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杏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点论文,技术论文,大果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品种特征特性 (一)果实经济性状:该品种果实中大,平均单果重66.7克,最大果重123克。果实近圆形,果顶平,缝合线明显,两半肉对称,果实浅黄绿色,光亮。果肉黄色,质细软,汁液中多,味酸甜,品质上乘;可溶性固形物12.5%,总糖8.7%,半离核,苦仁。果实成熟时着玫瑰红彩晕、外观美,耐贮运。
(二)植物学特征:树势强壮,树姿直立,多年生枝皮面粗糙,近圆形,叶柄中粗,花芽大,饱满。花冠为大型,花蕾期花瓣红色,初开时为粉红色。
(三)生长结果习性:幼树生长
强,多数新梢能形成二次枝;如配合夏季拉枝和摘心等措施,当年即可形成稳定的丰产结构。进入大量结果后,树体趋向中庸,生长稳定。以短果枝结果为主,占果枝总量的
83%,中长果枝占10%,花束状果枝占7%。花器发育完全,退化花比例少,自花结实力强,自然授粉坐果率达24.3%。大果杏成花易,具有早实丰产的特点。栽植速成苗第二年开花株率达100%,平均株产2.7公斤;第三年平均株产达到9.1公斤,最高株产13.7公斤;第四年平均株产达到25.6公斤,最高株产38.1公斤。泰安新建园株行距2×米,折合每亩产2124.8公斤。
(四)物候期与适应性:大果杏在泰安3月上旬萌动,盛花期为3月23日左右,花期持续1周。果实5月中下旬开始变色,6月初成熟,果实生育期60天左右,11月上旬落叶。大果杏适应性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均表现生长发育良好;抗旱、抗瘠薄能力强,特别是在盐碱地栽植,成活率也可达100%。
二、栽培管理技术 (一)建园:丘陵山地株行距2-3×4米为宜,亩栽56—83株;而平原地株行距3-4×4米为宜,亩栽42—56株。为增加早期产量,也可以采用计划密植的方式。开始采用3.0×2.5米的株行距,待结果后根据树冠生长量,可改为3×5米的株行距。
(二)土肥管理:施肥以秋施基肥为主。根据树体大小和产量,每株施土杂肥50—100公斤,并加入0.5—1.0公斤磷钾化肥;可在花前、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后施追肥,以尿素、复合肥为主,每株0.1—0.6公斤。从5月起可进行根外喷肥,每年3—5次,0.3%的尿素、0.3%~0.5%的磷酸二氢钾。
(三)花果管理:杏树开花早,早春温度偏低,限制了传粉昆虫的活动。因此,提倡花期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坐果率可高达26.1%。在坐果率高的年份,应进行人工疏花疏果,留果间距8—10厘米为宜。短果枝留1—2个果,花束状果留单果,叶果比控制在60∶1左右。
(四)整形修剪:确定合理树形,根据栽植密度采用“纺锤形”和“疏散分层开心形”为好。纺锤形干高40—50厘米,中心干直立,主枝在主干上均匀分布,方向错落有致。主枝间距15—20厘米,主枝角度70°~80°。下部主枝较长,上部主枝依次递减。枝组直接着生在主枝上,以短果枝和中短枝组结果为主。这种树形优点是:只有一级骨干枝,枝级小,通风透光好,培养和更新枝组比较方便。疏散分层开心形干高50—70厘米,全株5—7个大主枝。第一层3—4个主枝,第二层2—3个大主枝,上部的中央领导干落头开心,形成2层主枝分层形树冠。层间距80—100厘米,层内距30厘米左右。每个主枝上着生2—3个侧枝,侧枝上配各类枝组。要注意生长季的修剪,对于结果枝更要控制其前部生长,可进行扭梢、拿枝、摘心等方法。
(五)病虫害防治:春季萌芽前,全园喷1次3—5波美渡石硫合剂;5—6月间,每隔15天喷1次菌剂,如胺硫磷1200倍,防治舟形毛虫等害虫;对杏仁蜂要清除园内落杏落核,集中烧掉即可。
联系电话:0531-7938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