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区中医医院 四川成都市 610020)
摘要:目的 对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人性化理念的护理的效果进行探析。方法 以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接治的106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观察中,基于双盲法分成探究组和常规组,各53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基础护理干预,探究组同时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评测干预前、后患者的简明生活质量表(SF-36)评分后,并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分,护理后,探究组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8.1%,常规组为84.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对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胃炎;人性化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消化系炎性病症,是由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治愈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嗳气、胃疼、反酸等,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所以,在临床对症治疗同时,还需配合积极、个体化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对10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研究,系统剖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治的106例慢性胃炎患者纳入观察中,均通过临床症状、胃内镜等检查确诊,符合《消化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上腹隐痛、嗳气、反酸等。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系疾病、肠胃道恶性病变、意识不清以及妊娠等情况,对护理知情并配合。采取双盲法分成两组,均为53例。其中,探究组:男女患者比为28:25;26~61岁,平均(48.2±3.7)岁;病程2~6年,平均(3.4±0.4)年。常规组:男女患者30:23;24~62岁,平均(48.5±3.4)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3.2±0.7)年。2组患者基本资料、病情、病程等存在一致性(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均实施对症治疗,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包括床头宣教、告知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日常饮食护理等,探究组同时开展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因慢性胃炎疗程较长,病情易反复,再加上治疗起效较缓,患者治疗期间往往易出现焦虑、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绪,这会加重病情,影响临床效果。因而,应在门诊时针对患者心态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干预,做好解释工作,并指导学会自我调控心理和情绪方法,比如:深呼吸、注意力转移等,保持积极乐观生活心态。部分患者往往会出现浮躁心理,应给予针对性疏导。同时,向患者讲解治疗取得显著成效的病例,通过暗示方式引导患者转变观念。此外,还应嘱患者家属参与进来,多关心、多关怀患者,营造和谐家庭氛围,让患者保持愉悦,增强临床依从性。
(2)生活护理:一方面,向患者说明科学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嘱患者多食营养丰富、蛋白质高、营养丰富且清淡易消化食物,嘱患者规律饮食,按时用餐,不宜过饱,用餐中应保持良好情绪,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均衡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督促患者戒烟酒,不饮用碳酸饮食。另一方面,指导患者规律作息,劳逸结合,以免过度疲劳,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此外,指导患者在身体允许下每日坚持适量运动,比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最好在早晨、傍晚进行运动,25~30min/次,以身体热感为宜。
(3)随访指导:定期通过微信、手机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掌握患者用药情况,解答患者用药中的问题,解释所用药物名称、药效,嘱患者严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了解患者日常饮食、结构,指导患者科学合理饮食,必要时可为患者制定饮食谱。
1.3观察指标
应用SF-36量表评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3],包括日常生活、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等维度,每项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操作、人文关怀、随访指导、护理质量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通过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P=0.05为有无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表1)
表1常规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x±s)分]
注:同组与护理前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探究组:满意52例(98.1%),一般1例(1.9%),不满意0例(0);常规组:满意45例(84.9%),一般6例(11.3%),不满意(3.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病程长,且易迁延、反复,对患者健康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为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仅重要积极治疗,还要给予积极、全面护理。
人性化护理是基于“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是以“生理-心理-社会”的医疗模式为指导的,突出患者个体性、社会性,强调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等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中的影响,使医疗和护理从以往的“疾病为中心”转变到“患者为中心”[3]。近年来,人性化护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有效的实践[4-5]。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同时开展人性化护理干预,以患者身心状态,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生活护理,并开展随访指导,增强患者依从性。从结果看,干预后探究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基础护理干预的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而言,对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袁梅,杨芳,黄翠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5):695-696.
[2]刘新光.消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08-512.
[3]田寿仙.人性化护理干预在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5,34(01):140-142.
[4]李荣琳.常规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常规组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常规组2016(s2).
[5]李春红.常规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常规组现代医药卫生,常规组2014(13):2039-2040.
作者简介:张玲(1981-12月-05日),民族:汉,性别:女,籍贯:四川省成都市,工作单位:双流区中医医院,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消化系统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7
标签:患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常规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两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病程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