调节峰谷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峰谷分时电价的滞后性
在峰谷分时电价实施先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户反应滞后的情况,此时,负荷曲线变化不明显,供电公司是盈利的;当用户反应完全后,供电公司可能会出现利润下降和亏损现象。这样,在长期核算方面,峰谷分时电价存在一定的风险。
2.2用户反应过度问题
峰谷电价差设置不合理,会出现用户反应过度的问题,峰值时段在实施峰谷电价后产生了较大的漂移,用户过多的将原峰时段负荷转移到低谷时段,有可能会产生峰谷倒置,这样就无法调峰的作用,供电公司的收益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2.3峰谷分时电价缺乏灵活性
峰谷分时电价一般为高、平、谷三时段,一般除个别地方实行尖峰、高峰、平段、低谷四时段外。有的地方对居民用户实施的分时电价还只分为峰谷二时段,时段划分太长,而且每一时段电价一经确定就难以改变,缺乏灵活性,不能随时精确地使电价反映发供电成本的变化。
峰谷分时电价不是实时电价,峰谷分时电价实时过程中会存在用户响应滞后问题和电价策略本身所具有的缺乏弹性问题。峰谷分时电价一旦确定之后,不管是电价还是峰谷时段的具体划分,在一定的时期内都很难变动。峰谷分时电价不像实时电价能根据用户的响应行为进行及时互动,快速应对发供电成本的变化,形成有效的市场价格。
3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定价与优化策略研究
3.1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定价
用户用电消费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时段性;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我国电力供给资源分布不均匀,不同区域的电力供给资源有差异性,不同地区的用户电力消费也有差异性。长期以来,我国销售电价有政府审批决定,用户没有选择权,市场供需状况不能通过价格信号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己经不适应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结合我国正在推行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内容,智能电网分时电价定价应遵循以下几点:
(1)电价机制改革要实行小步快走,要在试点基础上推行。根据国外经验,电价机制改革要首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电价定价不能一下子完全放开由市场决定,要在政府的监管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要考虑用户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性。
(2)销售电价要能够反映电力供需关系。科学的电价机制,要使电价能及时反映市场信息,发出供需信号,成为市场调节的有力杠杆,积极引导电能的合理消费;同时,供需互动也为销售电价形成及调节提供反馈机制,使价格更为合理。
(3)要给用户提供不同的电力产品选择权。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用电标准和用电方式,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使其支付电费能满足效用最大的需求。
3.2智能电网分时电价优化策略
智能电网分时电价定价机制实施过程设计如下:
(1)考虑电力生产中的成本和用户的承受能力,政府监管部门发布基准电价、最低电价、最高电价。
(2)计算并发布电力供需平衡指数。
(3)供电公司预测用户响应行为。
(4)综合考虑用户和供电公司的利益,利用优化方法求得新型分时电价策略。
(5)用户根据自身用电需求,选择用电方式和用电标准,根据用户响应理论,供电公司分析用户响应行为。
(6)智能电网分时电价的实施反过来会影响用户的需求和供电方的行为,对电力供需平衡指数有反馈作用。
智能电网分时电价定价优化过程设计框图如图1所示。
结语
综上所述,电价要反映供需,首先要解决反映供需的科学度量问题,需要通过电力供需平衡来协调区域电网电能的供需关系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智能电网为背景,结合国内智分时电价下定价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阐述了合理的分时电价定价方法与优化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孔祥玉,杨群,穆云飞,陆宁,徐弢.分时电价环境下用户负荷需求响应分析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27(10):75-80.
[2]黄弦超,张粒子,陶文斌.上网侧分时电价设计[J].电网技术,2013,37(05):1317-1322.
[3]阮文骏,王蓓蓓,李扬,杨胜春.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用户响应行为研究[J].电网技术,2012,36(07):86-93.
[4]刘严,谭忠富,乞建勋.峰谷分时电价设计的优化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5,(05):89-94.
论文作者:王鲭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电价论文; 电网论文; 用户论文; 时段论文; 供需论文; 电力论文; 智能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