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云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云真

摘要: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一是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二是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三是精心设计练习,不断发展兴趣。因此,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就把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都集中在学习的对象上,从而积极、主动、愉快地从事学习活动。因此,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培养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兴趣并自始至终地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巧妙运用导入语,引起学生注意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绝对不能忽视,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好导入,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很快地入情入境,兴奋点立刻集中在教师的几句话上,从而引起强列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比例尺”一节时,笔者挂上地图让学生随便指出两个城市,用刻度尺一量随即就说出两个城市间的距离,这时同学们迫切希望知道其中的奥妙。笔者抓住时机说:“同学们你们学习了比例尺也能和我一样用子一量就能很好地说出四个城市的距离”。这时,学生的精力集中、兴趣正浓。这样学习新课“比例尺”,讲述既省力,效果又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儿童的学习应该从操作具体的有形的实物开始。实际操作活动符合儿童好奇、爱动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让学生分好组,每组准备好装酒或烟的硬纸包装盒,告诉学生上课使用,同学们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注意力特别集中。让学生看着盒子,笔者介绍“表面积”这概念,然后让学生算一下[不算节头部分]用多大面积的硬纸板才能做成,并告诉学生盒子可以拆开。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紧张计算。还拆开盒子量着验证,很快得出结果,还说明各自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别求出6个面分别相加;第二种是先求出相对两个面面积之和再相加;第三种是先求出相邻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随即引导学生用公式总结出三种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三个公式,大家很容易得出结论,第三种最简单。接着,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若是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的面积相等,你们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求出表面积吗。这时同学们稍加思索就能算出只计算出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乘以6就得到了。此时,笔者讲正方体的表面积,只是提出了问题学生自己就解决了。一节课的学习始终充满了兴奋和欢乐。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是按照这样一个原则“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去做,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去想”。引导启发学生靠自己的活动解决问题,学生更感到学习的欢乐,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自学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不断发展兴趣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持久维护和不断的发展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关键。小学生兴趣来得快消失得也快,注意力极难持久。灵活多样的练习是兴趣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变换练习的形式,不断发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如速度比赛,一题多解,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编应用题等不同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由教师教变学生乐于学的目的,起到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总之,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两水中心小学 746000)

论文作者:李云真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3/3

标签:;  ;  ;  ;  ;  ;  ;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_李云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