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赶超_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赶超_经济增长论文

追赶经济增长中的产业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增长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定义为追赶经济增长。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论人口还是地域空间,均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其经济增长与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角逐争雄不同,是一种以摆脱经济落后、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为目标的追赶型经济增长,关系到世界人类大多数的生存和发展,是近代以来尤其是当代世界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时代特征。实践证明,没有增长就不会有发展,要加快发展、赶上先进,首先必须加速增长。而要加速增长,关键要加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产业的素质,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工业的现代化。本文集中研究追赶经济增长中的产业建设问题。

一、产业建设资金的形成与使用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培育和发展现代工业,进入现代经济发展轨道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是筹措大量的资金和扩大投资的问题。因此,要加快产业培育和发展,达到追赶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而后来居上,不能不研究资金的形成和投资问题,不能不充分认识资金和投资在产业建设和实现经济起飞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用活用好资金,取得最大的产业投资效益。

1.资本的动员和有效使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实行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也不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还是非市场经济体制,积累其经济起飞的“原始资本”,一般都采用这几种方式:一是超经济集中农业剩余方式;二是财政动员方式;三是金融动员方式。从本世纪80年代起,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逐步采用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动员方式衔接的金融动员方式。这是各国经济国际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中国家加快产业建设和经济增长,实现追赶经济增长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但是,这并不是说其他资本动员方式就不可以运用。只要本国实际需要,在采用金融方式为主进行资本动员的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选择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动员投资和合理配置、高效用好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成长。

如果说投资资金的筹措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么,如何用好资金在某种意义上则是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在这方面,主要应处理好如下五个关系:(1)资本使用与产业选择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关系; (2)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的关系;(3)资本配置与企业规模结构的关系;(4)作出投资决策与加强投资管理的关系;(5)政府行政指导与遵循经济规律的关系,注意提高资本和资源的使用效率。

2.资金转化为投资的途径和原则。资金如何转化为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培育和发展自己的产业、推动经济起飞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大问题。从资金在生产过程的形态变换来看,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本质是一个资金增值运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转化的途径和本质是资金并入生产过程,为生产过程所吸收,从而又以货币形态或价值形态转化为实物形态。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这种转化不能不受投资力度的限制,即受由资金、技术、人才、劳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精神环境决定的投资承受能力或吸纳能力的限制。这后一方面的限制,往往对资金转化为投资影响很大。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不仅要筹措大量的资金,而且要重视技术进步、人才培养和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断更新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敢于创业和创新的价值观念和经济思想,增强投资力度,提高投资吸纳能力,才能促进资金顺利地转化为投资。

资金转化为投资,不能放任进行,必须有选择地进行。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1)发挥优势原则;(2)主导产业优先原则;(3 )“瓶颈”产业优先原则;(4)资本高产出率优先原则;(5)成长期产品项目优先原则。

3.扩大产业投资在经济起飞中的作用。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的第一启动力,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全部启动力和充分条件。为了加快经济起飞,不仅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产业投资,而且要重视在其他方面配合第一启动力,创造起飞的充分条件和协调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扩大投资不能没有一个限度,必须注意选择一个适度投资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不同,选择适度投资率的情况也不同。其中比较共同的标准是:(1 )社会在心理上和物质上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高速增长,不会再现大的波动;(2)计划投资率、 需求投资率和供给率三者须自行趋于平衡;(3 )计划投资率变动介于居民心理所能承受的消费率变动区间之内。在三个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总条件,第二、三个条件是实现第一个条件的保证条件,只要后二个条件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影响到第一个条件的实现,使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二、产业建设的战略选择和重点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落后的实质,是现代工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主要产业尚未发育起来,不仅规模小,结构单一,而且水平低。为了创造经济起飞的前提,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必须加速工业化进程,正确选择和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突出重点而又卓有成效地进行产业建设。

1.产业建设战略的选择。从产业建设的战略选择来看,基本有如下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美等国,一般是选择先发展轻工业、运输业,然后发展重化工业的“循序渐进”的战略。我们把它称之为产业建设的“典型过程”。第二种是后起国日本和原苏联的产业建设战略,即“追赶型战略”或“追赶型过程”。这就是在产业建设中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及由此导致重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部门结构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地位日显重要。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也算是“追赶型”经济增长的一个典范。它们的产业建设和工业现代化,走的是一条由轻型工业——重化工业——高加工度工业的路子。它们只用了20年左右时间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现在正雄心勃勃向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迈进,几乎都选择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路子。

如何选择和确定产业发展战略,搞好产业建设,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是一个要用历史视野进行判断又实践性很强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起码应遵循六条原则:(1)战略目标原则;(2)驾驭环境原则;(3)“后发优势”效应原则;(4)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优先原则;(5)产业协调、效率优先原则;(6)开放和国际化原则。

2.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建设。这是追赶经济增长的核心。选择的准则是:(1)收入最大化准则;(2)生产率上升中幅度最大化准则; (3)产业关联度最大化准则;(4)产业协调状态最佳准则;(5)“后发优势”最充分发挥准则;(6)增长后劲最大化准则。 这六条准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普遍适用的准则。这六条准则分别从产业发展的需求动力、综合能力、扩张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和对经济增长的后续能力,来判断产业自身素质和发展前景。综合这六个方面可以看到,主导产业应是一个生命力很强、扩张力很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很高的产业,才能集中各种资源把产业建设搞好,创造国民经济起飞和持续增长的强大物质技术力量。

但是,必须看到,选择和确定主导产业,仍然属于经济实践中认识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主导产业还有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不仅如此,主导产业的选择、确定和建设,又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一个国家在选择、确定和建设其主导产业时,必须依据经济和技术乃至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阶段,遵循这个自然历史过程。为此,在主导产业建设中 必须理顺几个基本关系:(1)农业与工业的关系;(2)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的关系;(3)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的关系;(4)主导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建设中的技术进步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实质是技术进步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只有重视技术进步,才能逐步克服技术落后的状态,赶上和超过经济发达国家。

1.技术进步的基本规律。从技术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来看,技术进步的基本规律有二:一是技术创新规律,即技术进步中的一种飞跃、一种革命、一种质变,是技术进步的纵向发展和积累,表现为技术纵向发展规律;二是技术扩散规律。所谓技术扩散是指新技术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渠道传播和应用,从而扩大技术进步成果的应用范围,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世界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带根本性的技术创新,但是新技术的扩散所产生的经济推动力甚至要比技术创新本身所直接产生的经济推动力要大得多。它与技术创新的纵向运动和飞跃不同,是一种创新技术的横向运动,表现为创新技术在社会生产中不断被模仿,推广和扩散的过程。技术进步的这一规律主要通过社会进步来实现。

2.高技术是21世纪产业竞争的核心。高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是世界格局发展变化的催化剂,正成为世纪之交和未来21世纪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竞争的核心和经济较量的标尺。进入80年代以来,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产业建设中都纷纷推出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所谓经济现代化战略。哪一个国家要想在21世纪争得强国地位,或现在的强国要想保持其强国地位,都必须在产业建设中加快发展高技术,拥有高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现在,世界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的高技术竞争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这种竞争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第一,高技术的产业化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高技术既推动市场的激烈竞争,又使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占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赢得产品的市场优势;第三,高技术本身的发展在当今和未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争夺和政治、军事的竞争中,正日益成为夺取胜利的基础。

3.教育在21世纪产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现代经济增长中,尤其在未来21世纪,人才资源作为一种能动的特殊的资源,是一切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代表着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而从事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教育,则将成为决定未来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产业。从现在起及至未来,谁拥有发达的教育,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拥有高素质的企业家、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经济技术教育家、行政领导干部等各类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劳动者,谁就拥有最有效的财富和创造财富的财富,谁就拥有灿烂的明天,谁就能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切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其领导人都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教育产业对于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经济竞争的极端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产业建设的开放性和历史趋势

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必然形成一个推动各国经济增长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孤立的、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产业建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能在孤立的、封闭的状态下培育和发展自己的产业,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追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开放者兴,封闭者衰,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一条铁的规律。在现代世界,不管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要加快产业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1.现代经济增长的开放性。现代经济增长从结果看,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是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的经济成长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统农业经济要走出自给自足的农村封闭状态,与地区性、全国性市场相联系,而且要吸收历史的和各国的技术并使之应用于生产过程,进行产业革命,实现工业化经济起飞,使工业生产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经济增长中居于主导地位,使社会经济经过持续增长的成熟发展阶段,进入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使各国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形成世界性的大市场。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客观过程,开放就是这一过程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1)没有技术的横向扩散和流动,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开放, 就不可能有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也不可能有以后一批又一批的国家和地区进入现代经济增长过程。(2 )开放促进商品的国际大流通和国与国之间经济上互相联系的加强。(3 )在现代世界经济增长中,总伴随着国际贸易额和国际市场的扩大。这是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商品量日益扩大的固有本性。总之,现代经济增长是世界技术进步和扩散,促进各国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产物,世界贸易加速增长和世界贸易中心转移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各国经济从生产到交换再到生产这样一个不断上升和扩张的循环往复过程,本身是一个开放冲动日趋强烈,不断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面向世界的过程。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增长的加快,是各国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物质表现形态。

2.开放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经济中,一般都因为经济基础落后,国民收入和教育程度低,严重缺乏资金、技术以及经济管理人才,因此导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困难、经济增长缓慢。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不断加深和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而使国际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日趋频繁,使开放日益成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在不断扩大开放的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潜在市场的吸引力,因此可以吸引发达国家和地区过剩的资金、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转移的产业以及管理经验的引入,把自己的优势和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和产业群体,扩大社会生产力的规模,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创造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可见,国际资本和经营资源的流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某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转移,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国际资源优势结合,加快其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迅速创造其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促进经济的起飞,从而使开放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大的外部推动力量。

3.产业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建设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又有着共同的规律和历史趋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必须认识和掌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趋势,把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使产业建设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中,产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小规模到大规模,由刚性结构到柔性结构的发展,是产业自身运动的规律。产业运动的这种规律性,在世纪之交和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表现为如下历史趋势:

一是产业的分化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其表现是:(1 )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第五产业;(2 )制造业由轻型工业→重型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加工业→高加工度工业→信息工业→生态工业;(3 )生产手段由一般机器体系→机械自动化体系→智能自动化体系;(4)产业空间:地球→太空。随着航天技术的进步, 发达国家如美国正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产业部门,即太空产业。其中包括五个与太空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生产领域:太空运输、卫星通讯、卫星遥感(收集有关农业、气候、矿藏、土地制图、造林、海洋污染等方面的地球表面信息)、太空材料研究、加工和以太空为基地的工业设施。二是产业国际化。主要是指产业之间的技术和经济联系国际化,其集中表现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扩大。三是产业高技术化。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应用和商品化、产业化,必然推动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化。四是产业柔性化。这是和产业发展的高技术化联系在一起的。所谓产业发展的柔性化,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日益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五是产业主体化。这是与产业发展高技术化和柔性化相伴生的一个趋势。由于产业发展的高技术、生产系统逐渐向柔性化发展,智力因素和知识的增加在经济增长中日益起决定作用,生产工人由过去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体转变为脑力劳动者为主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摆脱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和机械的生产管理过程,而以进行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形式进入技术开发、实验,以及高层管理、经营销售等过程。

五、产业建设的导向政策

产业政策是现代经济增长对政策调控客观要求的反映,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而依据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加快产业建设、形成经济增长的产业优势的基本导向政策。如果说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一只调节经济运行过程的“看不见的手”,那么,产业政策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它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加强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意志,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加快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宏观干预,也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运行中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的产业建设行为的矫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现代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必须在产业建设中采取有利于促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国民经济成长的经济政策,即产业政策。但是,又不能把产业政策神化,必须恰如其分地把它看成国家和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比一般政策重要的经济政策。它是国家和政府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而采取的一种行政干预方式,本身并不能解决经济增长的一切问题,只能解决经济增长中如何加快产业的发育和成长问题,还需要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作用。

为了形成充分的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的素质,创造产业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选择和制定产业政策中应注意:

第一,确定产业政策的目标。即:(1)促进战略产业、 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协调二者与辅助产业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级化;(2)防止产业衰退,对衰退产业进行必要的调整, 同时改善产业组织和产业建设中的国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3 )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第二,确定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即: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以及产业手段等。具体是:一是产业组织政策。这是产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供给总量的有效增加,通过改善供给而协调供求的主要矛盾。这就是说,制定产业政策,选择高效益的产业组织形式,使资源能够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更有效的使用,从而保证供给的有效增加,使供需的总量矛盾得以协调。二是产业技术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的基本任务是:(1 )产业发展的高度化;(2)产业发展的合理化。为了解决这两个基本任务, 就必须把促进创新和加强协调作为产业政策的指导思想。三是产业结构政策。这一政策的本质要求是根据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过程,同时按照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确定产业部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提出协调产业结构内部的比例关系,以保证产业结构的协调和产业的顺利发展。四是产业布局政策。产业建设和发展,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并形成与社会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合理的技术结构。但是,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其空间分布即不同地区的产业合理分布,是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还必须重视产业分布政策。五是产业政策手段。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时,一般都必须考虑重点产业与整体产业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产业手段就是为实现其目标而选择的办法和措施。主要有:(1)财政手段,如减免税收等;(2)金融手段,如低利率贷款、政府保证贷款等;(3)直接统制,如对特定商品、 资本、技术的进口限制,外贸管制,对投资和生产量的限制等;(4 )制度的创设与废止,如各种许可证认可权制度,以及各种特殊产业的临时措施和办法的立废等;(5)行政指导,如通常采用的指示、劝告、助言、 指导形式等。所有这些手段如何选择,如何确定,均有一个自由度,即如何进行最佳选择或次佳选择问题。在一般情况,所谓最佳选择是比较困难的,而次佳选择则是比较现实。这里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两条标准:(1)产业政策手段的成本;(2)政策手段组合的合理性。

标签:;  ;  ;  ;  ;  ;  ;  ;  ;  

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赶超_经济增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