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_顾晓慧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_顾晓慧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 158100

如何进行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是我们高中老师不能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兴趣和成绩。高一学生暴露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大方面:即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学生在计算方面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初中对学生要求降低,练的少,降低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有很多学生(不占少数)要么不准,要么很慢。例如,在解题过程中,得到的方程一般要化简。通常情况下计算有点难度的,老师给做一下板演,简单的一带而过。而我们这一届高一学生不行,包括重点班的学生在内,老师都要做细致讲解,而普班的学生有很多连移项后合并同类项这样简单的问题还要给时间体会或者做更细致讲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几个高一老师也探讨过:

1.我们这一年全市高一新生生源比往年少了1800多人(这与中国的传统有关,属羊的多,十羊九不全,这一年生孩子的少),生源少了质量就降低了。

2.义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动手能力差,看老师做,自己不做,计算能力下降。比如说,根式运算和指数运算,复习时,学生对运算规则掌握的比较好,但是到了计算时速度慢,计算不准确这些缺点就暴露出来,主要是初中练的少,不熟练,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对学生加强训练,多动手,例题讲解,放手让学生做,养成好习惯。

计算能力差再一个体现就是基本的技能、技巧、方法没有掌握,举个简单的例子,求斜率:好多同学不知道先化简约分、再求结果,这种简便运算是小学生的基本技能,没有掌握就加大了计算量,速度就慢。再比如解一元二次方程有求根公式,但我们很多时候用十字相乘,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对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学生还比较熟练,但是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很多同学就不会用十字相乘。而给二次函数解析式配方,求对称轴,学生更是有很多不熟练,有的根本不会(我这里说的是学习成绩相对中等的学生群体)。因为中考二次函数只剩下一道小题了,老师也就不领学生练很多了,学生不会、不熟练是自然的。大家都知道二次函数在高中数学中所占的地位,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各种计算都要熟练,包括韦达定理的熟练应用,而初中对学生的要求却降低了,这就给高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老师只得拿出两节课甚至三节课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

学生计算能力低还有一个主观原因就是自己不重视计算,认为有思路就行。因为初中题一般不深,有思路就能算,不必浪费时间。而到了高中则不然,老师可以举例说明计算的重要性,转变学生的观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思维能和思想方法方面暴露的问题

1.由于初中知识掌握的不牢、不熟练导致思维能力跟不上和解题方法不够好。上面提过有关二次函数的问题就是一个例子,由于学生掌握的不熟练,解题没有思路。再比如,必修2中解析几何部分,给出直线方程和圆方程求弦长,在老师不给讲解的情况下,多数学生(超过九层)都是先求交点然后利用两点距离求弦长。只有极少数人想到求弦心距利用勾股定理求弦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初中对圆的要求降低,学生应用起来不熟练,用方程能解决,哪还想到几何方法,能力自然也没有大的提高。由于老师多数从高三下来,讲的快,认为是小菜一碟,而多数学生跟不上,所以老师必须细致、耐心。遇到一个知识点问一问学生学没学,没学就给介绍一下,比如立方差、立方和公式等。

2.由于初中高中考虑问题思维方式和侧重点不同: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复杂,导致一些同学不适应。这个大家都有体会。这种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必修1里的函数和必修2里的立体几何。函数是培养学生抽象能力的主要部分,对学生的抽象能力要求比较高;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能做的就是尽量地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多举一些实际的例子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立体几何部分要逐渐加强学生空间想象力,教师多用模型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有关思维问题是多数学生有思维惰性,使得能力得不到提高或是提高得慢。我们老师都注意到,有很多学生平时上课注意听,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还做做练习册。挺用功,可是成绩提不上来。学生自己也很脑火,上课一听就明白,课下做题就不会。其实主要原因是学生没及时地总结,体会所学内容,知识没有得到真正的消化吸收。初中数学内容浅、少,老师领着做大量的同步练习,很多学生机械地记住了方法也能得高分。到了高中内容深而多,老师领着练习的时间少,这就要求学生认真体会、总结所学内容,使得所学知识真正化为己有。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体会所学的内容和方法。有些学生不会体会,老师可以做指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或者在知识传授上,尽量以学生“生成”为主,老师讲授为辅,加深学生在脑海中的印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学习数学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爱学数学,在初中就不爱学数学,高中数学这么难,就更不爱学了,这种状况对老师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是要求老师专业教学水平高,学生服气,佩服老师。二是要求老师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忽悠、哄”,即稍加夸大地表扬、鼓励,再加上适当的威逼利诱等。

总之,在小学、初中对学生的要求降低时,而我们对新课标不太摸底,又不大敢降低要求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细致、耐心地对学生初中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为学生学好高中知识作好铺垫。

论文作者:顾晓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论文_顾晓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