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刘楠

深圳北林地景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绿化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内涝以及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因此,我国提倡海绵城市理念,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努力应用,改善生态环境,有效缓解这个问题。本文通过工程案例,对“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内涝;海绵城市;城市景观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建筑建筑面积为15000m2,水元素设计面积较大,蒸发量也较大,而原有的绿化率也仅有25%,因此,该住宅小区进行海绵城市景观改造设计,让小区的绿化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强小区景观功能性,充分利用水资源,让小区的景观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小区景观设计改造

2.1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设计在对该小区的雨洪管理方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原有的规划设计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改造。因为在小区中广场、道路等不透水铺装的面积较大,所以使得小区的地表径流量增多,而为了进一步地减小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可以将传统的工程排水方式改为现代的雨水管理的绿色排水方式,使场地的雨水下渗、滞留、净化以及蓄调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挥,从而控制雨水的径流,使得小区能够对于自身雨水进行消纳。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将原有的道路改造成为透水性铺装,并且设置相应的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雨水设施,从而使得周边的雨水能够就近下渗;其次,在小区道路的两侧布置植草沟,这样能够使得微地形中产生的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收集,从而实现对于中端输送雨水的管理;最后,对于小区多功能调蓄设施进行设置,使得休闲娱乐和雨洪管理能够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对于小区中的水体进行改造,从而使得小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改善。小区中雨水的汇水区域主要为道路以及广场,所以,道路及广场所产生的雨水,可以通过其周边的植草沟传输到雨水花园,然后再排入小区水体或者是城市排水系统之中。而对于建筑屋面汇集的雨水,则采用绿色屋面或者落水管进行处理。通过对于小区的雨洪管理方案进行设计,能够使得小区的雨水得到更加有效管理和利用。

2.2 基于海绵城市的下沉式绿地设计

由于在原小区并没有进行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为了更好地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在小区中进行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小区主要是将小区中道路硬质铺装的周围绿地改为下沉式绿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于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径流加以消耗。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有效地确保径流能够流到雨水口中,必须要使得下沉绿地和周围硬质铺装以及雨水口的衔接口更加合理。具体来说,就是把硬质铺装的坡向向下沉绿地倾斜,路牙石的高度与周围的地表保持一致。基于此,在对小区进行下沉式绿地改造的时候,拟采用如图 1 所示的下沉式绿地结构。但是,由于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形式往往较为单一,对于小区环境的美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都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添加一些绿地内景观小品,使得下沉绿地的可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得以增强;在进行小区下沉式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向其中加入绿地的座椅、观景亭台和文化雕塑等景观小品。对本小区下沉式绿地进行设计的时候,植物采用多种植物群组搭配的种植方式,而且在植物品种选择时,优先保证植物的耐涝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得小区下沉式绿地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图 1 下沉式绿地结构示意图

2.3 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花园设计

雨水花园具有良好的生态可循环性,而且其对于场地的要求也十分单一,所以,在对小区的景观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也对雨水花园进行了设计。本小区的雨水花园设计,对传统的绿地结构进行了改变,向其中增加了蓄水层和覆盖层,整个雨水花园由雨水储水区、覆盖层、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和砾石层构成。对蓄水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使其能够对于雨水污染物加以过滤,并且沉淀雨水,从而使得小区中的雨水能够有短暂的蓄水空间。而设计覆盖层则主要是为了使得土壤的渗漏率得以提高,从而使得径流雨水对于土壤的冲刷能够得到有效减缓,使得土壤的湿度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持,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种植土层有效地满足了植物对于水的需求,而人工填料层则是保证雨水在下渗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壤仍然不会形成内涝,砾石层则主要是用以埋设水管,使得雨水花园能够和其它的水系或者是蓄水系统相连,从而保证小区雨水资源的可循环利用。因此,对小区的雨水花园进行打造时,拟采用如图 2 所示的雨水花园结构。

图 2 雨水花园结构示意图

2.4 基于海绵城市的屋顶生态景观

由于小区中房屋的密度较大,而小区的绿化面积又显得不足,仅仅对于地面进行改造已经不能够满足小区景观改造设计的需求。所以,对于建筑屋顶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设计一些合适的景观设施或者是小品;同时,对小区屋顶的生态景观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而在小区屋顶生态景观打造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到了其生态效益及安全效益。依据建筑物屋顶的承载能力,在建筑物屋顶上修建了一些雨水储水设备,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用来浇灌植物。同时,还在建筑物屋顶修建了一些景观温室,通过对太阳能的利用来对温室进行调控,从而在屋顶种植出一些植物或者是蔬菜。最后,还通过对植物的利用进行屋顶景观的打造,在屋顶种植桂花、月季等植物,从而使得屋顶的景观能够更加丰富。通过对屋顶生态景观进行打造,使得整个小区的景观在空间上更加有立体感,也使得小区的绿化面积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

2.5 基于海绵城市的人工水系循环系统构建

在对小区景观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还进行了人工水系循环系统的构建。在对小区人工水系循环系统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采取自然山溪与植物生态净化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在设计中,把小区中原有的自然式风格的水池改造成为雨水湿地,同时在获取了山溪溪底标高数据的基础之上,再结合水池常位对水池和山溪的最佳联通点进行确定,对小区原有的潜水排污泵加以保留,同时选择最为合适的植物群落搭配来实现植物生态净化。由于小区每一年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如果对这些生活污水加以净化回收,则每年可以实现对更多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所以,还做了生活污水收集、净化和中水利用 3 段式净化的设计,从而使得小区的生活污水也能够得到有效回收和利用。

3、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城市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在汛期来临的时候,许多城市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内涝,城市的内涝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而在城市中之所以会出现内涝,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房地产建设活动使得原有自然地表的渗透、吸纳雨水的能力降低。而当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解决城市的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出路,尤其是在进行房地产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不仅仅可以打造优美的小区景观,同时也能够使得这些景观的功能性得以增强,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做出一定的贡献。海绵城市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探讨和研究,总结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景观设计的一些要点,只有有效地对城市的景观进行打造,并且使得景观的功能性得以增强,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才能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更加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涛.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湿地水体景观设计探索——以蓬安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装饰,2016,(3):138-139.

[2] 莫琳,俞孔坚.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中插4-中插8.

[3] 陈蓓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J].城市建筑,2016,(33):217.

作者简介:

刘楠,女,2007年园林专业本科毕业,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论文作者:刘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刘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