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作用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亚太各国之间的关系总体保持稳步、健康发展的态势;区域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各国更加重视安全对话与合作,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已逐步展开,有的已开始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亚洲安全仍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历史纠葛和现实矛盾影响着一些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地区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离主义行为时有发生;走私、贩毒、海盗、洗钱等跨国犯罪日渐猖獗;生态恶化、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也制约着亚洲的发展与繁荣。
面对国际和地区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挑战,我们必须严肃地思考:究竟我们应该倡导什么样的观念、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共筑地区可持续的和平、发展与繁荣。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健康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将如何运用其日益增长的实力,中国的快速发展将对地区乃至国际安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引起了地区内外国家的高度关注。我们在对其他国家的关注表示理解的同时,更愿以自身对当今安全问题的科学理解和负责任的行动,对这些问题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早在上世纪末,中国领导人即针对冷战后国际安全问题的新特点,特别是种族冲突爆发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的事实,首倡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时至今日,新安全观不仅已经成为中国解决国际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价值观,而且日益为国际社会所接纳和奉行。
中国新安全观首先是综合安全观。纵观当今世界,安全问题已不再限于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而是日益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综合性和跨国性,既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主张,要继续努力解决尚未解决好的传统安全问题,同时也要重视解决日渐增多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问题。
中国新安全观又是发展安全观。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一切问题都只能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同样主张,国际间的各类安全问题应当通过促进各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来逐步求得解决。因此,中国支持地区各国发展经济和推进区域一体化。在对外经贸合作包括外援方面,中国都是以能否有效地促进有关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
中国新安全观也是合作安全观。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和跨国性,使它必然关系到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安全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由少数国家或国家集团自行解决。中国主张通过持续、有效的国际合作,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集中和发挥全人类的智慧,严肃而科学地应对我们所面临的巨大安全挑战。
最重要的是,中国新安全观是共同安全观。当今世界不存在安全两难悖论。在国与国的安全关系中,不应该存在一国要获得安全就必须牺牲他国安全利益的“零和”关系。国际社会的实践证明,和则共赢,合则同安,没有别的选择。基于这种认识,中国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并主张以此为国际安全合作的方向和基础。
在新安全观的指导下,中国近年来与地区内外国家务实合作,积极参与解决各类安全问题,为促进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这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的我国新时期处理同周边国家关系的根本指南。为切实贯彻这一方针,我们提出了“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坚持与周边大小国家平等和睦相处;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加强与邻国互利合作,共同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目前,中国已与俄罗斯通过友好协商,全部确定了4300公里边界线。中国还与印度和中亚国家签署了有关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为保持中国与上述国家间的边境稳定提供了机制性保障。
中国与东盟政治互信明显增强,合作水平不断提升。双方已于今年7 月全面启动关税降税进程。在南海问题上,中国遵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目前,中、菲、越三国石油公司已签署了《南中国海协议区三方联合海洋地震工作协议》。有关国家正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今年上半年,中国领导人访问东南亚和南亚国家,巩固、促进了中国与两地区的友谊与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印两国边界问题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签署了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文件。
在加强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的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推动地区多边安全合作。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合作。我们倡议并承办了首次“东盟地区论坛安全政策会议”,支持论坛加强反恐、打击跨国犯罪、海上安全、卫生防疫、防灾减灾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重点打击国际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方面加强合作。中国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为实现半岛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中国还在利用10+3机制大力推进东亚合作的同时,积极支持该机制就地区安全问题开展对话合作。
中国重视与本地区各国加强对话与合作,也注意与区内外有关大国发展和保持建设性关系。中国在本地区不寻求排他性的战略利益,不排斥其他有关大国在地区内的合理存在和利益。我们的目标是有关各国的共存共赢。因此,中国愿与其他有关大国就地区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开展合作。如果囿于立场分歧无法合作,则应该寻求协调;如果连协调也有困难,则要努力避免对抗。本着上述精神来处理有关大国间的安全关系,是极具建设性的,充分显示了中国寻求和平与稳定的诚意。
中国对地区安全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防御性是中国国防政策的根本属性。中国军队主张同各国军方建立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安全合作关系。中国军事外交同样要为中国开展睦邻外交、营造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服务。
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其深厚的文化根基。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珍视和平,以和为贵,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国家立法保证。中国宪法和国防法均明确规定,抵抗侵略、保卫国家和人民,是中国武装力量的根本任务。中国防御性国防政策不因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异。中国不但在长期的发展阶段需要和平、追求和平,即使将来强大了,我们仍然要坚守不称霸、不扩张、不侵略的政策,永远是捍卫和平与安宁的坚定力量。
中国地处亚洲。我们在努力维护本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同时,也与地区其他国家共同肩负着维护亚洲和平与稳定的神圣使命。亚洲国家在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这就更需要亚洲国家充分发扬东方文化中的“和”、“合”精神,寻求本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并愿以自己的实践证明: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平,和平、合作则是发展与繁荣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