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握山小学”因山得名,白云山就是学校的天然背景,本质上也是一幅文化的大背景。要挖掘白云山文化的内涵,赋予教育更多养分,以山的品格教育人、影响人,在山的精神涵养中浸润、熏陶,凸显学校特色。以山喻人,以山育人,攀登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山的品格与教育的目标相伴相随,这也正是创建学校特色文化所应遵循的思路。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努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以学校所在地区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山品教育”为文化引领,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开发,将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组合统整,使我校的课程体系更具特色,从而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推动学校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国家课程 学校课程体系 云山文化 山品教育 特色课程
一、以“山品教育”文化为资源,拓展延伸,使德育课程实施凸显校本化,奠基孩子一生品质
1.渗透“山品教育”文化资源,拓展国家课程学习内容。我校的校本特色课程是基于广州白云山文化的“山品教育”课程。广州白云山为广东最高峰九连山的支脉,是南粤名山之一,自古就有“羊城第一秀”之称,“国家5A旅游风景区”。而广州市白云区握山小学恰处于云山之东麓,因此,我们研究白云山文化特征,将山之实、山之灵和山之秀的核心文化精神迁移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并形成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德育理念、课堂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目标、培养目标等一套理论体系,即“山品教育”特色课程。
2.开发“山品教育”文化资源,突现我校“山之基”德育教育特色。德育是教育的诉求。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白云山的基座深深地扎根于大地之中,稳固地托起庞大的山体,这是一种生命的厚度,承载万物,支撑全部,以浑厚之品格成就每一种精彩。我校正是积极开发这种山品德育教育特色课程,体现“山之基”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用以辅助国家德育课程教学。比如,我们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发生活资源、家庭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特别是具体的山品教育文化的地域资源,为学生开展德育特色活动:(1)敬山品,达山礼。主要是深化训练学生常规礼仪规范,通过实际行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2)讲山事,敬山人。讲述白云山以及全国名山故事,尤其是革命的活动,分享感悟道理。敬山人,以民族节日为契机。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根据节日时令开展了有关民族文化活动,如清明扫墓、重阳敬老等,目的是让学生体验中华民族情重怀远、孝敬长辈的文化精神,增进代际认同,让学生拥有仁爱之心、仁爱之行。(3)保山境,护山绿。组织学生参加保护环境社团活动,如植树绿化、垃圾分类,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开展山品德育主题活动,创建稳重深厚山品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师生具有山之基、山之实、山之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承载起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使命,奠基孩子一生的品质。
二、以“山品教育”文化为主题,开展研究实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化,奠基孩子一生成长
1.以山品教育文化为主题,开展校本特色课程研究性学习。我们以山品教育文化为研究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每个年级的主题研究,学生像研究员一样经历了“子课题的选题确定——制定方案——实施方案——结题”的研究过程。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或实地观察,或上网和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或访谈等等开展研究。在综合实践的研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不断探究和勇于实践创新的山品教育文化精神。
2.以“山品教育”文化为主题,开展校本特色课程模块整合。我们以山品教育文化为研究主题,运用“名山”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爱国爱家、诚实守信、积极进取和实践创新的良好品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我们把山品教育特色校本课程整合为五个模块(五册书):一二年级的爱国爱乡教育,三年级的革命传统教育,四年级的人际交往教育,五年级的学习与研究素养教育,六年级的科技创新教育。
三、以“山品教育”文化为资源,探究实践,制作发明,辅助国家课程实施凸显科技创新校本化,奠基孩子一生发展
我校以山品教育文化为活动主题,开展校园发明创新活动,谓之“山之行”,越山峰,探山宝。成立云山小科学院,将科学与综合实践特色活动相结合,以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神龙草堂等为实践基地,开展自然科学、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研究,小调查、小探究、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激发学生一生的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奠基孩子一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 《校园视觉文化中的隐性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特伦斯·迪尔 《校长在塑造学校文化中的角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孙孔懿 《学校特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4]李昌官 《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J].中小学管理,2001,(10),9-10。
[5]田继忠 《校本课程开发问题的认识与探讨》[J].宁夏教育,2002,(5),9-10。
论文作者:周彩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文化论文; 特色论文; 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 山之论文; 德育论文; 校本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