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技术应用于脑部血管畸形临床诊断的优势分析论文_刘军

刘军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510)

【摘要】 目的:探讨针对脑部血管畸形患者,观察选择MRI磁敏感成像(SWI)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2月脑部血管畸形患者28例。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分别实施T1WI检查、T2WI检查、3DTOF检查、SWI检查以及增强扫描。将最终SWI检查结果同常规MRI检查结果实施临床对比。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15例,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例,表现为脑静脉畸形的患者5例,表现出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2例。通过SWI检查,针对所有的畸形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主要包括患者表现出较小的畸形病灶,但是无法将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进行全部显示,通过3DTOF方法可以对患者所表现出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充分显示。通过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静脉畸形实施检查,最终发现在临床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以SWI获得的临床检出率最高。但是针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检出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畸形表现较小的患者选择SWI技术进行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优势,针对患者的脑血管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并且配合MR序列对患者进行检测,最终针对患者表现出每种类型的脑血管畸形情况可以进行准确诊断。

【关键词】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技术;脑部血管畸形;临床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15-02

脑血管畸形主要指的是患者出现了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的情况。以往在选择MRI对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患者实施MRI平扫以及实施增强扫描有效完成。SWI作为一种新型成像技术,表现出较高的分辨率以及临床诊断率。SWI针对患者的血液代谢产物以及铁质沉积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针对患有脑肿瘤、脑血管病以及脑外伤等疾病的患者,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显著的价值[1]。为了进一步分析MRI磁敏感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脑部血管畸形患者,临床选择SWI进行疾病诊断,最终发现针对表现为较小脑血管畸形患者可以发挥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02月28例脑部血管畸形患者。针对所有患者实施头颅MRI平扫、实施增强扫描以及实施SWI成像。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5岁~7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3±1.2)岁。

1.2 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临床分别实施T1WI检查、T2WI检查、3DTOF检查以及SWI检查以及增强扫描。在进行增强扫描的过程中,主要选择Gd-DTPPA(钆喷酸葡甲胺)作为对比剂。在对患者静脉注射的过程中,根据患者0.1mmol/kg体质量对患者进行。控制扫描参数为:在进行T1WI扫描的过程中,控制层厚为6毫米,间隔为1毫米,TR为400毫秒,TE为8毫秒,控制矩阵为320×320。在进行T2WI扫描的过程中,控制层厚为6毫米,间隔为1毫米,TR为3000毫秒,TE为90毫秒,控制矩阵为512×512。在进行SWI检测过程中主要利用3D扫描,控制层厚为0.7mm,TR与TE之间的比值为25比36,控制矩阵为512×512。在进行3DTOF血管成像的过程中,控制层厚为0.7毫米,TR与TE之间的比值为25比3.5,控制矩阵为512×512。在准备对图像进行3D扫描的过程中,主要于工作站完成重建处理工作。针对3DTOF血管图像,对其实施投影(最大密度)以及三维血管重建。针对SWI图像,实施最小密度投影三维重建[2]。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针对脑部血管畸形患者,选择SPSS16.0完成临床数据分析与统计,选择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表现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15例,表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6例,表现为脑静脉畸形的患者5例,表现出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患者2例。通过SWI检查,针对所有的畸形病变可以进行充分显示,主要包括患者表现出较小的畸形病灶,但是无法将患者表现出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进行全部显示,通过3DTOF方法可以对患者所表现出较大的脑动静脉畸形进行充分显示。通过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静脉畸形实施检查,最终发现在临床检出率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以SWI获得的临床检出率最高。但是针对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在临床检出率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表1 不同MRI检查技术针对脑血管畸形患者临床检出率的对比

3.讨论

SWI作为一种新型MRI技术,其表现出较高的分辨率,针对患者的静脉以及表现出的出血等系列特点可以进行充分的显示。其成像原理主要通过不同组织间表现出不同的磁敏感性,使图像表现出对比性。针对表现为先天性静脉畸形的患者、患有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因为其自身血流相对缓慢,从而通过常规MRI检查以及MRA检查,难以有效发现,最终导致出现漏诊的现象。而针对SWI而言,其针对低流速以及较小的动静脉畸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从而针对常规MRI以及MRA表现出缺点可以进行有效弥补[3]。

针对较小的脑静脉畸形,通过常规MRI技术以及MRA技术难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针对患者实施增强扫描能够获得较大的帮助,但是临床仍难以获得最佳的诊断效果[4]。而针对SWI其表现出较大的优点,针对患者表现的多发纤细扩张髓静脉以及引流静脉能够充分显示。

总而言之,针对脑血管畸形表现较小的患者选择SWI技术进行检测,能够表现出显著的优势,临床能够有效将脑血管畸形检出率提高,有效表现出SWI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文珍,漆剑频,申皓等.MR磁敏感成像技术在脑部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1(10):1040-1044.

[2] 刘劭坤.SWI 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6(8):106-107.

[3] 俞海平,张冰,周正扬等.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C].//全国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29-31.

[4] 张经建,李爱银,王新怡等.MR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19(1):17-20.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磁共振磁敏感成像技术应用于脑部血管畸形临床诊断的优势分析论文_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