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人民医院 421400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胆囊炎病患在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常见问题,并总结相关手术技巧。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胆囊炎病患共80例,按照所行不同术法分组:行腹腔镜术的40例患者在研究组,行传统开腹术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并总结手术技巧。结果:就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病患可借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现有效治疗,医师应掌握相关手术技巧,以此来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手术技巧;常见问题
急性胆囊炎在临床中极为常见,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病趋势,其原因除了人们在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上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还有人口老龄化这一重要因素。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又可以分为造瘘术、腹腔镜切除术以及开腹切除术等[1]。其中,尤以腹腔镜术因其微创、简便的优势获得了极为广泛的应用。然而,腹腔镜手术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操刀医师更需要掌握一些手术技巧,本文试对此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急性胆囊炎病患共80例,按照所行不同术法分组:行腹腔镜术的40例患者在研究组,行传统开腹术的40例患者在对照组。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76岁,平均(55.31±10.94)岁;伴发高血压者12例,伴发糖尿病者23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最小者33岁,最大者77岁,平均(55.62±11.03)岁;伴发高血压者11例,伴发糖尿病者24例。两组患者就上述资料而言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为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之后在右侧腹直肌处取切口,在顺行、顺逆结合两种方式中择其一进行胆囊切除。若造影中发现胆结石,则同样以开腹手术剖开胆总管进行取石操作。
为研究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的具体手术操作为:①术前准备:咨询患者的相关病史,并为患者做好各项术前体检,检查生化全项与三大常规,借助X光机进行胸部摄片,借助B超扫描患者的肝胆胰三个脏器。若患者有黄疸病史,并在体检中发现胆红素异常或存在黄疸现象,则要为其进行药物保守治疗,待其缓解之后行内镜鼻胆管引流[2]。②术中操作:为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采取气管插管操作,于患者的脐部、右侧肋缘下以及剑突下穿刺,取观察孔与操作孔,并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患者腹内以建立气腹,保持气腹压力为12mmHg左右。探入腹腔镜与超声电刀,对腹腔内的脏器与病灶区进行探查,将腹腔内的粘连进行钝性分离。之后将胆囊三角分离开来,游离胆囊动脉,并将动脉近端以钛夹进行封闭,以电钩实施电凝并将其切断,使胆囊管分离,再以钛夹紧贴胆囊壶腹将胆囊管夹闭,使用输液器软枕在该处穿刺,向胆道中推注30%的泛影葡胺共40mL,在胆总管0.5cm处将胆囊管夹闭,进行X线摄片。由操刀医师观察影片,查看是否存在胆总管结石:若有则以腹腔镜继续行引流术,并在30~90日内再次造影检查,若结石消失则拔管;若无则继续以电钩等设备将胆囊管切断,将胆囊剥离,并以纱布对胆囊床与三角区进行擦拭,以检查是否存在渗血或渗胆汁现象。术中将引流管置入小网膜孔,并在右侧肋缘下将积液引流出来,之后关腹,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等均为本研究观察指标,文中对其进行组间对比,以明确两种术法的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7.0加以检验。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值加以检验。计量资料行( ±s)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计算为P<0.05,则表明分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3 讨论
腹腔镜切除术对于急性胆囊炎来说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术法,其优点为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目前可谓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术法。在腹腔镜切初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医师因手术技巧不熟练而发生的患者脏器损伤以及因此而诱发的各种并发症[3]。因此,对于腹腔镜手术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医师对手术技巧的掌握。具体的手术技巧如下:
首先,术中对胆囊的正确游离是最经常面对的问题,术中医师应对胆囊壁发生的血肿、渗液进行准确的观察,对胃肠组织与胆囊之间形成的包裹三角区的粘连,要沿着胆囊三角以电凝钩、吸引器以及分离钳进行钝性分离,分离顺序为:胆囊周边的粘连→大网膜与肝脏的粘连→浆膜与胃肠侧的粘连,术中注意不要损伤到胃肠[4]。
其次,术中应选择正确的术式来避免胆囊出血,一般而言,顺行方式可以减少胆囊的张力。术中使用电凝钩分离胆囊浆膜的时候,若肝脏出血则可以对其电凝止血,操作不要过度牵拉,以免造成难以制止的大出血[5]。
最后,要注意对引流管的放置,其放置方式必须便于炎性渗出液的流出,更要便于临床观察,以预防患者发生腹腔脓肿或膈下感染。
本文中的研究组患者便是在实行腹腔镜手术的同时切实地执行了如上手术技巧,因此不仅在术中出血量上远远少于实施开腹手术的对照组(P<0.05),其术后并发症率更是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重视术中常见问题、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对于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的重要性。
结语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优选腹腔镜切除术,该术法不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更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若在术中基于常见问题运用手术技巧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寒晖.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4,20(04):10-11.
[2]李懿,张晖,尚晓云.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问题和手术技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48-49.
[3]管明,张冰,陈焰,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问题和手术技巧探讨[J].云南医药,2013,34(02):111-113.
[4]何志勇,洪秀宇,张立清.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技巧探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04):450-451.
[5]张世祥,贾兴梅,李天山,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206-208.
论文作者:陈浩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胆囊论文; 胆囊炎论文; 手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患者论文; 技巧论文; 切除术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