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 621000
摘 要: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培养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根据当前教育现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就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雅慧人格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学校教育 传统文化 传承
一、我校对传承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一个民族而言,这根本和泉源,就是民族的传统和精神,而文化既是民族传统的表征,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能在历史的长河里绵延数千年而从未中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的“根本”和“泉源”,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既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生存发展的支柱、身份归属的标志,也是维系民族繁衍和繁荣的最深沉的力量。从历史角度看,无论是煌煌上古的神话传说,还是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文明”,既为我们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博大丰厚的滋养,也对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了独特而重要的源流。而在今天所面临的世界文化格局、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负责任的大国,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增强文化自立,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话语权,我们既需要民族复兴,也需要文化自信。某种意义上说,民族复兴的最基本动力就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的根基和优势,就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她是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名片,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力支撑。但非常遗憾的是,传统文化在学校的弘扬和传承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基于种种原因,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还没有形成学校的自觉意识与常态行为;另外一方面,“E时代”的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缺乏、兴趣不浓,他们对传统美德、传统节日、古典名著、诗歌词赋、成语故事、国画书法等,远不如对新鲜外来的洋文、洋节日、洋快餐、日韩明星、流行音乐、网络游戏有兴趣。或许正因如此,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时,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核心素养”所特别强调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正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一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人类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的代代递交,是一代代人个性和人格的习得和养成。学校是培养和造就一代代新人的主战场,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育是立国之本”,陶行知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学校要真正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必须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熏陶少年儿童,培养他们宏阔的视野、博大的情怀、健全的人格、独立的精神,为之一生积淀深厚的学养。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如薪火相传,代代不熄,我们的民族也才能经历时代风雨,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二、我校传承传统文化的策略和路径
1.“国学圣园,雅慧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引领。
“国学圣园,雅慧教育”是我们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逐渐清晰的理想,我们把三个校区分别命名为“雅园”、“慧园”和“巴学园”,“植养典雅气韵,奠基智慧人生”成了统领三个校区的精神灵魂。我们沿着最初设定的“小学养灵性,国学传大道”的路径,不断实践“在雅园,做雅师,育雅生;在慧园,做慧师,育慧生;‘雅慧教育’氤氲巴学园”的教育追求,力求将传统文化植根于儿童的血脉,这一理念现在已经成为我校4000多师生共同的文化价值。
2.“三高团队,雅慧教师”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组织保证。
为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通过学习考察、分析研究、反复酝酿,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我们提出了以“高品位、高质量、高效能”为目标的“三高团队管理模式”,变行政领导对口的单线管理为立体交叉管理,形成了高效、务实、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与此同时,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分批有序地将教师“送出去”学习培训,也常态化地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请进来”,并立足学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造就了一大批“雅慧教师”。目前,我校教职工人数达100余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区级骨干教师10人。作风过硬、政治坚定的管理队伍,业务精湛、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成为我校弘扬传统文化的可靠保证和重要支撑。
3.“书香校园,成长乐园”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为学工场。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我们深切觉得,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重要阵地,温馨、雅致的学校环境可以陶冶情操、激发性情,更能给人以良好的渗透和启迪,因此我们致力于将学校建成“成长乐园”、“书香校园”:五彩的校门如一道绚丽的彩虹,预示着慧园师生多彩的圣园学习生活;“朗润园”里绿叶扶疏花木飘香,大型石壁浮雕端庄厚重;每天上下学必经的“通慧路”,脚下的诗词歌赋既充实着大脑,又浸润着儿童的身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基于“把最美好的东西送给最美丽的童年”的理念,我们独具匠心地设计制作了综合体式建筑——“童年梦工场”,让学生以独特的方式阅读各个历史场景所代表的故事,真切地梦幻般地去触摸世界文明,领略伟大的人类创举,感受别具匠心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美感,同时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要义不谋而合:雅慧儿童地球村、泰迪熊博物馆(世界馆、中国馆)、天空之城、雅慧书馆、梦想剧场、数字生活馆与科技创想中心等场馆,对诸多传统的、现代的文化精粹,作出了生动立体的呈现。
阅读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重要途径,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我们首先是提供书籍,保证有书可读,一方面,学校投入数十万元不断添置各类新书,充实了图书阅览室;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师生日礼物、表彰奖励、专业学习时积极为老师送书。其次是全天候开放图书阅览室,组织老师学生轮流进室阅读,让学生把书借到班里读,带回家中读,扩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是开展校级读书拓展活动,我们把每年的4月12日和10月12日定为校园书香节,并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这一天全校不上课,老师和学生都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在阅读里幸福着。第四是加强宣传,学校在醒目位置张贴“书香润泽童年,阅读丰富人生”、“在阅读里幸福童年”等标语,响亮提出“益智明理——我们爱读书;良师益友——我们读好书;行万里路——我们多读书;学海无涯——我们勤读书”的主张。第五是成立教师读书沙龙、学生读书社团等自由组织,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自由的阅读或交流活动。第六是实施奖励,树立起读书活动的先进班级、优秀辅导教师和优胜学生典型,推动学校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大量的阅读活动促进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教育浸润,教学实践”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
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而不是截然分割,这已经成为我校传承传统文化的最重要原则。
(1)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渠道。
我们特别注重在语文、数学、科学、美术、书法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将传统文化与知识、技能、情感相融,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谦谦“君子”,扬堂堂正气。
(2)始终把教育活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我们坚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主题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如“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缅怀先烈、珍惜现在;“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等。
(3)通过社团活动更好践行、内化、弘扬和传承文化。
学校成立了多种学生社团:茉莉花管乐队、国学吟诵社、舞蹈队、武术、国画、书法、刺绣、茶艺等,它们对传承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7年“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诵读经典成果展评活动”中,我校国学吟诵社的《游子吟》获绵阳市一等奖。在四川省第四届管乐大赛中,茉莉花管乐队荣获小学组一等奖,是绵阳市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学校。我校教师生以优美的风姿亮相于绵阳市首届“吟风颂雅、继绝传薪”活动,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激发了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4)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常态和自觉。
学校广泛开展书法评级活动、汉字听写大会、作文评星、成语大赛、古诗词背诵、经典诗文比赛、传统故事宣讲等活动,将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和效果综合评定出等级,记入学生成长发展记录袋。
(5)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我校依循儿童认知规律,整合传统文化经典,开发了校本课程《向着明亮那方——童子诵》,让学生系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每班确定班级阅读成长计划,学生学年阅读计划,倡导师生共读,创设书香班级;学期末评出“读书之星”、“书香班级”、“教师阅读之星”“十佳讲故事能手”;开设传统经典导读课、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读书论坛,以“乘着阅读的翅膀飞翔”为主题的阅读颁奖音乐会,将传统文化与经典音乐相结合,既是阅读的盛典也是美育的培养;传承传统文化与社区互动——春节学生把春联、传统节目送到社区,也请社区老军人、老先生到学校讲传统故事、讲过去的岁月;运用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现代教育技术,更高效、便利、快捷、多渠道、多样式地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更好地植根、生长。
三、传承传统文化的体会与困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多年来,因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现在的火炬实验小学,绿草绿树碧碧茵茵,书声琴声朗朗铮铮,社会誉之乐园;“诵经典诗文,品古文精华,积智慧品行,做谦谦少年”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惑和问题:一是如何对浩如烟海的传统经典文化作出最准确的取舍和最有序的组合;二是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质的测评并充分发挥其导向功能;三是如何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这些都有待我们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去探究和实践。
问题存在的地方,就是我们出发的地方,很多时候,往往是疑惑带领我们走向远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儿童雅慧人生”,在我们自觉认定和选择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李浩 《学校教育在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价值探究》.商业文化。
[2]胡宇红 《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3]张岱年 《中国国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
[4]绵阳火炬实验小学系列校本教材和相关资料。
论文作者:陈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校论文; 传统论文; 学生论文; 绵阳市论文; 文化论文; 民族论文; 《教育学》2018年8月总第1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