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关于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西北干旱区持续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干旱论文,持续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针对西北干旱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运行现状、特点及其存在问题,认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是其当前区域持续发展的重点子目标。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水分条件和选择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又是实现其重点目标的起点与核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两大核心问题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持续发展

1 引 言

在当今世界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和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形势下,区域发展处于经济、社会和环境构成的三维空间之中。因此,把一定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区域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持续发展,便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复杂的、多目标系统工程。区域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动态的综合协调平衡过程,寻求区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最佳运行状态,从而保持整个区域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区域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又分解为如下子目标:(1)保持区域经济增长;(2)改变增长质量;(3)满足人们工作、饮食、卫生、能源的基本需要;(4)保持人口正常发展水平;(5)保护与增强区域资源;(6)保护区域生态环境;(7)保持长期发展战略与社会价值和习俗相一致;(8)取得社会的公平、公正及文化的多样性〔1〕。总目标与子目标, 以及子目标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然而对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区域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条件下,持续发展的各项子目标在先后次序、轻重缓急等方面应有不同的选择。

2 当前西北干旱区持续发展重点目标的选择

西北干旱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距海遥远,高山屏障,来自海洋的水汽很少能够到达。除夏季6、7、8三个月外, 全年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为高压脊所控制。因而形成了明显干燥少雨的干旱生态特点,造成了水分缺乏、土地贫瘠、植被稀疏、灾害频繁、环境容量有限等比较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尽管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以上,且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资源,以及镍、钯、铑、硒、锂、钾盐、云母、石棉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储量居全国首位,有着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终因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而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生产与发展。而且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人地关系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导致植被衰败,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河流萎缩、湖泊干涸、河湖水质变差,广大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明显的溯源恶变规律〔2〕。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地广人稀、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影响了对内对外的社会经济交流,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一直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许多地区属于全国有名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远高于其它地区,不少农民至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当前在西北干旱区实施区域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应该是努力保障和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使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尽快脱贫,减少绝对贫穷。同时把资源消耗、环境恶化、文化破坏、社会不稳定限制到最小范围之内。具体来讲,首先应选择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与保持区域经济快速增长两项子目标作为当前区域持续发展的重点目标,并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水条件与制定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分别作为实现这两项目标的起点和核心。

3

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核心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基本条件

干旱区水源短缺,淡水资源甚为宝贵,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水源创造最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生活与生产需求,同时又不至于产生明显的生态破坏及环境退化,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密切关注与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西北干旱区多内陆河流分布,每一条内流河流域都是由河流联系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统一体,构成独立的水分单元和完整的生态系统。因而在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中,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决定性因子,生态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与水分条件的改变有关,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干旱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与质量水平。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此认识不足,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只注重大规模开发,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尤其是在自然资源开发当中,没有针对其干旱生态特点,很好地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全局的、长远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在流域的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缺少综合规划、联合开发、协调用水、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不少地区资源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从而大大加剧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造成不少地区因干旱缺水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植被衰退,河湖水质变差,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由此可以看出,在西北干旱区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目标,必须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改善水条件起步。首先,应十分注意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协调利用。目前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开发程度较高,利用率大都在50%以上;相应的地下水开采量不及补给量的10%,况且由于大量利用地表水,整个河西走廊从50~80年代地下水总补给量已减少约25%。流域上下游之间在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方面亦矛盾重重。必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河流流域为整体,统一制定全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协调用水、计划用水、做到科学用水、管理和配水。其次,根据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特点,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比例。严格控制农垦规划,制止无计划地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绿洲农业,逐步建立节水型农业,以水定地,因水种植,设法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改变广种薄收的落后习惯。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农田灌溉定额,积极推广畦灌、浅灌、勤灌等灌水技术,实行科学灌溉,不断提高灌溉效益。控制地下水位变化,防止土壤盐渍化。同时也要注意整治河道,稳定河床,减少水分自然损耗。另外,在考虑工农业生产及人畜用水的同时,亦应考虑保证一定的水量用于恢复植被,逐步扩大林草面积。注意营林与护林相结合,营林与采伐相结合,营多于伐,从根本上改善生态条件。妥善解决群众生活的燃料问题,在以柴草为主要燃料的地区,推广节柴灶,减少烧柴量;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太阳能灶,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严格控制城乡建设规划和人口增长,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制止滥砍、滥伐、滥牧等各种人为的破坏活动。

4

选择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为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提供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禁锢以及地区间均衡发展的理论束缚,各地都致力于其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西北干旱区也同样如此。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以及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西北地区要求经济腾飞、缩小差距、脱贫致富的心情十分迫切。虽然伴随国家整体经济的长足发展,西北干旱区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增长,但由于缺乏必要而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理论模式,或者发展理论落后于开发实践,因此开发建设的盲目性很大。不少地区急于追求经济结构的现代化,全面开发自然资源,扩大初级产品出口,追求外援或外资、搞资本密集型生产,追求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方式和水平,从而造成了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其结果非但不能使经济快速增长,而且严重制约了本地区的发展,甚至导致贫困加剧。

现阶段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主要以增长极理论为依据,强调区位条件优越的“增长极”地区优先发展,采用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模式。这无疑是正确而必要的。然而问题在于一方面我国落后地区大都地处内陆腹地或边远乡村地区,远离发达地带和主要经济中心,交通不便,环境条件较差,人口容量小,劳动力素质差,经济水平低下,短期内增长极很难在那里生成;另一方面现有增长极的作用也往往是局部的和单向的,与周围地区关联度较低,甚至严重脱节。所以真正作用强大、辐射力强的增长极的形成尚需要一定的时期,需要有一定时期的极化过程,从而使周围落后地区在短期内不可能受益,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贫困逐渐加剧。因此在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的同时,如何使落后地区增强发展的主动性,在短期内获得较快的发展,早日摆脱贫困,缩小差距,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初期目标,很有必要选择确定符合西北干旱区等落后地区实际情况的区域发展理论模式,从而克服区域开发的盲目性。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在长远实施增长极理论发展战略的同时,应选择“自中心发展理论”模式与之配合〔3〕。 增长极理论与自中心发展理论是两种相反的区域发展战略,增长极理论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战略,而自中心发展理论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战略。前者强调实质性发展的功能方法,增长极在区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和决定性,控制发展导向和发展投资,并相信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可以达到区域相对平衡发展,通过发达地区的增长来带动落后地区发展。显然发展倾斜于发达地区,落后地区处于被动地位。后者则从外围地区最小的区域单元开始,在当地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尽可能长期地依靠密集开发当地资源,应用可行的小规模技术,组织劳动密集型生产,全面调动一切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减小对区域外部的依赖性,加强自成长能力,直接满足当地人口的基本需求,控制贫困加剧,并使地方经济稳步增长。这样在不断增强资源有效性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地为建立和发展更大的区域单元打好基础,为组织更复杂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达到区域发展之目的。显然发展只有倾斜于落后地区,落后地区才能处于主动地位。这样应用自中心发展理论可在短期内增强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性,以解决增长极既不可能在这些地区生成,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很快受益的问题。因为在这些地区,人口分布比较分散,家庭是以生产基本口粮为主的基本经济单元。家庭经济的发展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和摆脱贫困的问题。这里的基本需求主要是以当地资源为基础,应用简单的技术,靠家庭成员的劳动来满足。某些基本需求商品,可以由一些家庭联合在一起,共同配置一些必要的设备进行生产。尽管有些商品也可以由附近城镇的专业生产厂家生产,但这些专业生产厂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地人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无论在商品质量还是价格水平上,都不同于大城市大工业生产的产品或进口产品。这样在主要依靠开发利用地资源满足最小经济单元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进一步增强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为组织更复杂的生产过程积累经验,推动更大生产单元的经济发展,满足更大范围内人口的基本需求。当然自中心发展并非建立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区域经济体系,与区域外部没有任何联系。当区域内的有效资源明显超过当地需求且具有一定区位优势时,区内资源仍然可以出口。不过这种出口与不顾当地客观实际而片面追求建立出口基地,或者为了追求发达地区的高消费水平而用当地资源换取其高档消费品的情况有着根本的区别。同时当区域内的资源不能满足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时,同样也可以由区外进口,但这种进口必须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否则也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自中心发展理论为指导实现西北干旱区区域经济增长目标,必须在地方综合经济圈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首先应根据区域内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大体上勾画出区内综合经济圈的轮廓范围。再对区域内的资源和需求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进而确定各级综合经济圈内的加工生产活动,解决好不利用的资源和不能满足的需求的问题。其次按照经济利益原则,对各经济圈内有效技术条件下的最小经济容量(即按当地市场价格计算的不盈不亏点)与资源及需求潜力进行比较,确定各级经济圈内加工生产活动的区位。即在家庭、村落、乡镇……等各级空间层次上,分别确定在什么地方进行哪些具体的加工生产活动。再次要进行各项潜在经济活动的综合分析。包括必要的原材料生产、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最终产品的消费是否与不同人口群体的需求和选择相一致;是否以改善不同人口群体的经济状况为目标;各项改革措施是否能被经济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人口群体所接受;从社会构成和技术组织方面来看,何种所有制形式及其应用最符合当地实际等。

在实施自中心发展战略过程中,技术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相应的加工技术,才有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在西北干旱区,务必要选择应用符合当地实际的适用技术。充分考虑其是否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再生产资源;是否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少对生态环境不产生破坏性恶果;是否有利于为劳动就业创造条件,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当地技术条件等。与此同时在各级综合经济圈,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所有制形式;政府部门应从政治、经济、法律上对这些地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这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必要保证。

PONDERAT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Zhang Yangsheng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Resource Sciences,Northwest University,Xian,China)

Abstract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comprehensivemulti—goal system engineering.It is to explore the optimaloperation level of economic system,social system and ecologic-al system in a region through a rational dynamic equilibrium process.It is considered that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are the key objecti-ve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based on the op-erational situations,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conomic,social and ecological systems in the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To exploit and utilize the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improve the water conditions and select the feasibleeconomic development theory ar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co-re for achiveing the key objectives.The tentative ideas for resolving the two core issues are presented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arid aresa in Northwest China;

sustainabledevelopment

标签:;  ;  ;  ;  

关于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