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源泉 文章之溪水论文_蔡巧英

生活之源泉 文章之溪水论文_蔡巧英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322100

摘 要: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的积累一直是个关键的问题,我们大胆开辟农村这一广阔的特有资源,学会关注生活,学会体验生活,学会回忆生活,学会提炼生活,多观察,勤实践,善感悟,滤信息,巧妙积累习作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无需推移力”,能达到“中流自在行”,体验习作的快乐。

关键词:生活 习作素材 观察 实践 感悟

习作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无论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广阔、更优质的空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现行的习作教学捆绑了师生的手脚,出现了命题的一脉相承,指导的墨守成规,语言积累的单一匮乏,情感体验及表达的虚假空泛等多方面的弊病。“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已是当前许多学生的心声。

怎样让“炊”丰富起来,不再为难这些“巧妇”呢?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就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够,永远读不尽的书,它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一、学会关注生活——多观察

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习作成功的起跑线。小学生生活阅历少,接触的事情单纯,写作如果不写自己的生活,生搬硬套,只能假、大、空。

1.以课堂为阵地,指导观察方法。从阅读课到习作指导课,从口语交际课到综合实践课,每一堂课我们无不渗透着观察方法的指导,从有序观察到有重点观察,从全面观察到侧重观察,授之以渔。

2.以校园为实践场所,加强观察实践。在校园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练习学生观察能力绝好的载体。十月份,我校开展了集体性的拔河比赛。我带领学生到场地上仔细观察,从赛前的摩拳擦掌,到赛时的坚持不懈,到赛后的独特体验,学生饶有兴趣。写起来的作文也是有声有色,如卢晨浩写的:“时间如沙漏一般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看着我们班和对手相持互不相让的场面,我们这些啦啦队员们更担忧了,我们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恨不得把自己的力量嫁接到他们身上。我班队员也受到了鼓舞,你看,打头阵的同学咬着牙关,憋足了气,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尾巴上的同学索性把整个人挂到了绳子上……”

3.借助社会独特的自然风光,开展自主观察。如我有一名学生,父母承包了五十亩地种植葡萄。每天起早摸黑伺候葡萄,可她却并不听话,还要缠着父母要东要西的。自从跟着父母一起走进葡萄园后,听她妈妈说,在家听话了,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她更是将葡萄园里的一枝一叶、一花一果变成了自己习作的素材,动情动人。

二、学会体验生活——勤实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强烈的好奇心理和动手实践的兴趣,如果我们能把一个个没有生命、枯燥乏味的习作命题转化为一次次生动有趣的生活经历,那么真实的生活情感体验,不正是习作最好的素材吗?

1.创设游戏,感受精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次习作训练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却写不出新意来,题目是“精彩的课间十分钟”,可同学们写的大半是“警察抓小偷”。这个游戏玩得最多,内容规则单一,同学们的习作千篇一律,缺乏生动精彩。为了解决制约习作素材的瓶颈,我们组织讨论,帮助学生创造性增加实践的种类。很快,掰手腕、飞舞的毽子、小卒过河等趣味游戏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在游戏中,他们用心感受快乐,体验精彩,同时也为习作引进了源头活水。有了校园十分钟的游戏实践,学生拓展了思路,从身边和同学间的游戏展开,进一步开阔了素材来源,飞扬的滑板、跳跃的乒乓、我和邻居间的战斗等一系列充满了生活情趣、跃动着学生自己真实生活的素材就此产生了。

2.走进家庭,品味温暖。现在的孩子在家中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不但不会或少做家务,甚至个性脾气乖张,稍有不如意,就发火。鼓励学生做家务,安排自己的生活,既是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体谅,并从而获取劳动技能。经过实践操作,学生获取了第一手的劳动体验,“我学会了……”这成了他们最爱写的习作命题。这样的习作,素材真实,内容具体,有独特感受,充满了生活气息。

3.体验农活,感受收获。农活离孩子们渐行渐远了,在家长的配合下,我们充分利用双休日,搞了一系列活动。走进晒场,跟在家长身后学习收谷子、扬谷子等,内心涌动起“劳动着、快乐着、丰收着”的欣喜;走进菜园,实地观察菜园,了解认识各种蔬菜,学会种青菜等简单劳动,通过施肥、捉虫、浇水等体验那一份沉甸甸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走进果园,近距离地认识各种果子色、香、味,了解它们的开花、结果、成熟等环节,向果农学习修剪、打杈等技术,学到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走进茶园,采摘茶叶,充分学习茶农的采摘、制作等的技艺,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积累一份沉甸甸的生活底蕴。如张哲弘写的《扬谷子》:“飘飘洒洒扬出去的是瘪谷,默默淌下来的都是沉甸甸的谷子,它给予了我一份特别的踏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瞧,多有哲理的思考。

三、学会回忆生活——善感悟

习作是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而人的思想感情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没有对生活的感悟也就谈不上习作了。因而,在对生活的观察之余,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感悟自己的生活。

每天,我们都在上课,听课;每天我们都在同一道路、每一条街道上来回走着;每天我们都和父母、同学、老师见面……然而,这些看似日复一日重复不变的事物,真的都是一成不变的吗?当然不是,这些亲友、同学、事物其实都在变化,经常有新鲜的事情、事物产生,关键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悟。新的一天,同学的衣服变了;街道两旁,旧房开始拆建;又一家新餐馆、发廊开张了;超市里,货架上的货品又增加了新的种类……家中事、校中事、国家大事甚至天下事,件件皆有可写之处;老师、同学、邻居、陌生人,人人都有可写之事。只要我们认真去思考,用心地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也一定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新素材。

四、学会提炼生活——滤信息

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作便无从发生。”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敏锐地体察学生生活中最有倾诉欲望的主题,从而激发他们写作表达的动机。

对于在校小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词。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利用网络上网聊天,利用网络休闲娱乐已经是生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上网,是每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网上的故事,也是丰富多彩。我曾经让学生们写过《我的网络故事》这篇文章。学生们交上来的文章各不相同,有的说自己在第一次在网上乱逛不幸“中毒”的经历,有的写自己在网上养“宠物”的独特体验,有的自己在“土豆网”上教年过花甲的奶奶看潮剧,张云怡同学分享了爸爸以陌生人的身份与她聊天以了解女儿的故事。由于主题来源于熟悉的生活,自己的网上故事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故事便在笔下如泉水般汩汩流出。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生活活水来”,生活是个大课堂,我们坚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搜集习作素材,提高了习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有了生活这一源泉,文章这一溪水还能不清澈吗?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志平 雷实 等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

[3]崔峦 把功夫下在作文教学之外[M]。

[4]朱作仁 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M]。

论文作者:蔡巧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  ;  ;  ;  ;  ;  ;  ;  

生活之源泉 文章之溪水论文_蔡巧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