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论文_梁庆冠

(广西省岑溪市妇幼保健院,外科543200)

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比两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

小儿腹股沟疝是临床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中斜疝在临床最为常见,小儿腹股沟疝多因腹膜鞘状突关闭不完全所致[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50例患儿均为单纯性斜疝。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4.51±4.23)岁,斜疝侧:左侧10例,右侧1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4.49±4.63)岁,斜疝侧:左侧12例,右侧13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年龄、性别、斜疝位置等资料方面比较,组间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儿术前均进行气管插管,并准备好麻醉机,术中应用监护仪进行密切监护,了解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电图等临床情况[2]。麻醉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具体手术方法 在患儿单侧疝对应下腹部位作一切口,切口方向与皮肤横纹相平行,切口长度为3.0cm,双侧正中切口长度为5.0cm,将皮肤与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将精索充分显露,对游离疝囊进行解剖,解剖位置到达疝颈部,采用荷包缝合并进行高位结扎,逐层将皮下组织与皮肤进行缝合,加压包扎,术毕。

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 采用针式腹腔镜器械,腹腔镜型号为5mm、30°,应用3mm手术钳。脐下缘切口长度为5mm,形成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8~12mmHg,使手术视野充分暴露,将腹腔镜从切口处进入,左下腹3mm切口处进钳[3]。通过腹腔镜的应用可在术中发现被气体充盈隆起的疝囊,使诊断结果更加明确,也可明确诊断患儿的隐匿性疝,同时开展切除结扎手术。在疝内环口体表投影出作一切口,切口长度为1.5mm,将自制撬、钩针从切口处进入,用4号丝线对疝内环口进行环形缝合,将缝线引出腹腔后,在皮下打结后将内环口关闭,切口处应用创可贴敷盖,术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 )描述,行t检验,以SPSS20.0软件对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组间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三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s)

 

3.讨论

腹股沟疝患儿年龄超过3个月时,自愈几率机会大幅度降低,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疝快也会随之增大,出现嵌顿、绞窄等现象的几率较高,也会累及输卵管、卵巢、肠管,也可造成睾丸萎缩,对于患儿成人后的生育能力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患儿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4]。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是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常用治疗方法,而传统手术治疗时,需要对腹股沟管结构、精索、游离疝囊进行解剖手术。由于小儿组织薄弱、纤细,以及筋膜层次与解剖结构的界限与成人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手术过程中极易损伤动脉、神经、蔓状静脉丛等精索内容物。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高位结扎术术中无需对腹股沟进行处理,只需在腹腔内对疝内环进行高位结扎即可,对于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不会造成影响,也不会损伤精索内结构[5]。腹腔内行疝内环高位结扎的高度较高,同时采用腹膜腔腔打结的结扎牢固性较高。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双侧,部分疝则以隐匿形式存在,在腹股沟区域不会形成肿块,当增大腹腔压力时则可使隐匿型腹腔疝显露,使手术时间缩短的同时,也可一次完成双侧结扎手术,避免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可在2~3d内恢复,开展日常活动,且术后复发率较低。

综上,相比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而言,应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颖杰.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等的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B,2015(4):129-130.

[2]李美林,何晓睿,高艳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10):1294-1296.

[3]宋奎.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236-1237.

[4]叶大才,范显文,梁明飞等.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开刀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96-97.

[5]李彦鹏.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7,7(16):65-66.

论文作者:梁庆冠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4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分析论文_梁庆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