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建构生态建筑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为此,文章在阐述基于生态思想生态建筑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生态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渗透,旨在能够更好的促进生态建筑建设发展。
关键词:生态思想;建筑设计;教学模式
在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下,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对周围环境带来了破坏,引发了能源紧张和生态失调问题,其中,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大的行业,因而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建筑行业发展面临更为巨大的资源节约、生态建设责任。生态建筑教育是实现建筑生态化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在各个院校建筑设计领域教学中怎样实现生态化建筑设计成为相关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建筑主要是指将生态学的有关思想和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打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生态理念设计和生态观形成的一个产物。通过有效的生态理念设计能够实现对人和自然关系的有效调节,并结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设计出节能环保的建筑物。
通过有效的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在维持人和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保温、通风等需求。另外,在生态建筑减少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减少建筑行业发展的成本消耗。
二、基于生态思想的建筑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建筑专业教育缺乏
从当前我国建筑专业本科教育中基本上没有涉及到生态思想的建筑设计理论知识,仅仅在研究生学习教育中设置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内容,但是专门研究生态建筑的院校较少,建筑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生态意识薄弱。
(二)生态教育系统不完善
建筑设计课程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无法确保有效的开展生态建筑课程,导致学生不能够通过学习更好的了解生态思想和生态建筑设计的内容。一些对生态建筑设计概存在兴趣的学生也仅仅是能够通过翻阅数据、网络查询等来了解相关知识,知识获取范围和渠道十分有限。
(三)生态建筑设计教学理论和实践缺乏密切联系
从当前我国生态建筑课程设计和教育情况来看普遍存在过度重视教学设计,忽视教学实践的现象。生态建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材料和理论知识是相互区分的,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断层的情况下,学生对建筑知识的理解会出现断层现象,由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深入了解建筑设计理念。
三、生态思想融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一)确定生态节能型建筑设计教学目标
建筑设计专业基本方向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和生态节能技术综合能力的综合型建筑人才,在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建筑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而且还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更多的建筑实施,提升自己的生态建筑设计能力。生态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掌握和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相关的知识。其次,要通过学习增强自己建筑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后,生态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掌握建筑节能、太阳能、建筑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技术,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利用建筑构造原理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能力。
(二)流水式教学模式
建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一般集中在大二到大四这三年,在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建筑法律法规、建筑等课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建筑设计生态思想和有关技术知识,通过流水式的教学来让学生更为全面、详尽的掌握专业建筑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建筑学专业课程学习中,理论课程教师、技术课程教师、建筑设计课程教师彼此之间要密切配合共同打造讨整体式建筑学教学模式。
(三)交叉式教学模式
在生态建筑课程教学中,建筑技术和理论课教师要全面参与到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生态建筑教学多门知识融合在一起,比如在讲授完建筑物理热工知识和光学知识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居民建筑和商业建筑的生态设计中;在声学理论知识讲授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材料的选择、吸声隔声方法、混响时间的计算和应用运用到影院的设计中。通过交叉式教学模式能够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将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物理等课程理论知识巧妙的融入到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建筑学习。
生态建筑设计教学涉及到建筑学以外的多个学科知识,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多个交叉学科的内容,为此,生态建筑教学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学科教学中,结合不同设计题目可以邀请结构教师、管理教师、设备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等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从而能够让学生学习更多有效的知识内容。
(四)总结式教学模式
在每一门生态建筑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都需要为学生安排一个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集中在一周时间内完成这个工作。在这一段时间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生态建筑的设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以往所掌握的生态思想和建筑设计理论知识。
(五)开放式教学模式
从当前生态建筑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采取的仍然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生态建筑知识学习比较被动,无法在生态建筑行业中充分激发起自己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生态建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建筑生态环境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基本中心,在确定生态建筑课程教学主题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紧紧围绕每一主题进行课程的讲授,在小组之间相互观察、相互提问、相互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中完成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开拓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维模式,而且也改变了传统生态建筑课程生硬化的教学氛围,在建筑课程开设的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另外,在大学生态建筑课程开设中,为了能够让对生态建筑学习持有兴趣的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专门设置一个公共选修课程,将生态建筑课堂教学和讲座、计算机模拟、模型现场操作活动结合在一起。
(六)实践教学模式
将生态思想融入到建筑设计教学中对于一些建筑专业的学生学习来讲具备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生态建筑理论,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生态建筑模型来让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结合在一起,之后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生态建筑学教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讲,将实际生活中的条件设计成建筑物拥有很大的设计兴趣和设计成就感。为此,教师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生生态建筑知识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培养和提升学生建筑学习的交流合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态建筑教学多元化、交叉化、开放化的发展要求下,为了能够更好的将生态思想融入到建筑设计教学中,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生态建筑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流水式教学、交叉式教学、总结式教学、自主开放化教学等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生态建筑设计学习,并为建筑行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多能力的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杨. 生态思想融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标准解析[J]. 中国标准化,2016(8x):132-133.
[2]吴鹏,周正. 环境法的生态化思想变革及其理论教学革新.[J]. 绿色科技,2017(19).
[3]郭旭婷.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理论教学研究[J]. 门窗,2016(2):113-114.
[4]卢岚. 社会生态优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变革[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2-18.
论文作者:张琳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学生论文; 课程论文; 教师论文; 思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