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混凝土挡墙已被广泛应 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区域。在河道堤防整治工程中,由于混凝土挡墙的施工简单、经济效益高、防渗和强度都很高,因此适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文章主要分析了河道堤防整治工程中混凝土挡墙施工浇筑技术及后期养护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
引言
在近几年的建设工作中,水利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同时在浇筑养护上也出现了很大的挑战,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重点应对。在水利工程中,河道堤坝经常受到风浪、水位等各种情况的影响,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为了提高堤坝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我们需要对挡墙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河道挡土墙混凝土浇筑及后期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后期质量问题,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待,才能减少问题的产生。
1水利工程混凝土挡墙施工特点
现浇混凝土挡墙能够很好的抵御风浪、预防洪灾且混凝土强度较高、整体性较好。另外因其具有造价不高、工期较短的特点。在这几年的国家河道治理工程中多使用现浇混凝土挡墙。施工过程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比如施工难以控制,标准高,很难操作,外表不美观等。堤防与大坝的现浇混凝土挡墙的典型特征是斜坡工作,其难以操作且有很多弯道等使施工难度增大。并且因为施工地点的原因,施工条件限制,有些不能使用机械施工,以至于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施工时表面不够平整、振捣达不到要求、不能确保厚度符合规定。一般情况下利用平板振捣器进行现浇混凝土挡墙的振捣操作,然而机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确保挡墙整体的平整,因此要通过人工操作进行修改。
2水利工程混凝土挡墙浇筑技术
2.1模板施工
混凝土结构物主要采用定型组合式钢模板,并用钢管、型钢等组成模板支撑框架。局部采用木模板,支模前进行打光、磨平、除锈并涂刷脱模剂。支模时,模板接缝要求紧密不漏浆,内侧光滑平整。接缝间夹用泡沫胶条,拼装模板之间有间隙时,可用醇酸腻子塞严,不得采用破损模板。按照设计要求,精确测量定位,人工现场拼接组装、支撑,内侧用对拉钢筋进行联接前后两块整体模板,外侧用槽钢、钢管、木方进行横纵加固。四角用角钢对接,外围用丝杆支撑。支撑时测量控制并复核,及时校正模板位置。模板组装支立后,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可靠度承受浇筑的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和其他荷载等。
2.2钢架架立
钢筋的施工方法一般采用人工在坝面上安装,加工好的钢筋从坝顶通过运料台车到达工作面,先安装架立筋,再用人工绑扎钢筋。面板宜采用单层双向钢筋,钢筋宜置于面板截面中部,每向配筋率为0.3~0.4%,水平向配筋率可少于竖向配筋率。在拉应力区或岸边周边缝及附近可适当配置增强钢筋。高坝在临近周边缝的垂直缝两侧宜适当布置抵抗挤压的构造钢筋,但不影响止水安装及其附近混凝土振捣质量。
2.3混凝土施工
(1)浇筑前检查。开仓前对钢筋与模板进行检查,自检合格后,经过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方可进行砼浇筑。模板检查主要检查模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以及预留拱度是否与设计相符,模板的支撑结构物是否牢固,以免浇灌过程中发生变形、走动等现象。如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继续浇灌时,事先要除掉水泥薄膜和表面上松动的石子或软弱的砼,并用水冲洗,充分润湿,按施工技术要求施工。钢筋检查主要检查钢筋的位置、规格、数量是否与设计相符,钢筋上的油污等要清除干净。控制砼保护层厚度的水泥垫块或支架要按规定垫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构件中有预埋铁件或预留孔洞者,应检查铁件或塞子等是否安置正确。在浇筑砼前,对钢筋的规格、数量以及具体位置应作出记录,作为隐蔽工程验收依据。
(2)浇筑。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中,需要按照其自重状况展开浇筑,先进行较大自重部位的浇筑,然后再进行较小自重部位的浇筑,通过对这种施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提升施工基础的沉实性,实现其自重大部分的降低,避免对周围成品基础造成破坏。在施工应用中,需要进行施工工序的明确,先进行主要部位的浇筑,确保重要部位浇筑方案的优化,实现其与穿插浇筑方案的协调。挡墙混凝土浇筑应均质密实、平整、无蜂窝麻面,不漏筋、无缺损、不漏筋骨,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的表磨光可以分两次进行,磨光时要保证在原浆基础上进行,一定不要在表面补填水泥砂浆。第一次在磨光机磨完后及时压实磨光,第二次等混凝土初凝前再压实磨光一次,以做到内实外光,棱角分明,保证表面无蜂窝麻面等现象出现。
(3)施工缝处理。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间断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施工缝处理。施工缝的处理应遵循下列规定: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1.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在水平施工缝上铺一层2-3cm的同配比砂浆。施工缝为斜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一般最低为1.2Mpa,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必须达2.5Mpa。
(4)振捣。要想尽可能地避免冷缝问题的出现,并且保证混凝土浇筑可以一次到顶,还需要进行混凝土振捣施工。通常情况下,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多采用机械振捣。需要注意的是,在振捣过程中,使混凝图表面出现浮浆,直至不存在气泡、下沉现象为止。
3水利工程混凝土挡墙养护控制
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有助于预防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性能等要求比较高,更应该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结束混凝与浇筑施工后,应采用覆盖草帘洒水等方式来对混凝土顶面、侧面进行养护。顶面养护主要是在混凝土实现初凝后进行的,可以通过人工洒水的方式来完成,洒水频率应结合具体气温来做出恰当调整。而测量养护通常都是在拆除混凝土模板之后进行的,且在结束浇筑施工的二十八小时内要保证养护的持续性,以此来有效避免干缩裂缝的产生,增强养护效果。此外,在不同的季节,对于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应当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在夏季进行混凝土养护时,主要采用泼洒冷水的方式,并且要尽可能的延长养护时间。通过有效地控制混凝土中的温差,可以避免热胀冷缩现象的出现,进而减少裂缝问题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在冬季进行混凝土养护时,还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情况采取具体的养护措施。举例来讲,当施工温度允许进行洒水养护时,那么可以采取洒水养护的方法,但要适当缩减洒水的时间和次数。另外,当外界温度过低时,应采取铺设麻袋、保温棉被或涂刷养护剂的方法养护,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冻结,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施工中,由于对混凝土这一部分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为了保障其施工质量,必须要对其质量控制要点做出全面分析与把握,并对原材料、搅拌,以及施工养护等各个层面入手,为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盛莉.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策略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4)
[2]李轶.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04)
作者简介:
刘军(1990.08-)湖南常德人,学历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施工工作
论文作者:刘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挡墙论文; 钢筋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模板论文; 河道论文; 自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