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论文_徐永生

衢州建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324400

摘要:教育部于2006年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目前该专业的各方面建设尚需完善 本文结合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和实践 对该专业建设过程中的师资培养与队伍建设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培养目标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技术和自动化 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 针对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及其专门人才的匮乏 教育部于2006年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实际上 我校于2002年在全国就率先于自动化专业中开设了楼宇自动化专业方向 于2007年在本科专业中正式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实践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教育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制定原则 并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 将我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基础扎实 知识面宽 综合素质高 能力强 有创新意识 具备执业注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领域的方案制定 工程设计 强弱电设备安装 调试 运行 工程建设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 信息处理等领域的工作 并初步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我校本专业的业务培养要求是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 信息获取 传递 处理和利用技术 控制理论与应用 通信原理 建筑环境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 具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分析 设计和一定的开发与研究能力

二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教学指导小组的课程设置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要紧密围绕培养目标 较好地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统一要求与体现特色的关系以及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与加强素质教育的关系等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行多学科交叉背景下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 培养基础厚专业面宽 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具有电 控 计算机 建筑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而且特别强化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的电类课程基础上 增加基于信息获取 传递 处理 利用等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我校通过数年的教学实践 逐步形成了 以建筑环境与设备为对象 自动控制为手段 网络技术做支撑 掌握系统集成是关键 的知识主线 建立了较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共设置了基础教育教学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 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 实践教育教学和课外素质教育模块5个模块 共计65门教学课程 11门课程设计及金工实习 认识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 总体课程的各学期学时分配 学时学分分配如表1 表2所示

三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方案特色

一 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合理性我校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由电气工程 土木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共同建设的 为确保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弱电结合 以3C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 为主要内容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交叉学科的相关背景知识

二 教学模块设置全面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课程按五个教学模块设置 包括基础教育教学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 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 实践教育教学和课外素质教育模块我校的基础教育教学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类系列课程 通修类系列课程 主要包括大学外语 大学体育和计算机文化基础等 自然科学类系列课程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学物理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 通识类系列课程和其它类系列课程 学科专业基础教育教学模块主要包括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控制技术 电器控制与PLC 土木工程概论 建筑环境与设备 建筑电气CAD等课程 学科专业方向教育教学模块主要包括建筑供配电技术 建筑设备自动化 智能建筑网络工程 综合布线 照明技术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 建筑安防与消防工程 现场总线技术 过程控制与运动控制 电梯控制技术等课程 实践教育教学模块包括课程实验 课程设计各类实习 社会调查 毕业设计 论文 军事训练 含军事理论 等实践教学环节 课外素质教育模块根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团队精神 奉献精神 适应社会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所需的知识设置相应的教育环节并取得学分

四 教学内容与学时之间矛盾的解决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交叉学科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广 从而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 在有的学校甚至造成压缩专业课学时或裁减课程的情况 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时 我们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教学内容多与授课学时少的矛盾 第一 各模块中除必修课程外可多设选修课 主要是将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设为选修课 一般设定为少学时 32学时 考核方式灵活 第二 科学 合理地选用教材 裁减或压缩相关课程中的相同内容 第三优化课程内容 合理压缩课内授课学时 增加实验环节 有效利用和规划学生的课余时间 第四 开设开放性实验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五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工程性很强 要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为此 我校通过以下6条措施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一 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加大专业课实验环节和课程设计的比例 实验教学系统由必做基础性实验 选做提高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组成 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增加了设计性 创新性 系统性 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 第二 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 我校近年来投巨资建设了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实验室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第三 拓展实习基地 以相互学习 相互促进为原则我校积极与西安地区建筑智能化企 事业单位联系 加快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第四 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为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 目前已建成三个校企合作实验平台 西安建大 江森自控 VAV实验室 西安建大 北京浩晨建筑CAD软件开发实验室 西安建大 台湾Sonix智能家居实验室 可供学生完成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 第五 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拓展学生知识面 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 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六 加强教师及实验人员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继续执行并强化 教师社会实践工程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促进高水平 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六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高校教育水平提高和高校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 经过几年的建设 我校已建立了由学术带头人领队 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其中 学术带头人4名 中青年骨干教师8人并形成了老带新 新促老的快速发展格局 积极促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科研的全进步 同时 我校建筑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师与企业 科研机构 设计院所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 通过派出专业教师到设计院所国内知名高校进修 参与建筑项的实际设计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等举措 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七 教材建设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材的建设是目前高校专业教育教学需要特别重视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设置时间相对较短 且由于该专业部分内容发展迅速 所以目前该专业缺乏经典教材 且部分教材内容过时 我校按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紧紧围绕培养社会所需求的 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总目标来展开 针对现有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遵循 板块式 多样化 的原则 注重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注重智能建筑技术发展趋势 与时俱进编写质量高的专业教材 目前已编写和在编的教材有 楼宇自动化实验教程 建筑设备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英语建筑设备与工程 建筑电气与照明系统 等多部

八 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校外实践 培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应用型人才 2006年我校与全国楼宇自动化50强 四联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省楼宇自控优秀系统集成商 金正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实习基地 5年来 已经有一百多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本科生在两个实习基地进行了认识与生产实习 实习期间 学生通过参观 座谈 讨论 项目讲授 技术分析 项目规划和参与工程建设等多种形式 深入工程现场 认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参与工程施工和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5年来 学生在实习基地学习并参与工程建设的大型项目有二十余项 涵盖智能大厦 智能小区 机场 公共会堂 体育场馆等多类型的建筑 涉及的系统包括楼宇自控 安全防范 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 综合布线 卫星及有线电视 计算机网络 视频会议 智能照明 设备防雷与接地 综合保安 停车场管理 公共广播 背景音乐 建筑供配电 BMS系统集成等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能力由于各个高校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前身差异较大 且该专业建设目前尚不完善 故对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建设和实践进行总结 希望为同行院校该专业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于军琪 冯增喜 何波 嵇启春 任庆昌. 楼宇自动化特色专业方向的建设与实践 A .2009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2]任庆昌 何波 闫秀英.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A .2009全国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9.

[3]于军琪 孙继武 冯增喜.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A .2009全国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教学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9

论文作者:徐永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  ;  ;  ;  ;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论文_徐永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