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医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5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Shcimrerl试验、BU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眼痒、烧灼感、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泪液中ECP、LTB4及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hcimrerl试验及BUT值高于对照组,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在过敏性结膜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奥洛他定;双氯芬酸钠;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原所诱发的变应性免疫反应性结膜炎,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组胺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血管收缩剂、肥大细胞稳定剂为主,本文将抗组胺药物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5例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1例,女24例,年龄在25-67岁之间,所有患者对本文所用药物无禁忌症,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将85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文实验。观察组46例,男32例,女14例,双眼患者19例,单眼患者27例,对照组39例,男29例,女10例,双眼患者15例,单眼患者2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0.1%的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每次2滴,2-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每次2滴,3-4次/d,两种滴眼液使用时间间隔10nin以上,两组均接受治疗1周[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检测指标、泪液分泌实验(Shcimrerl)、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观察指标包括眼痒、异物感、烧灼感、流泪、畏光、分泌物增多,每项临床症状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计0-3分,0分表示无相应症状,3分表示相应临床症状严重,评分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泪液中的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三烯B4(LTB4)及免疫球蛋白IgE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后泪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三者含量,检测按说明书进行。BUT检测前将1滴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中,要求患者数次眨眼后向前平视,在裂隙灯下眨眼至角膜表面出现黑斑时间,Shcimrerl实验要求在无表面麻醉下进行,于患者下睑中放置实验专用滤纸,放置5min后记录滤纸被润湿的长度,角膜荧光素染色测定前将1滴荧光素钠滴入结膜囊中,在裂隙灯下观察角膜上色面积大小,上色面积分为未上色、小于30%、30-50%之间、50%以上,根据上色面积分别计0-3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三类,治愈即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角膜上皮损伤愈合,有效即指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但仍有轻微不适,无效即指临床症状未见改善,将治愈及有效视为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观察组眼痒、烧灼感、畏光、流泪等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奥洛他定是过敏性结膜炎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该药作用迟缓、起效慢,对于已经出现结膜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将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主要源于双氯芬酸钠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的生物活性,减轻炎症介质导致的眼部损伤,同时有效稳定角膜细胞,显著改善烧灼感、刺激、瘙痒等临床症状,由此说明,两药联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院斌,武中华,任志风,等. 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4,30(8):676-678.
论文作者:吴成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症状论文; 患者论文; 结膜炎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角膜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9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