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高海拔藏区急救现状及救援模式分析论文_穆学伟1,吴艺1,何茂云2,铁超2,高守君1,赵会

(1雅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 雅安 625000)

(2乡城县人民医院 四川 乡城 627850)

【摘要】目的:调研四川省高海拔藏区急救现状,分析地广人稀、恶劣条件、特殊民情下的急救能力及难度,找出问题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方法:收集并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口密度、海拔气候、急救现状、急救模式、常见病种等资料,探讨高原急救的特点和规律。结果:高海拔地区的急救受地域、气候、海拔、民情等因素影响,难度较大;建立健康档案、完善急救设施、健全急救体系、加强“五大中心”建设势在必行。结论:四川省高海拔藏区急救难度大,急救能力的提升任重道远,急救医学发展需兼顾高原医学。

【关键词】高海拔;急救;现状;救援模式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5-0246-02

地理学上,海拔500米以上称为高原,医学上,“青海标准”[1]海拔2500米以上称为高原。高原医学研究高海拔状态下,高寒、缺氧、强紫外环境里人体病理生理的改变。而高原急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气候、地域、经济发展滞后、医疗技术不足等因素影响。“玉树地震”以后,高原急救能力、特殊环境的救援保障被大家所关注[2]。笔者在藏区援助期间,对所在地区的急救能力、救治现状、急救模式等做了深入的调研,将有代表性的县区情况做了统计对比,分析了高原急救的难度和现状,提出关注高原急诊医学的发展,供有意同道共同研究。

1.现状

调研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乡城县、白玉县、石渠县、康定县(注1)急救情况、急救模式,按照急救建设、救援范围、业务能力、转诊率、死亡率等统计。以州所在地康定县为基准比较,以平原城市雅安作参考,分析现有的急诊急救能力现状。

1.1 基本情况

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

2.分析

2.1 高原存在低氧、高寒、强紫外线的独特环境,长居高原人体机能及病理生理会出现一些改变,长期低氧环境,会出现多个系统的病理性变化,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常见表现有红细胞增多、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重建、轻度的肺动脉高压[1]。对长居高原的居民,在急诊、危重症救治的容量控制和心肺功能保护更加严格。

2.2 地广人稀的地域开展院前急救及快速转运,交通及地域情况复杂,从路途和转送能力上,一直是个疑难的问题。急危重症的转诊,上级医疗单位最短也需近6~8小时路程。院前急救医疗的本质是急救医疗技术应用在时间和空间的提前与延伸[3],当我们已经意识到,急诊、急救时间就是生命、健康的情况下,面对独特的高原地理,却束手无策。

2.3 由于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因素,高海拔藏区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有限,虽然国家在加大这些地区的医疗投入和保障,但是由于起点低,高山、高寒、藏区民俗文化特点,医疗卫生发展仍然相对迟滞。人员的不足、地域宽广、设施简陋都影响着急危重症救治的效果。高原急诊、重症仍然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创伤为主,占了年急诊、门诊量的半数,这和平原地区数据统计基本吻合[4]。这几类疾病的诊治、救治,时间效应是相当重要的,在地广人稀的高原上,面对着长距离的院前急救转运,上级转诊,要做到抢时间,抢生命,抢健全相对困难。

2.4 灾难医学是急诊、急救的内容之一,在高原地区救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简陋;低氧、低温、高寒、强紫外线;救援人员面临习服过程,救援能力下降等等。如何提升高原灾难救治能力,指导救援队员自身保护下的高效救援,有效实施就地、就急、就近、就专的原则。

3.总结

3.1 完善的院前急救体系、现场救治、转运能力,保障着社会中每一个人。急救医学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立到创伤中心,急救体系和救援能力不断加强,黄金时间的节点不断压缩。高原急救处于急诊病患求医状态,重症救治、转运能力受到诸多影响。积极改变这种状态,体现急救的实效性、时效性。加强当地急救医疗体系和提升医疗救治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2 高原急性、慢性病的研究,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以“青海标准”制定,反应了高原医学的急速发展。加强高原病管理,健全区域的健康档案。鼓励医务人员参与高原病学的研究,对高原疾病急救提供原始科研数据。医疗卫生人员不足、地域条件限制、基础设施简陋造成了救治能力的下降和急救体系的不完整。四川省“传帮带”工程的实施,通过加强当地医疗技术、改善医疗条件、提升规范流程等[5],正在逐步改变这一现状,在急诊、重症的发展上,还需继续前行。

3.3 灾害救援的三级救援体系由现场急救医疗队、区域救治中心和后方救治机构组成。在高原环境下,现场救治难度大,区域救治中心能力有限,转运时效长,都是限制高原灾难救援的瓶颈,提高区域救治中心的救治能力这一中心环节,可以对重危创伤患者提供有效的时间缓冲,为后方救治机构进一步治疗和功能重建赢得时间,促进藏区医疗技术的发展。

根据调研现状的分析,结合平原地区急救的成功经验,在高原藏区提升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突发卫生事件时,以就近综合技术能力较强的单位成立区域救治中心,结合远程医疗的指导。将转运时间使用在救治上,不依赖于对外转诊,培养藏区医务人员解决、处置问题的能力,才是高原医疗和急危重症救治的最佳办法。

【参考文献】

[1]国际高原医学会慢性高原病专家小组.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和低氧生理学术大会颁布慢性高原病青海诊断标准[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5,26(1):3-5.

[2]吴天一,李素芝,侯世科.玉树地震高原医疗救援--特殊性及其对策[J].中国医药科学,2014,(9):9-13.

[3] Deasy C,Ryan D,Donnell C,et a1.The impact of a pre-hospital medical response unit on patient care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 attendanees[J].Ir Med J,2008,101(2):4446.

[4]陈志,杨萍芬,蒋小燕.城市院前急救网络中社区的作用与展望(附322413例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6):428-429.

[5]张子武,段占祺,郭小林,张雪莉,罗玉英,韩旭,杨珣,潘惊萍.四川省贫困县医疗卫生精准扶贫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12):46-48.

论文作者:穆学伟1,吴艺1,何茂云2,铁超2,高守君1,赵会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2

标签:;  ;  ;  ;  ;  ;  ;  ;  

四川省高海拔藏区急救现状及救援模式分析论文_穆学伟1,吴艺1,何茂云2,铁超2,高守君1,赵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