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村干部公正品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江西省W县Z镇为例论文

新时代村干部公正品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以江西省W县Z镇为例

廖运生

[提 要] 村干部公正品质与农民获得感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Z镇的几个乡村,了解到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公正品质短板。一是源于该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较为落后,二是倡导培育村干部公正品质的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整体提升村干部公正品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以“自治、法治、德治”教育为牵引,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为重点,以大力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环境为基础,以不断促进村干部公正作风建设为抓手。

[关键词] 村干部;公正品质;乡村振兴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新时代乡村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三农”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乡村社会公正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因此,了解乡村社会公正状况以及村干部公正作风,对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倡导培育村干部公正品质的重要性

(一)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需要

村干部是国家基层权力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作风是否公正关系到乡村社会的道德水平。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为“官”者的公正要求是一贯明确、一以贯之的,比如“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古训称“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即官员的道德品质应是老百姓的表率,否则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有序。我国传统社会公正品质在今天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依然对乡村社会干部道德践行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进一步从矿里范围来看,金矿化的有利突变,主要是娟英岩化以及黄铁矿,这两种主变过程较为明显的较为强烈时,可以看到石英脉落的穿插现象,则表明该地区深部存在有盲矿体。越是靠近矿源层接触带,则矿物质越丰富集中,更易形成富矿体。

(二)加强党风政风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对干部公正品质的要求也有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邓小平同志谈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时强调:“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2]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立政德”,要义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5]他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6]可见,乡村社会干部践行公正品德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三)提升精准扶贫质量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深入开展和国家扶助力度加大,扶贫领域出现的不公正问题令群众有较大意见,直到实施精准扶贫以后这种局面才开始得到扭转。但是精准扶贫工作中仍然存在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上的违法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一些地方虚报冒领、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乡村两级”,“苍蝇式腐败,虽然可能是单个案件金额不大,但危害不可小视。”[7]据报道,在2018年仅山东省查处涉农和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7643起,处理10002人。[8]这表明重视村干部公正品质的培养,对于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提升精准扶贫质量至为关键。

当问及“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落实到位”情况时,受访者中选择了“全部落实”的受访农民占20.2%,选择“部分落实”的受访农民占52.8%,而认为“没有落实”的农民占11.9%,还有15.0%的农民认为“不清楚”。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必须“全部落实”,这是政治纪律要求,也是一条不能触及的带电高压线,但是选择“部分落实”“没有落实”的农民占到了受访者总数的六成多,这说明村民们对村干部的信任方面存在问题。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1.受制于乡村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公正观念属于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一个群体、一个人的公正品质与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状况有密切关联。本文调查走访的W县Z镇D村和R村,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农村,人们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少部分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村集体的集体经济不足五万元。这两个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和小孩留守在家。文化方面,村里除了按时安排放电影之外,几乎没有集体文化活动,妇女们聚在一起打麻将、老年人多聚在一起聊天话家常。因为这两个村都不是贫困村,精准扶贫的任务较小,村干部这方面的压力不大,当前他们主要任务是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二、农民视域中村干部公正品质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宋依佳在致辞中指出,在桃浦地区转型发展中,临港和华谊发挥了国企先行的表率作用。希望双方坚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招商,共同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的新亮点、产城深度融合的新典范;充分发挥市区两级联动、国有企业协同、区域化党建的优势,加快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树立国企参与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

2019年1月,笔者在江西省上饶市W县Z镇的几个乡村走访调查。W县地处江西省东北中部,位于上饶市中部西侧,下辖6镇6乡和2个管委会。Z镇D村和R村经济发展较为薄弱,近几年来主要抓农田水利、公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D村和R村的村干部都是5人,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9岁,平均年龄46岁。他们的学历情况是:5人初中,3人高中,2人大专(一村一名大学生)。这两个村都是典型的留守村庄,青壮年多外出务工挣钱养家,而老人与妇女主要在家务农和带小孩。

受访村民中认为“村干部工作对自己的利益影响很大或较大”的人数分别占16.6%和29.5%,也有14.1%的受访村民认为村干部对自己的利益“没有影响”。在问及“村干部在处理集体利益时是否讲公道”时,受访者中选“很公道”占8.2%,选“比较公道” 的占了35.7%,选“一般”的为35.7%,而选择了“比较不公道”的受访者占了17.1%,还有3.1%的农民选了“不了解”。总体而言,近八成的村民对村干部公正作风是比较认可的。关于“村干部在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的公正表现”的问题,受访村民中选择了“非常注重”“比较注重”的人数达到一半多,而认为“一般”程度的达四成,选择“不注重”的受访群众不到一成。可见,村干部的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认可。

(二)乡村社会公正状况总体判断

当问及 “乡村社会人们交往中处世公道的重视”时,有52.5%的受访农民认为“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还有40.5%的受访农民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有不足一成的受访农民认为“不重视”。问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社会公正水平的变化”时,有18.6%的受访农民认为比十八大以前“提高很多”,而59.1%的受访农民选择了“提高一些”,选择“差不多”和“不了解”的受访农民占了22.3%。这表明七成以上农民感受到了党的十八以来乡村社会公正建设的长足发展。

(三)村干部与群众关系的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干部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通过调查发现,受访村民中认为“村干部和村民地位差不多”的占到了45.1%,而认为 “干部更受人尊重”的受访村民有36.3%,不过也有16.6%的受访村民认为村干部“高高在上”。总体看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干群关系的平等化、正常化是主流。当问及“村民对村干部能力的评价”时,受访村民中认为村干部能力“一般”的占42.5%,认为村干部能力“差”的占13%,不过也有四成多村民认为村干部能力“比较强”。

(四)村干部工作公正作风

本调查在上述两村中深度访谈了25位农民,发放了15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1份。考虑到被调查的内容是与利益相关的话题,而一些被调查者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问卷是以调查者读问卷题目、被调查者回答的形式完成的。其中调查的男、女占比分别为61.3%和38.7%。18—35岁的共有20人,占比为13.5%;36—50岁的共有47人,占比为31.2%;51岁—65岁的共有61人,占比为39.9%;65岁以上的共有23人,占比为15.3%。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村民对乡村社会公正状况的“认知评价”、“问题表现”、“原因分析”和“解决之道”。

1.2 方法 使用美国 GE Voluson730、E8、E9、E10彩色超声诊断仪,首先对胎儿进行系统的产前超声筛查,心脏部分观察四腔心切面是否有冠状静脉窦扩张,向上平移探头显示三血管气管切面(3VT),在肺动脉左侧是否有异常血管存在。随后向左侧及头侧稍稍偏移探头,主动脉弓三分支前方,观察是否有一条斜行的静脉血管(即左无名静脉)存在,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同时加上CDE(彩色多普勒能量技术)。

(五)村干部执行利益纪律的公正问题

其实,花瓣表面并非我们肉眼看上去那么光滑。不知大家对花瓣上的小水珠是否有印象:这些小水珠好似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小水晶球,吸附在花瓣上,轻微地抖动并不会使它们滑落。这是因为花瓣表皮细胞有许多突起,且细胞表面覆盖着的蜡质层会形成一个疏水界面,防止水填充进这些含气的空间。

(六)乡村社会治理的村干部公正体现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Tony Buzan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高效率地表达思维轨迹的思维工具。近年来,思维导图被引入教育教学体系,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与工具之一。在方剂学课堂教学结束后,由教师示范、引导并督促学生对本学科知识在预习、上课、复习、习题、总结、考试6个层次上建构和使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在6阶段中习得的知识、能力、经验、教训都得以提升,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七)村民们对村干部不公正做法的回应

当村干部对待 “公共利益”、“他人利益”和“自己和亲人利益”存在不公正做法时,被访村民的行为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图可知,第一种情况是当村干部侵害“公共利益”时,受访村民中选择“向上级反映”的只占15.5%,采取“当众批评”的受访村民也只占15.5%,合计占到全部受访村民的三成左右。有四成的受访村民只是“背后议论”而已,还有近三成的受访村民“不表态”。第二种情况是村干部侵害了“自己或亲人的利益”时,有占五成的受访村民会采取 “向上级反映”和“当众批评”方式的。但是,在第三种情况即村干部损害“其他人利益”中,只有一成的受访村民会“提出批评”,而有近四成的受访村民选择“不表态”。

三、讨论与思考

(一)村干部公正品质不足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补齐乡村社会发展短板。近年来,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计划,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要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必须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工作队伍,因此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的原则下涵育村干部的公正品质,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任务。

在调查中,当问及“村干部能否公道处理村民矛盾纠纷”时,九成的受访村民选择了“村干部会及时处理矛盾纠纷”,其中认为处理结果是“很公道”和“比较公道”占了七成,也有二成的群众认为“有所偏袒”。我们在访谈中,感受到行使调解员角色的村干部在处理村民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是有经验的,在村民中也还是有威信的。当问及受访村民“当前乡村最突出的公正问题是什么?”我们列举了“农民土地权益受侵害”“惠农补贴落实不到位”“乡村基层干部以权谋私”“黑恶势力横行”“遴选贫困户”“留守老人无人管”等六项,请他们选出最突出的三项。根据受访村民的回答按选择频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惠农补贴落实不到位”、“留守老人无人管”、“遴选贫困户”。假设村民认为上述问题是真实的,那么村民们会采取什么方式对待村干部的“不公正行为”,这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话题。

2.受制于根深蒂固的乡村信任关系。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指出,一个人的公正品质形成和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权威道德形成阶段,二是社团道德形成阶段,三是原则道德形成阶段。在第一个权威道德阶段,主要是培育孩子对父母服从的公正品质;在第二个社团道德阶段,主要是培育担当社会团体角色的公正品质;第三个原则道德阶段,主要是培育据于公正原则形成的公正品质。这三个阶段的公正品质是通过螺旋式上升形成并发展的。[9]本文调查的两个村,总体看这里受访村民主要是处在社团道德阶段,通过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来维系他们的角色,构成乡村社会“德治”基础。这两个村的村干部多是中年人,年纪四十、五十多岁,而其中担任书记和主任的干部其任职时间最短的都有10年以上,他们阅历也比较丰富。因此村干部在村里是名副其实的熟人中的“能人”。村干部“熟人”加“能人”的权威性,成为乡村治理中“自治”的重要动力,是村民们倚重村干部主持公道的心理基础。

3.受制于乡村法治制度建设不健全。乡村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文化和素质偏低,关于村里的大事情具体怎么做,村干部少有与他们事先商量。如被村民问起,村干部只须用“是”与“否”的简单答复就可以搪塞过去。在没有公开的情况下,乡村社会容易滋生出腐败的温床。比如在处理涉及集体利益时,村干部会打擦边球满足私利。在乡村法治制度建设不健全和缺少法治文化的背景下,村民们认为向上级举报村干部是很幼稚的做法,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结果还得罪了村干部乃至损毁了乡村熟人关系。

(二)村干部公正品质培育的实施路径

1.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理念。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村干部要提升政治站位,努力把自己培育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中的合格成员。这是时代赋予村干部的责任,也是乡里乡亲对村干部履行好公正角色的期待。村干部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关键在于努力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产业,把集体经济搞上去。只有村集体经济有资产收入,村集体可以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村干部在乡村社会的影响力也会大大提升。为解决当前乡村 “自治”的短板,村干部要在上级部门强力领导支持下,从增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权利公平等方面着手,增进广大乡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动性。当前村干部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在解决农民增收难、农村空心化和乡村治理失效问题上着力,让村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环境。乡村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流动性比较小。如何让村民们摒弃 “找熟人好办事”等旧思想旧观念,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发挥村干部公正品质起到基础性作用。在新时代村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工作动力,多考虑如何满足村民对公正、平等的需求。因此,村干部要主动让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工作,如开展视频村民大会,听取外出务工青壮年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增进大家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本次会议主要就消费需求与产业政策,新时期如何推进消费升级,改革开放40年中国消费发展变迁回顾和展望,个性化消费与供给侧,改善居民消费与新时代经济发展,场景消费——新阶段、新范畴、新命题等多个中国消费转型期最敏感的话题,进行了详细解读和讲解。

3.依法依规促进村干部公正作风建设。在调查中,村民回答“乡村社会产生不公正问题的原因”时,37.7%的受访者选择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33.1%的受访者认为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选择“惩处力度不够大”的占到16.4%,选择“规章制度不落实”和“宣传教育不够到位”的分别为9.6%和6.2%。这说明提高村干部的公正意识,一方面要通过自我教育的自律手段,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运用他律手段。比如,在村干部选拔任用上,既要重视干部个人的能力,也要重视他是否具有公正品质。吸引更多有才能、有责任心、有事业心的年轻人来到农村“两委”工作,为村干部注入新活力。只有人才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对办事公道的干部要多采取奖励措施,对违反规章制度、以权谋私的干部则要给予相对应的惩罚。同时,上级部门也要着力提高村干部的公正待遇,让村干部有被上级认可、被村民尊重的感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江泽民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N].人民日报,2018-03-11(0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7]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8-02-12.

[8]潘俊强.大数据助力扶真贫真扶贫[N].人民日报,2019-3-20(11).

[9][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何包钢,廖申白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作者简介] 廖运生(1974—),男,江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乡村社会公正建设。(江西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中农民主体意识培育研究”(19YJA710022);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十八大以来公民正义感培育经验及其启示研究”(18KS09)

[责任编辑:上官涛]

标签:;  ;  ;  ;  

新时代村干部公正品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以江西省W县Z镇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