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保障,BIM作为装配式建筑重要的环节,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就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的运用进行探讨,通过对其进行简单的概述,探索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优点,进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设计;BIN技术运用
引 文: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进步,但是在传统的建筑行业,在建筑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建筑在今后的发展中,朝着绿色、环保、信息化方向转变,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变建筑行业的建造模式,运用新型的装配式建造模式是发展的潮流,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工作,需要将事先制造的部件,输运到建筑工地,然后利用大型机械进行调配组装,使建筑工作的效率提高,最重要的是对工地的周边环境减少破坏。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BIM技术可以为设计环节提供指导,使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得到提高,增加建筑构件的合格率。
1 BIM技术概述
设计企业实施标准的具体方法及实践内容需要从BIM设计过程的资源、行为、交付三个基本维度给出。BIM并不是将数字信息简单进行集成,而是一种应用数字信息,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对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所支持,能够提高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的效率,使风险大量减少。
2装配式建筑概述及特点
装配式建筑就是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如果按预制构件的形式以及施工方法则能够分成五种类型,分别是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很多的建筑部品,而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作业已经比原始现浇作业极大程度的减少。运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设计如果更加的标准化,管理更加的信息化,那么构件就越标准,其生产效率也会越高,同样,相应的构件成本就会降低,配合工厂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不断增高,满足了绿色建筑的要求。
3 BIM技术的优势
分析目前我国BIM技术应用现状,其优势主要有:(1)高效实施。利用BIM技术的特性可以清晰了解项目方案,然后优化改进。通过三维可视化效果,高效完成施工图交底,确保项目的实施进度。(2)便捷沟通。在共有3D模型中,BIM技术团队合作能更高效地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快速完成项目。(3)查缺补漏。通过BIM数据模型,检查并解决设计方案的疏漏,提前排查因设计疏漏而导致的施工问题,最终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4)模拟实施。提前模拟施工过程,确保实际施工过程在计划之中。通过BIM技术消除不可预见错误,大大提高施工效率。(5)协同管理。通过BIM技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协同管理。建设时每个时间的信息都能存储于三维模型数据库中,各方人员提取公用数据进行有效协同工作,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工程质量、成本、进度和安全的协同化管理。
4 BIM技术应用点和应用方法
4.1参数化建模
利用BIM技术进行参数化建模,就是依照预制构件的不同,设计不同尺寸数据和参数,进行三维立体的建模,尺寸数据根据具体的所需构件的具体数据进行设置,逻辑参数自行编入程序就可以。构建三维模型的实体,还可以对构建的材质进行定义,修改其材质就可以完成其表面填充图案的修改,满足结构设计图的要求。
4.2多专业协作及碰撞检查
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建模模块专业对应的编辑权限,多个专业针对一个三维模型进行修改,对施工图纸的契合度有很大的保障,碰撞检查可以有效的检查出构件有建筑部件重叠的问题,对于多专业在合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3多视口联动
在二维制图的工作,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多角度视图设计才能完成构件视图的要求,修改一个视图的参数就需要对其他视图参数也进行修改,工作十分的繁琐,在一个参数上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展,错误率非常高,工作效率非常低。使用BIM技术可以轻松完成图纸绘制工作,改变传统的剖面图设计,用三维立体模型就可以进行刨切,对所需视图准确无误的绘制。对于视图的修改,可以在三维立体模型上进行修改,在重新对模型进行刨切,这样就不会出现视图修改错误。减轻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让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视图设计,保证视图质量。
4.4不同项目兼容
在一个装配式构建BIM族上,通过对其进行数据修改,就可以运用到其他建筑工程的同一位置构件预制建模上,与二维制图相比,对于熟练BIM技术的工作人员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工作时间,很大程度提高其工作效率。
5工程实践
5.1工程概况
项目一:鞍山某小区,由四十栋8~16层的装配式结构住宅组成,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8度,住房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底部加强区竖向构件,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加强去上部,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预制水平构件包括空调板和楼梯板。项目二:沈阳某小区,由10~20层的装配式结构住宅组成,其余情况与项目一的建筑标准相同。
5.2 BIM设计流程
运用参数化技术,时间预制构件模型,按照必要的尺寸参数进行模板图设计,将各个预制好的构件进行组装,预制组装完成后需要进行碰撞检查,确保不同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能够有很好的契合度,对于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的碰撞问题,通过修改对应的尺寸信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对修改过后的预制构件在此进行碰撞检查,直到没有构件碰撞发生。确定预制构件的准确性之后,进行模型刨切,建立剖视图并对其进行详细数据的标注,使施工图能够达到标准的需求。
5.3 BIM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到施工现场的实际走访,看到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的钢筋点位的连接完全符合标准,施工现场没有发生部件模块和钢筋的情况。建造的进展情况完全按照工期流程进行,没有发生材料浪费的情况,施工质量可以达到标准。对于项目二的预制构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一的预制构件族进行相关数据的修改,就可以轻松的完成。之后,也要进行碰撞检验,这样既保证了建筑质量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不同项目之间的兼容性,可以建立完善的,BIM预制构件族库。
6结语
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能够稳步的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装配式建筑模式的广泛应用是功不可没的。BIM技术的应用对装配式建筑又起着促进的作用,可以让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提高,让装配式建筑设计的效率提高,让建筑工期减少,可以节约工程成本,这些优势又可以对我国的装配建筑模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玉枝.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9):83+86.
[2]吴家祺.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4):83-84.
[3]潘敏华,张守峰,王旭松.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8,48(S1):658-662.
[4]白庶,张艳,韩凤,等.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39-41.
[5]白庶,张艳,韩凤,等.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11):106-109.
论文作者:张翔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9
标签:建筑论文; 构件论文; 技术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视图论文; 项目论文; 模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