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及其启示_官僚主义论文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及其启示_官僚主义论文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官僚主义论文,列宁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2)05-0002-05

十月革命后,列宁在领导俄共(布)建设苏维埃国家中,就如何防止和克服国家机关中 的官僚主义这一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呕心沥血的探索。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有益 的启示。

1.在思想上,列宁提出要加强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作为人类历史上新型的国家政权,实现了由“社会主人”到“社 会公仆”的转变,国家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无 产阶级国家机关就不再有官僚主义。事实上,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和和平建设时期的到 来,官僚主义十分严重。针对现实,列宁告诫全党和全体人民,要充分认识到反对官僚 主义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首先,列宁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的危害:第一,官僚主义脱离群众,破坏党群关系。 列宁认为,官僚主义最容易导致执政党脱离群众,是最可恶的敌人。他警告全党:“我 们所有经济机构的一切工作中最大的毛病就是官僚主义。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 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注:《列宁全集》第52卷,人民 出版社1988年10月第2版,第300页。)第二,官僚主义窒息社会主义民主,压抑群众的 积极性。列宁指出,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自己管理国家的社会。 “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注:《列宁全集》 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10月第1版,第123页。)而盛行的官僚主义却压制社会主义 民主,将广大人民群众排除在国家机关之外,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遭到严重的破坏, 影响了人民群众建设、管理国家的积极性。第三,官僚主义阻碍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1920年,为了尽早实现国家电气化这一目标,全俄执行委员会提出要尽早制定《全俄电 气化计划》,这个建议在执行的过程中遭到了官僚主义者的嘲笑和拒绝。针对此事,列 宁非常尖锐地批评说:“这是用纯粹的官僚态度葬送实际工作。”(注:《列宁全集》 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第351、259页。)第四,官僚主义严重侵蚀着党 的肌体,危害着国家政权的性质。列宁清醒地看到,官僚主义在各级苏维埃机关里存在 。他尖锐地指出,官僚主义直接削弱党的领导作用,严重地侵蚀着党的肌体,危害着苏 维埃政权。“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 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 版,第376、218-219、42页。)因此,列宁强调要克服一切官僚主义,并号召全党同这 一祸害作斗争。

其次,列宁深刻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列宁认为,苏维埃这种新型国家之所以 还存在和滋长官僚主义,有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根源。第一,从经济根源 来看,官僚主义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俄国原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大量存在的是 小农经济。十月革命后,这种落后的经济状态并没有得到迅速的改变。列宁指出,官僚 主义是“小生产散漫性和受压迫状态的上层建筑”,其经济根源就在于“小生产者的分 散性和散漫性,他们的贫困、不开化、交通的闭塞、文盲现象的存在、缺乏农工业之间 的流转,缺乏两者的联系和协作”(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 第2版,第376、218-219、42页。)。正因为如此,“农民愈分散,中央机关的官僚主义 也就愈难避免”(注:《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第376、218 -219、42页。)。第二,从政治根源来看,由于俄国长期是一个沙皇君主专制国家,与 这种专制制度相适应的是人民在官僚面前完全无权,特权官僚完全不受监督。十月革命 之后,虽然打碎了地主资产阶级的官僚机器,废除了官僚制度,但是旧官僚国家的弊端 和影响并不能一下子肃清。加上苏维埃政权由于繁重的国家管理工作而不得不留用一大 批旧官吏和旧职员。于是,“沙皇时代的官僚渐渐转入苏维埃机关,实行官僚主义,装 成共产主义者,——这些官僚可以遣散,但决不能一下子把他们改造过来”(注:《列 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154、588、150页。)。第三,从文 化根源来看,列宁认为俄国文化落后,文盲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同时由于自给自足的 小农自然经济,造成农民长期与世隔绝,闭塞、愚昧、麻木不仁,这是官僚主义产生的 最好土壤。他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在一个文盲的国家里是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社 会的。”(注:《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第309页。)下层群 众的愚昧无知与上层少数官僚的专横跋扈,向来是形影不离、相伴相生的。由于文化的 落后,妨碍广大劳动人民直接参加对国家的管理,使他们既无参与管理的愿望,也无参 加管理的能力。第四,文化设施落后,大众传播媒介缺少,消息闭塞封锁,很难使群众 直接参与管理。这就是官僚主义得以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上述各种状况在短时间内是 不可能改变的,这就决定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不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是一项长 期的艰巨任务。

2.在经济上,列宁提出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除官僚主义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既然官僚主义是小农经济和经济不发达的产物,那么,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能为 消除官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以后,其首要任务是 搞好经济建设。他说:“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 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注:《列宁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1 0月第1版,第159页。)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列宁总是一再强调,能否大力发 展生产力,能否搞好经济建设,这是关系到党和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列宁在 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中,一刻也没有放松强调大力发展机器大工业,提高劳动生产率, 全面改造俄国的小农经济。因为他认为,在一个生产力水平低,物质基础薄弱,大工业 不发达,小农经济占有优势的国家里,是不可能根除官僚主义的。他说:“我们可以赶 走沙皇——赶走地主——赶走资本家。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在一个农民的国 家中,却不能赶走、不能‘彻底消灭’官僚主义。”(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 出版社1957年10月第1版,第49、167、152页。)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始终把发展生 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党和国家的头等重要任务。同时,为了防止国家经济机关“ 蜕化成为官僚主义的愚蠢机构”的问题,列宁提出对干部也要实行奖励制。在从战时共 产主义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关头,列宁把奖励制作为杜绝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的 重要措施向全党提了出来。他指出:“政治局坚决要求全体人民委员在实际试行新经济 时要动作迅速、积极努力,要杜绝官僚主义和拖拉作风。政治局坚决要求实行奖励制, 尽可能广泛地奖励办事迅速、提高产量和扩大国内外贸易额的负责人员。”(注:《列 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10月第1版,第49、167、152页。)总之,列宁认为 ,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经济贫困落后的局面,才能最终战胜官 僚主义。

3.在政治上,列宁提出要改革国家机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反对官僚 主义提供强大政治基础和法律保障

列宁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整个国家机构的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探索 。他指出:“我们的国家机关问题,这是一个老问题,又永远是一个新问题。”(注: 《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247、43、118、303页。)这是 因为,官僚主义的老问题会不断地改头换面,重新出现,因而使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改 革问题,也变成一个老而常新的问题。列宁关于国家机构改革的思想,可归纳为以下几 个方面:第一,党政分开,划清职权。苏维埃政权建立的初期,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从 总体上来看是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它存在不少弊端,如当时存在的党政不分、权 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严重妨碍党和群众的鱼水关系,助长了官僚主义的滋生。为此, 列宁明确指出:“党的机关和苏维埃机关应该划清职权”(注:《列宁全集》第43卷, 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247、43、118、303页。)。党的任务是对国家机关的 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总的政治领导,而不是对琐碎的日常工作进行过多的干预和包办代 替。第二,精简机构和会议,提高效率。针对苏维埃机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作风拖 拉,效率低下,公文成灾的弊端,列宁提出:“全部工作都应该集中到改善机关上”( 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247、43、118、303页。) 。他还强调指出:“现在,在最近几年内,最重要的迫切任务就是通过缩减苏维埃机关 ,改进组织,消灭拖拉作风、官僚主义和减少非生产开支,来不断精简苏维埃机关和减 少其费用。”(注:《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247、43、1 18、303页。)他提出的改革措施充分体现了他一贯主张的精简机构、压缩会议、提高效 率的改革方针。第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的不健全为官僚主义的滋生造 成了某种可能性,因此,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对于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是至关重要的。列 宁十分重视苏维埃政权的法制建设。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 会根据列宁的建议,通过一系列法律法令,这就把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法律化了。为了 保证斗争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列宁指出:“人民法院要更加注重对官僚主义、拖拉作风 和经济方面的失职事件加以法律制裁。”(注:《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 年10月第1版,第49、167、152页。)第四,要改善干部制度。列宁认为,国家机关改革 的关键在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只有挑选出一支高质量的干部队伍,才能保证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的执行,才能充分提高办事效率。他提出“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选拔 干部的原则。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干部队伍的作用,防止他们变成官僚主义者,列宁认 为,“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对干部的考试、考核、奖惩制度”(注:《列宁全集》第36 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154、588、150页。)。

4.在文化上,列宁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全体人民思想觉悟和 文化水平,为广大群众参与国家的管理和监督创造条件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就在探索如何进行国家管理。列宁开始设想普遍吸收 所有的劳动群众来管理国家。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完全战胜官僚主义。但是,列宁很快 发现这是不可能的。由于广大劳动者文化水平的低下,“苏维埃虽然在纲领上是通过劳 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而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 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注:《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 年7月第1版,第156页。)。因此,要克服官僚主义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 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列宁认为,提高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早在1919年3月 ,列宁说:“我们深深知道,俄国文化不发达是什么意思,它对苏维埃政权有什么影响 ;苏维埃政权在原则上实行了高得无比的无产阶级民主,对全世界作出实行这种民主的 榜样,可是这种文化的落后却限制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并使官僚主义制度复活。”(注 :《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2版,第154、588、150页。)因此, 列宁认为,“提高文化水平是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注:《列宁全集》第42卷,人民出 版社1987年10月第2版,第195页。)。其次,在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以 普及和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宗旨,开展了一场全民族的识字运动,大力进行扫盲教 育。列宁认为,“要克服官僚主义,需要有千百万个措施,需要每个人都识字……”( 注:《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10月第2版,第351、259页。),要在全民 族中间进行文化革命,让全体劳动人民群众每个人都有文化,从而为群众直接参加国家 管理提供条件。为此,列宁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开展扫盲运动,建立了新的国民教育制 度,规定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明确提出目标;保障教育投资,特别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 的建设。这就为不断地克服官僚主义准备了条件。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在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中,不仅深刻地揭示了官僚主义的危 害、产生的根源,指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的大问题,必 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提出了消除和克服这种祸害的根本途径和 各种举措,为苏维埃国家机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建设 ,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认识、反对和克服官僚 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是一个长期实行封建官僚制度,民主法制传统很少的国家,也是在政治、经济、 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虽然新中国建立后,从根本上消除了官僚 专制制度的统治,但是官僚主义的思想意识仍然长期存在,官僚主义的作风在党和国家 机关中,在党的政治生活中还以不同形式存在着。回顾和学习列宁的实践及其思想,可 以得到以下启示: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反对官僚主义的首要问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反官僚主义 的全过程

官僚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这就是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本位”意识 。根除官僚主义滋长的思想基础,要从加强教育、提高觉悟入手,使党员尤其是领导干 部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 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端正指导思想,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坚持实事求是, 立党为公,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了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切实当好人 民的公仆,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像江泽民总书记强调的所有党员干部必须真 正代表人民,而不去用权谋取私利,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密切联系群众是反官僚主义的核心问题,要把党群关系的改善作为检验反官僚主义 成效的主要标准

反对官僚主义,一定要抓住核心问题,这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 良作风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根本路线。全党 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 前,密切联系群众,就必须对官僚主义进行坚决斗争,决不能姑息迁就。马克思主义执 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与党的性质、宗旨、使命是根本对立的,它违 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符合我们党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官僚主义的滋长 蔓延,妨碍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国家政权机关的工作效率,不同程度地侵害 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特别是那些欺压群众现象严重的地方 ,必然造成党群关系的紧张,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群 关系改善,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我们党就坚如磐石,兴旺发达;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紧 张,甚至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就会一事无成,甚至将影响到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因此 ,要站在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重视党群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制度建设是反对官僚主义的关键问题,要把加强法制、推进改革和加强监督作 为消除官僚主义的重要保证

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它的作用在于建立健全一套管用的制度和机制, 使党的领导行为纳入按规范和法制运行的轨道,把个人缺点对党的领导的影响和干扰降 低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高效化。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建 立健全一整套管用的有约束力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 效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现在我们党已有6400多万党员,制度建设对 我们这样一个大党来说,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这样既可 以有力地约束那些任意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官僚主义,又可以为人民提供同各种破坏民 主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官僚主义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武器。其次,要推进机构改革。精简 机构,这是堵住官僚主义源头的重要步骤。这就要求政府职能、机构设置、管理方式和 领导作风等有相应的转变,由过去单一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 转变。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因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而造成的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等问题。再次,加强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健全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解决官 僚主义问题,根本在于强化一套完善的、系统的和操作性强的干部监督和管理体制,大 力加强基层组织、党员和群众以及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党的领导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 享有权力的主体,包括专门的监督机关,都处在有力的监督制约之下。只有如此,才能 彻底铲除官僚主义赖以滋生的体制性土壤和条件。

4.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问题,要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和领导水平作为反官僚主义的重要措施

科学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是提高领导者工作效能,克服官僚主义的重要条件。改进 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就是要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党的领导干部不参加 各种名目的应酬活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最根本的就是要 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在集中的同时发扬民主,要把集体领导同个人分工负责 结合起来。坚持集体领导原则,是防止造成领导者独断专行的官僚主义的一项重要措施 。建立各项工作的个人负责制,就是让每个人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这样,整个党政机 关工作中许多推诿拖拉、无人负责的官僚主义现象就可以得到避免。改进领导方式和工 作方法,就是要提倡在认真学习研究上级指示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本地的实际情况 ,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脚踏实地地组织实施,把握工作的主 动权。只有在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才能真正战胜官僚主义。当前,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就要在深入了解民情的 基础上,推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只有把执政水平和领导 水平的提高建立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上,建立在走群众路线的基础上,建立在 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机制上,才能把反官僚主义的任务抓出实效来。

收稿日期:2002-01-22

标签:;  ;  ;  ;  ;  ;  ;  

列宁反对官僚主义的实践及其启示_官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