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主语成分的非及物动词研究_介词论文

带有主语成分的非及物动词研究_介词论文

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受事论文,成分论文,不及物动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 引言

0.1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关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标准尽管有不同的看法,但一般都认为典型的及物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可见,能带受事宾语是现代汉语及物动词的典型的句法语义功能,或者说,能充当宾语是受事的核心句法功能。对汉语来说,从认知上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施事一般都能在句法上作主语,动作行为所支配或涉及的对象如受事一般都能在句法上作宾语。施事不做主语或者受事不做宾语,往往是因为某种语用的目的,如主题化、存现化、焦点化等而产生句法移位的结果,且是有标记的。但经过考察,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动词中,有一些动词语义上支配的受事成分却不能做动词的宾语。先看下面一组句子:

(1)a.这件事我做主。

b.这件事由我做主。

c.这件事我做不了主。

d.我做不了这件事的主。

e.*我做主这件事。

上述这一组句子中,“这件事”都是受动词“做主”支配的,从语义关系上看,“这件事”应该是“做主”的受事。但这里的受事跟现代汉语一般动词的受事在句法位置上很不一样,它永远不能进入句法结构中动词后的宾语位置,即不能在动宾短评中充当宾语,如(1)e,而一般动词的受事在现代汉语中却以能充当宾语为常。从类型学上看,典型受事跟典型宾语具有很强的对应关系,受事宾语也是宾语的主要的、典型的语义类型。但现代汉语中,又确实存在着像“做主”一类的动词,其支配的受事成分不能选择宾语作为正常的句法位置,这类动词还有“当家、过目、降职、撤职、罢官、把关、帮忙、护航”等。陈昌来(1998)曾把这一类动词“暂且归入针对动词中去”,并认为“其V前动元为当事(指“这件事”这类受事)”。为了照顾传统的说法,本文把动词的动作发出者都叫作施事(N[,1]),把动词所支配、涉及、针对的对象都叫作受事(N[,2])。以上例句中的“这件事”从语义关系上看就属于受事,“我”是施事。

0.2 从传统语法角度来看,“做主、当家、过目、降职、降级、撤职、动工、保密、罢官、把关、帮忙、护航”等动词因不能直接带宾语,一般归入不及物动词。但典型的不及物动词是诸如“休息、工作、办公、飞舞、徘徊、巡逻、沉思、饿”等一些动词,这些动词从语义上看,只能支配一个必有的语义成分,在抽象句中这个语义成分一般投射为主语,从配价上看是典型的一价动词。而“做主、当家、过目、保密、降职、降级、罢官、把关、帮忙、护航、撤职”等动词却能支配两个必有的语义成分,从配价上看是二价动词,这两个语义成分一个是施事,一个是受事,只不过它们的受事较为特殊,不能占居动词后宾语位置。我们把“当家、过目、做主、罢官、降职、降级、撤职、保密、把关、帮忙、护航”等句法上和语义上都特殊的动词称为“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也可以称为“带绝对非宾受事动词”。

0.3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的有关“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为考察对象,并且把“拉后腿、扯后腿、灌米汤、开玩笑、揭疮疤、买面子、拉交情、拉后腿、剃光头、擦屁股、敲竹杠、拉下水”等所谓“语法词”也列为考察对象,单列为一类(记为VT)。

一 基本句式及其类别

受事(N[,2])的句法特征是这类动词的区别性特征。受事作为这类动词的必有的语义成分虽然不能做宾语,却可以处于主语、状语、定语等不同的句法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的句法格式。依据(N[,2])(受事)是否需要介词引导来进入句子,我们把这类动词首先分成两大类。N[,2]不需要介词引导就可以直接进入句子的属于第一类,N[,2]只能用介词介引才能进入句子的,是第二类。

1.1 N[,2]能直接进入句子的

这一类中N[,2]不需要介词引导就可以直接进入句子,而施事N[,1]有时可以不出现,有的则必须出现,据此又可以分为两小类。

1.1.1 N[,1]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这些动词(记做(V[,al])有“动工、封顶、开镜、开讲、开机、开编、再版、揭晓、暴光、归公”等。例如:

(2)那个工程(N[,2])我们(N[,1])上个月就动工了。——那个工程(N[,2])上个月就动工了。

(3)艾青诗歌馆(N[,2])近期在石河子破土动工。

(4)他的那本书(N[,2])出版社(N[,1])已经再版了。——他的那本书(N[,2])已经再版了。

像“动工”,它总有一个动工的对象(N[,2]),也有动作的发出者(N[,1]),这两个Np可以同时出现,如例(2);但在实际使用中,N[,1]可以是隐含的,如例(3),虽然从语义上说应该有N[,1],但句法上没有标记,有时也补不出来。但N[,2]必须出现,不可以隐含,可见,N[,2]跟N[,1]相比,N[,2]优先于N[,1]。如:

(2')那个工程我们上个月就动工了。——*我们上个月就动工了。

(4')他的那本书出版社已经再版了。——*出版社已经再版了。

在这类句子中,N[,2]一般在句首做主语,N[,1]如果出现一般是做主谓谓语中的小主语。

1.1.2 N[,1]必须出现的

1.1.2.1 N[,1]能直接进入句子的

N[,1]必须出现在句子中,且不需要介词引导,构成格式A:N[,2]+N[,1]+Vp,能进入这一格式中的动词(记做V[,a2])有“把关、报失、报案、保密、包场、罢手、表态、插嘴、尝新、过账、过目、护短、揭底、撂手、漏嘴、失察、上账、受累、松手、松口、说开、外传、有底、知情、执笔、做主、存档、开播、雅正、主刀、把门、把舵、呈正、斧正、屈就”等,例如:

(5)裁剪、缝制、上领、烫整,每一道工序(N[,2])他(N[,1])都认真把关。

(6)这些情况(N[,2]),你们三位领导(N[,1])要绝对保密。

这两个例子中,“把关”的是“每一道工序”,“保密”的是“这些情况”,虽然动词都有受事成分,但这些成分都不会出现在动词后宾语位置上。这类N[,2]有时还可以后置到N[,1]与动词之间,变成格式A':N[,1]+N[,2]+Vp。如:

(7)你(N[,1])质量(N[,2])要把关。

(8)大家(N[,1])那件事(N[,2])要保密。

格式A'一般都能够转换成格式A,但能进入A的并非都能够进入A',如“质量你把关”就不能说成“你质量把关”,只有前面加上一个状语“要”后才可以成句。总的看来,格式A变换为格式A'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所以A式是基本格式。

汉语中还有极少数动词,涉及两个受事(N[,2]),但两个N[,2]都不能在宾语位置上,其中的一个可以直接进入句子,另一个必须经过介词的介引才能进入句子,因为其中的一个N[,2]可以直接进入句子,构成格式B:N[,2]+N[,1]+prepN[,2]+Vp,所以我们也把它们列在这一类。这些动词(记做V[,a3])如“交底、露底、泄底、明说、亮底、透底”等,例如:

(9)a.那件事我已经交底了。

b.我已经向他交底了。

c.我已经交底了。

d.那件事已经向他交底了。

e.那件事(N[,2])我(N[,1])已经向他(N[,2])交底了。

“交底”肯定与三个名词性成分联系,一个是“谁”(N[,1])交底,第二个是“交什么事(N[,2])的底”,第三是向“谁”(N[,2])交底。所以,在实际的使用当中,虽然像例(9)的a、b、c形式都会出现,但a是在语境中省略了“交底”的对象,b是省略了“交底”的事件,c两者都省略了,而d是省略了N[,1]。这些省略的成分都是可以补出来的。而在抽象句中或者在中性语境中只有e才是完整的格式。

1.1.2.2 当N[,1]与N[,2]无须介词介引直接进入句子时,动词所连接的两个Np,绝大部分都是一个指人,一个不指人,指人的Np是N[,1],指物的Vp是N[,2],如:

(10)大人的事(N[,2])小孩子(N[,1])别插嘴。

N[,1]就是“小孩子”,N[,2]就是“大人的事”。对一般动词来说,当一个Np指人,另一个指物时,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一格式。可是,若两个Np都指人时,其中有一个Np就必须用介词介引。如:

(11)a.他的手术(N[,2])我(N[,1])主刀。

b.*他我主刀。

(11)a中N[,1]是“我”,N[,2]是“他的手术”,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无须介词介引不会引起误解。b的两个Np都是指人的,因而一般来说其中的一个Np得由介词介引,说成“他由我主刀”或“我给他主刀”。这是因为这类动词都是针对性动词,所以在句子中N[,1]与N[,2]并不是对等的。由于指人的Np的生命度总比指物的Np的生命度要高,所以施事N[,1]总是指人Np,受事的N[,2]是指物Np;当两个Np都指人时,从语义上看,两个Np都出现在动词前,往往难以区分出施事和受事,这样,N[,1]、N[,2]的分别有时就不那么明显,一般得用介词引出N[,1]或N[,2],以区分出语义关系。如果没有介词介引,汉语中就利用其他一些条件来限制:

(12)小王打了小张。——小王把小张打了。

(13)小张被小王打了。——*小王小张打了。

(14)*小张小王打了。——不王连小张也打了。

后一句用“连……也”格式来限制。

1.1.2.3 N[,1]必须有介词介引才能进入句子的

介引N[,1]的介词主要有“由”和“被”,构成被动句式,而且这里的介词不能省略。由“由”字引导N[,1]的动词(记作Va[,4])有“伴舞、辩护、护驾、护航、领路、圆场、帮厨、保驾、裁决、裁夺、裁断、裁处、补缺、定夺、决断、颁奖、供稿、会诊、接班、协办、代劳、供稿”等,例如:

(15)山本五十六及其幕僚分乘的两架专机(N[,2])由六架战斗机(N[,1])护航。

(16)本文(N[,2])由朱静芳(N[,1])供稿。

用“被”引入N[,1]的动词(记作Va[,5])有“罢官、罢职、贬官、贬职、撤职、撤差、充公、除名、充军、掉包(调包)、革职、解聘、解职、免职、判刑、揭短、兜底、停职、降级、缴械、保外执行、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例如:

(17)谢洛科夫(N[,2])被中央委员会(N[,1])除名。

(18)张权(N[,2])被孙传芳(N[,1])革职了。

由“被”字引导的动词是比较特殊的动词,它们只能表示被动意义。这一类动词的动作发出者,在句子里常常不出现,但从语义上来说,“除名”“革职”等总有动作的发出者,如果表义上需要的话,总能够把它们补出来。这里的N[,1]虽然也可以不出现,但它的省略一般有“被”作为标记,所以我们把这类词归为第二类。

1.2 N[,2]必须由介词介引才能进入句子的

能介引N[,2]的介词较多,按介词的不同可以分为几个小类。

1.2.1 N[,2]能用“替/给/为”介引的,构成格式:N[,1]+替(给/为)+N[,2]+Vp,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记作Vb[,1])有“按脉、拜年、拜寿、帮工、擦粉、擦油、补课、撑腰、替班、接风、压惊、拉架、评功、捧场、让座、让路、劝架、润色、提亲、增光、助兴、引路、做寿”等,例如:

(19)他(N[,1])乘机在狱中摆好酒席,一为“七君子”(N[,2])压惊,二替章培(N[,2])接风。

(20)春节,我(N[,1])去医院给正在治疗中的黄院长(N[,2])拜年。

(21)那位小同学(N[,1])替我们(N[,2])拉架了。

1.2.2 N[,2] 能用介词“跟/和/同/与”介引的,构成格式:N[,1]+跟(与)+N[,2]+Vp,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记作Vb[,2])有“拌嘴、唱和、搭腔、顶嘴、对号、对质、接轨、没缘、攀亲、抬杠、握别、脱钩、道别、作别”等,例如:

(22)看他这样,我(N[,1])就同他(N[,2])道别了。

(23)据《人民日报》1992年9月24日披露:某市十几个机关实体办(N[,1])都没有政企分开,没有与财政(N[,2])脱钩。

(24)这些人(N[,1])又来跟我(N[,2])攀亲。

1.2.3 N[,2]能由介词“向/对”介引,构成格式:N[,1]+向(对)+N[,2]+Vp,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记为Vb[,3])有“拜师、报信、报喜、报捷、逼婚、道谢、道歉、告状、话别、贺喜、还礼、捐款、敬礼、看齐、开炮、赔礼、让步、求绕、求婚、授奖、摊牌、问好、献花、祝酒、赔礼、交帐、开刀[,2]、伸手、致敬、暗送秋波”等,例如:

(25)我(N[,1])要向自己(N[,2])开刀,剥去我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皮!

(26)为了削弱战后英国在亚洲地区的势力,罗斯福(N[,1])向蒋介石(N[,2])暗送秋波。

(27)我们(N[,1])已经对他(N[,2])摊牌了。

1.2.4 N[,2]能用介词“在”介引,构成格式:N[,1]+在+N[,2]+Vp,能进入此格式的动词(记为Vb[,4])有“安家、安营、踩道(点)、采风、观光、落脚、任职、打主意”等,例如:

(28)你(N[,1])别总在他身上(N[,2])打主意。

(29)他(N[,1])在杭州(N[,2])任职。

(30)我们(N[,1])今晚就在这儿(N[,2])落脚了。

一般来说,“在”引出的表示处所的词不属于动词的配价成分,但某些特殊动词如Vb[,4]类动词中,“在”后的Np却应该看作动词的配价成分,因为如果把它们中的介词结构去掉,句子就不成立了,如:*他打主意、*他任职。而在一般的句子中,如“他在食堂里吃饭”,去掉介词结构,“他吃饭”仍是合格的句子,所以这一句中的介词结构不是动词的配价。从语义上来说,像“观光”这类词总有一个对象,而这个对象只能是表示处所的词,所以从语义关系看,Vb4类动词句中的“在”后处所成分属于动词的强制性的名词成分,即配价成分。

二 变换句式

2.0 上文对“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分类是基于N[,1]和N[,2]进入句子时是否必须由介词介引以及由什么样的介词介引。如果说上述列举的格式是基本句式,我们发现在实际的语言使用过程中,它们还可以出现多种变式。

2.1 上文我们把N[,1]、N[,2]都能够直接进入句子的格式作为基本句式,其实N[,1]也还可以用介词或其他词语引入。如“那些信他已经封口了”就可以用以下形式表达:

2.1.1 用“被”引入N[,1]

(31)那封信已经被他封口了。(N[,2]+被+N[,1]+V)

2.1.2 用“让(由)”引入N[,1]

(32)那封信已经让他封口了。(N[,1]+让+N[,2]+V)

2.1.3 用“把”引入N[,2]

(33)他已经把那封信封口了。(N[,1]+把+N[,2]+V)

2.2 有些N[,1]前必须有介词介引才能进入句子的动词,如果N[,2]用介词引入句子的话,N[,1]也可以直接进入句子:

(34)他(N[,2])被学校(N[,1])开除了→学校把他开除了

(35)主席(N[,2])由我们(N[,1])护航→我们为主席护航

2.3 在“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中,相当一部分动词是离合词。在离合词构成的句子中,受事N[,2]可以因离合词的不同扩展而有不同的变化。

我们用V[,0]表示支配式离合词的动语素,N[,0]表示名语素,这样"V[,0]+N[,0]"式离合词的扩展式就可以有以下几种。

2.3.1 N[,1]+V[,0]+N[,2]的+N[,0]

(36)a.你(N[,1])别搭他(N[,2])的腔。

b.朋友(N[,1])总开他(N[,2])的玩笑。

(37)a.我(N[,1])请你(N[,2])的客。

b.好几个同学(N[,1])告他(N[,2])的状。

这种扩展式是在V[,0]与N[,0]之间插入N[,2],并在(N[,2])的后面加一个“的”(口语中“的”字可以脱落)。这样受事N[,2]实际上成为“V[,0]+N[,2]+的+N[,0]”动宾结构里的定语。细分起来还可以看作两类:1类里的N[,2]可以用介词引入,如上面两例可以说成“你别跟他搭腔”、“朋友总跟他开玩笑”。2类里的N[,2]作为受事,只能在这个“定语”位置。表面上看,可以用介词引入N[,2],但引入后意思发生改变,如把上两例改成:

(37')a.我为你请客。

b.好几个同学向他告状。

改变后的句子跟原来句子的意思不同。“请你的客”中“请客”的对象是“你”,“你”是被请的客人;而“为你请客”中“请客”的对象一般情况下不是“你”,而是别人,只是请客的目的是为了你。“好几个同学告他的状”中“告状”的对象是“他”,“他”是被告;而“好几个同学向他告状”中“告状”的对象不是“他”,而是别人。

2.3.2 N[,1]+V[,0]+补语+N[,2]+(的)+N[,0]

(38)大家(N[,1])要把好质量(N[,2])关。

(39)你(N[,1])要保住他(N[,2])的命。

这一格式中,(N[,2])依然处在“定语”位置上,不同的是动语素的后面有相当于补语的成分,N[,2]置于这个补语成分之后。

2.3.3 N[,2]+N[,1]+V[,0]+补语+N[,0]

(40)质量(N[,2])你(N[,1])要把好关。

(41)这件事(N[,2])他(N[,1])作不了主。

这种形式实际上就是把2.3.2中的N[,2]从动词后定语位置话题化到句子的最前面。但不是所有2.3.2中的句子都能转换成这种形式,如“你要保住他的命”不能变换成“他你要保住命”。有的动词的N[,2]在一般情况下不能居于N[,1]的后面,如:“这件事他做主”,不能说成是“他这件事做主”,但可以说成“他这件事做不了主”或“他这件事做得了主”。

2.3.4 N[,1]+prepN[,2]+V[,0]+个(补语)+N[,0]

(42)你(N[,1])给我(N[,2])理个发。

(43)老师(N[,1])给我(N[,2])说个情吧。

(44)王厂长(N[,1])为工人们(N[,2])操碎了心。

这里“个”的意思虚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有的时候好像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如“你给我理个发”中,如果没有“个”的话,后面常用一个“吧”,成为“你给我理发吧”。

2.3.5 在V[,0]与N[,0]之间加入“什么”等

(45)别在我身上(N[,2])打什么主意。

(46)还没有过年,给我(N[,2])拜什么年呀!

2.3.6 V[,0]+数量词(名量)+N[,0]

(47)给主席送的影片(N[,2]),首长自己(N[,1])还要把一道关。

(48)妹妹们(N[,1])都比我更听你的话,也都比我更对你(N[,2])多操一点心。

在2.3.4-2.3.6这种扩展式中,N[,2]的位置也没有变,还是在动词前。离合动词还有其他扩展形式,因为跟N[,2]关系不大,不再赘述。

2.4 由上文可见,带绝对非宾受事的动词可以构成多种多样的句式。我们认为,虽然在认知上,作为语义成分的受事在句法上优先选择宾语位置,但在具体句中,由于某种语用目的,受事可以移位到不同的句法位置。而且,由于某种特殊限制,少数动词(如本文所讨论的“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受事绝对不能选择宾语作为其句法位置,只能位于动词前,位于动词前是强制的,不是移位变换的结果;或者在宾语中的定语位置上。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总结出现代汉语语法中受事的几种主要句法位置。

1.动词后,宾语位置:孩子们在栽种花草;

2.动词后,直接宾语位置:我送小王一本书;

3.动词后,插入到离合动词中成为宾语中的定语:帮小王的忙;

4.动词后,补语中的一部分:打得豺狼到处跑;

5.动词前,主语位置,构成“被”字句、“由”字句、“让”字句、“连”字句等句式:小王被老师批评;

6.动词前,状语位置,由价词引导,构成“把”字句、“对”字句、“在”字句、“给”字句、“为”字句、“替”字句、“向”字句、“和/跟/同”字句等句式:老师把小王批评了一顿;

7.动词前,主语前状语位置,由介词引导构成“对”字句:对那些孩子我一直十分想念;

8.动词前,主语位置,是主谓谓语句中的大主语:《红楼梦》我以前读过;

9.动词前,主语位置,是主谓谓语句中的小主语:我作业还没有做完呢;

10.动词前,主语位置,受事直接做主语,没有施事:饭卖光了、饭被卖光了。

三 动词不能够带宾语的原因试探

3.0 所谓“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数量虽然不多,但从现代汉语动词的整个体系来看却是十分特殊的,很值得研究,过去的论著中往往忽略了这类动词。这类动词所带的受事为什么不能选择宾语位置呢?对这类特殊句法语义结构的可能的解释是:这类“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的内部结构以动宾式为主(本文共列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280个,其中动宾式动词265个,约占总数的95%;共列语法词64个,其中动宾式语法词44个,约占总数的70%,非动宾式的都是四个音节的),动宾组合再带宾语一般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样受事只好位于动词前。虽然现代汉语中有一些动宾结构的动词可以带宾语,但总的来说,此用法有一定的限制。

3.1 高更生(1998)曾对内部结构为动宾式的动词能否带宾语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指出“动宾式动词的扩展情况同能否带宾语有一定的关系”,内部结构不能扩展的动词占能够带宾语的动词的65%,内部结构为无限扩展的动词占不能带宾语的动词的73%。可见,内部结构不能扩展的,即动宾结构作为词的资格越明显的,其带宾语的可能性越大,内部结构可以无限扩展的,即动宾结构作为词的资格越不明显,其带宾语的可能性就越小。这说明,汉语中动宾式合成词虽然可以带宾语,但能带宾语的动宾式合成词一般都是较为典型的词,即是说具有较高的作为词的资格,如“出席、抢滩、动员、关心、提议、注意、列席、起草、投资、承包、建议、登陆”等。而本文所列举的这些“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作为动宾结构动词,多可以扩展,多可算作离合词,这就是说它们本身作为词的资格还有问题,不稳定,这就影响它们把受事放在动词后做宾语的可能。另外,高文所举能无限扩展的但又能带宾语的动词主要为“操心”、“发愁”、“放心”、“着急”等。我们不难发现,这几个词都与心理活动有关。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与一般的动词相比在能否带宾语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本文讨论的动词有相当一部分是内部结构可以无限扩展或有限扩展的,它们大部分都是行为动词,所以在带宾语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3.2 从句式的角度看,内部结构为支配式的动词在成词之前往往是一个动宾短语,成词之初由于其内部结构为“动语素+名语素”,所以一开始一般都是不能带宾语的,因此不能带宾语的句式是这类词的基本句式。由不能带宾语的动词转变为一个能够带宾语的动词,实际上也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实现语法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使用频率,频率高的才有可能,频率低的可能性就小。根据我们对实际语料的调查,本文考察的这些“带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动词”都是使用频率较低的词,多是书面语色彩较浓的动词。这类词中使用频率相对高一些的词如“观光”等,现在已经出现后面带宾语的极少数用例。如:

(49)观光吉隆坡,宛如进入了时光隧道,深感它是一个新旧辉映、中西合璧的都市。(《北京日报》1997.8.21)

但从使用的频率看,在这一年的《北京日报》中共使用“观光”171次,这样的用法只有一例,所以还不能说带宾语已成为它的一个常规用法。

3.3 还有一些词,它的N[,2]总是已知的信息。如“雅正”、“惠存”等,都是常用于赠书等的题词,具有表敬意义,它们的受事说话者不用说出来,听话人也明白。像少数内部为状中结构或动补结构的,如“明说”、“说开”、“奉陪”、“奉告”等,常用于对话中,N[,1]都是表人的词,而这个N[,1]总是知道N[,2]的。句法中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安排,一般是已知信息在句子的开头,而未知信息在句子的末尾,所以这类词语的N[,2]不能进入句子的宾语位置。

3.4 我们所选取的这类词,有一部分是熟语,如“吃豆腐”,如果它是一个短语,“豆腐”就是“吃”的论元,这已经满足了动词配价的要求,可当它引申出“占便宜”的意思时,这个新的语义就有了“占谁的便宜”的新的配价要求,从线形排列上看,“吃豆腐”已经是一个内部结构为动宾式的词,这个新的论元不能放在这个词的后面,只好用有标记的形式把它放到动词前的某个位置或放在“吃”与“豆腐”之间,因为汉语的句法上有双宾结构,而且间接宾语总放在直接宾语的前面。

3.5 上述的几种解释,都不是绝对的,每一种解释也许只能说明某一部分现象,原因就在于这些动词作为词的资格还不太稳定。另外,汉语中存在着非宾位置的受事,是否说明现代汉语中存在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或作格动词(ergative verb)或起动动词(inchoative verb)呢?从有无宾语和宾语的位置来看,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非作格动词(unergative verb)、非宾格动词或作格动词或起动动词。非宾格动词是指语义上的宾语作了句子的主语,即受事一类的论元做主语,句中没有所谓的域外论元,如施事论元,且受事一类论元做主语时句中没有被动化标志。这样看来,汉语中虽然存在非宾位置受事,也存在一小部分专用于被动句的动词,但依然不能说汉语中存在非宾格动词。因为汉语中带非宾位置受事的动词所构成的句子一般有施事(即所谓域外论元),可以明显看出所谓域外论元的影响,也可以有被动化标志(“被”字)。

四 余论

我们对这类词语的考察,是以共时的语言现象为基础的,如果考虑到语言的发展,它们又是动态的。近年来,内部结构为动宾式的动词带宾语的现象越来越多,按照动宾式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可以把动词分成三种:(1)带名词性宾语动词,如复员、登陆等;(2)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又可以带动词性宾语动词,如“动员”、“操心”等;(3)只能带动词性宾语。

带名词性宾语的主要是处所宾语。动词与处所宾语之间都可以加一个“于”,因为这类宾语一开始都是介词的宾语,使用中这个介词逐渐弱化以至脱落,动词后的名词性成分就从带一个介宾结构变成带一个宾语了。这类词中“在”及其后的Np也可能进入句子的宾语位置,这样动词的针对对象也就可能进入宾语位置。

从(2)、(3)类宾语的情况看,这两类词中有些词可能是开始可以带动词性宾语,后来才带名词性宾语。我们考察了“操心”、“放心”这两个内部结构为动宾式的词在《冰心文集》中的使用情况。表中“/”前的数字是在文本中出现的次数,“/”后的数字是带宾语的次数。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冰心 1919- 1923- 1932-

1950- 1958- 1962- 1979- 1986-

文集》 1922  1931 1949  1857  1961

1978 1985  1994

操心 0/0  0/0

2/0   1/0  1/10/0  1/1  1/0

放心 6/0  10/1 2/0 

10/3

5/011/1 25/1  4/1

从考察的情况看,一方面这两个词带宾语的情况要远远少于不带宾语的情况;另一方面,从不能带宾语到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带主谓或者动词性宾语的中间状态,它们在1978年以前出现的宾语都是谓词性宾语。如“放心”最先出现的宾语就是在这样的句子中:“放心由我去做”。出现名词性的宾语可能有句式、语用等方面的原因,如“操心”第一次带名词性宾语是在这个句子中:“你妈上着班,又要操心你们,够她忙活的了”。很明显,“操心你们”可以与“上着班”在句式结构上保持一致。

在我们所列的词语中,已经有一部分词可以带动词或主谓短语做宾语,如:“他表态他不去”,“局长拍板建一所学校”,“明说是不相信我”,等,而且这些词语中有一些是常用的词语,它们的受事成分能否变换到宾语位置上,尚需要时间来验证,但其中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词中有一部分能够变成可以带受事成分宾语的词。

标签:;  

带有主语成分的非及物动词研究_介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