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市场疲软的特点、原因及其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疲软论文,原因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从1993年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抑制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至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8.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但是, 也出现了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市场疲软,其主要表现为商品积压增加,销售增长减缓,价格水平下降,市场商品供大于求。据统计,1997年全年全国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6843亿元,同比增长11.6%,实际增长10.2%。 从全年走势看,其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全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0.8%和102.8%,1998年1~6月,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8%,实际9.1%, 名义增幅和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年下降7.2和4.2个百分点;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97.9%和99.7%,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另据国内贸易部对600多种主要商品的供求情况调查、 排队分析(注:资料来源: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宏观经济管理》1998年第2、8期。),1997年在613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408 种, 占总数的66.6%;供不应求的商品仅10种,只占总数的1.6%; 而供过于求的商品有195种,占总数的31.8%。1998年上半年在601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46种,占总数的74.2%,供过于求的155种,占总数的25.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1998年下半年据预测,在610 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403种,占总数的66.0%, 供过于求的商品206种,占总数的33.8%,供不应求的商品1种,占总数的0.2%。 市场上约1/3的商品供大于求(注:资料来源:《市场预测》1998年第5 期,第15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市场疲软状态。
对于市场疲软,有的人一概认定为就是有效需求不足,似乎只要增加投资,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就可消除疲软、启动经济,对此,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市场疲软的具体情况,分析目前疲软所表现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而确定消除疲软、启动经济的对策思路。
一、特点
市场疲软一般表现为市场上产品供过于求,产品积压,销售困难。但在不同情况下,市场疲软有不同的特点,在通常情况下市场疲软主要表现为需求疲软,即主要因为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产品相对过剩,而在某些情况下市场疲软主要表现为产品疲软,或者由于竞争过度。某些产品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生产过多,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一些竞争力弱的产品被挤出市场,形成过剩,可称之为竞争过度性疲软;或者由于产业结构落后,产品结构落后从而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符,形成结构性过剩,即结构性疲软。
目前我国市场主要是产品疲软,是结构性疲软,但其中又包含有部分需求疲软和竞争过度性疲软,具体来看,这种结构性疲软表现为:
1.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 从供给方面看,目前供给过剩不是简单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主要是一般商品市场上技术含量低或质量、档次低的产品供给过剩,而技术含量高的和质量、档次高的产品较少过剩,有些产品实质上是有效供给不足。人们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市场上东西很多,但多数是消费者所不需要的,真正想要的东西却很难找到;从需求方面看,也不是简单的笼统的有效需求不足,一部分居民收入低,购买力不足是实情,但总体来看,不是简单的有效需求不足。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1996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8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86%;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6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到了1998年8月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50901亿元。可见居民的总体购买能力并不低, 目前市场疲软主要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失衡。
2.农村市场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一般吃穿用消费品在城市市场过剩,而农村市场需求尚未满足,农村各类家用电器的拥有率还很低,其它日用消费品需求也尚未满足。实际上,农村市场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有效供给不足。
3.在房地产市场上 一方面城镇居民住房紧张,对住房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房闲置,卖不出去。既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又表现为有效供给不足。
4.从企业结构上看 目前出现供给过剩的主要是内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在我国生产的产品因质量、档次较高,较少过剩。
此外,目前我国市场疲软与发达国家周期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市场疲软不同,我国目前的市场疲软是一种转折性疲软,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是难以避免的,因而也是正常的。它不仅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产品供大于求,即产品和生产能力过剩,同时它标示着长期困扰我国的资源约束型的短缺经济已经基本结束,我国经济开始步入需求约束型的过剩经济时代,标示着长期以来的卖方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
二、原因
目前这种市场疲软的原因的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在旧体制影响下,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企业产品结构趋同,一些行业、一些产品投资过度,生产能力过剩,在经济过热时,这种结构性生产过剩的矛盾被掩盖起来,当经济过热被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后,结构性生产过剩的矛盾便凸现出来;第二,企业普遍经营管理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质量档次不高,不能随市场需求结构升级而提升,因而不能引起购买欲望;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城市居民一般的吃穿用消费需求基本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在住和行方面,则由于制度政策的约束以及房价过高、车价过高,大部分居民受收入限制购买力不足。农村居民因收入偏低和基础设施不足的双重限制,需求尚处于满足温饱的水平,对包括家用电器在内的一般消费品有效需求不足;第四,在市场供给充足,城市一般商品消费需求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居民消费心理趋于成熟,一方面,消费的选择性提高,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服务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居民收入不再仅限于日常生活消费,而是消费、投资、储蓄、购房等全盘考虑;第五,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居民的灵活偏好增强,因此,储蓄需求提高,即期消费需求减少;第六,近年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城镇职工下岗人员增加,相应地他们的收入水平降低、购买力下降;第七,近些年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国内市场开放度扩大,进口大量增加,加剧了国内市场供给过剩,如化肥、铝锭等大量进口,给国内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三、影响和对策
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从供求关系和物价方面看,消费者是比较欢迎的,当然,消费者欢迎的不是市场疲软,而是多年来期盼的物价平稳、供给充足的实现和买方市场的形成。现在市场对企业则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它要求企业必须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根据消费者需要进行生产,否则就难以维持生存。因而对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短期内影响不大,如果持续时间拉长,则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能引起经济衰退,失业增加,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启动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如何启动市场?我认为一方面要扩大需求。目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是靠扩大内需,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但如何扩大内需,具体采取什么措施,则观点不一。有人主张实施中国式新政策,下猛药刺激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吸收存货,把我国经济尽快带入上升通道。也即主张采取强扩张性宏观政策。这种愿望是好的,但是在目前体制转轨尚不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任务还很艰巨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迅速增长,是不太现实的。如果采取强扩张性政策,大规模增加投资和财政支出,强力拉动经济迅速增长,则同时可能伴随新的重复建设,可能使本该破产或重组的企业继续残存,将本该淘汰的技术设备重新投入使用,本该放弃的产品继续扩大生产,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因此,目前宏观政策的取向应该是适度增加投资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逐步回升,采用增加投资与结构调整相结合,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结构效益和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要改善供给。一是要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二是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供给水平,增加有效供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加快进行结构调整,通过企业兼并、资产重组和企业破产等市场途径,淘汰落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企业不能单纯等待市场变旺,更不要期望再度出现以往的卖方市场,而应该主动调整自己,练好内功来适应市场。通过深化改革,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提高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经营战略,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供给水平,用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来启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