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质量也受到大众的关注,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建筑材料,其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房屋建造中,人们对于房屋建筑安全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建筑质量要想满足人们的需求,就要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鉴于此,本文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进行的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工程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各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都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工程当中,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在建筑工程当中施工材料的质量与施工工艺均与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十分紧密。
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应用概述
混凝土是一种传统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当中使用非常广泛,在建筑工程施工当中混凝土使用量非常巨大,据估计,一般民用建筑工程混凝土的造价约占工程建安成本的12%~19%,钢筋混凝土占比更是达到20%~30%。同时,混凝土为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六大部分组成,内部结构及形成机制较为复杂,因此在生产、运输和浇筑当中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非常之多,每个环节把控不严均可能出现质量问题,甚至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以混凝土结构为例,混凝土结构裂纹按照裂纹的深浅度可分为表面裂纹,深度裂纹以及贯穿性裂纹。混凝土工程施工需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有害裂纹情况,在施工当中就必须要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变化、水泥热化反映以及混凝土的自收缩现象等一系列重点给予充分的重视,优化施工方案,加强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当中的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的基本质量要求
1、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水的质量要求
水是混凝土在拌制和养护中需要的最大量的资源。施工技术中对水的质量要求很严格,要求水的酸碱度适中,PH 值、不溶物、可溶物、CI —,SO 2—4,碱含量等都要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的要求。所以,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一般直接使用市政管网内的生活用水(自来水),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可以使用自来水,或者收集的干净雨水和基坑抽排的符合要求的水,但不能使用沼泽水、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水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所以,要对水进行检测后才能使用。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预应力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拌制和养护中严禁使用海水。
2、混凝土施工中对水泥质量的控制
水泥是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应用非常广泛。水泥的质量决定着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对水泥的质量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第一、凝结时间。水泥的凝结时间分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水泥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 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 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 10h。第二、体积安定性。水泥的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即所谓体积安定性不良,就会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降低建筑工程质量,甚至引起严重事故。因此,施工中必须使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第三、强度及强度等级。国家标准规定,采用胶砂法来测定水泥的 3dt28d 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根据测定结果来确定该水泥的强度等级。工程使用的水泥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的标准。第四、其他技术要求。其他技术要求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的细度及化学指标。水泥的选择必须符合这些质量标准。
3、混凝土施工中对骨料的质量控制
骨料包括砂料和石料。其中,粒径在 4.75mm 以下的骨料称为细骨料,一般是砂。砂可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类。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和淡水化海砂。因河砂干净,又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所以在配制混凝土时最常用。用砂时,要同时考虑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同时,混凝土用砂要求洁净、有害杂质少,还应具有符合规定的坚固性。另外,粒径大于 5mm 的骨料称为粗骨料。常用的粗骨料有碎石或卵石。粗骨料的技术要求有: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要符合水泥强度要求;强度和坚固性要符合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混凝土使用环境的要求;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的数量要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工艺分析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建筑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影响,其中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道程序,其决定着建筑工程结构的疏密程度,振捣工艺中要注意顺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也是很重要的,浇筑工作要保证连续性,不能断断续续,这样造成混凝土的不均匀,影响到建筑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控制好浇筑和振捣工作,一般混凝土的振捣工作采用插入式的振捣器,拥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
四、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有效应用要点
1、混凝土的配制与搅拌
随着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及细分化,现今建筑工程所需混凝土主要为商品混凝土,现场搅拌混凝土只占工程施工当中很小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根据现场需要设计出符合条件的混凝土,将清晰明确的要求提交至混凝土搅拌站,同时入厂检验必须严格执行,坍落度、碱含量、不同龄期抗压强度试验及同条件试块等试验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2、控制温度应力
第一,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温度的有效控制,做好对混凝土降温的措施。由于混凝土的浇筑的过程大都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混凝土在浇筑当中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浇筑混凝土应尽可能的选择在适宜天气下进行,避开高温天气。第二,如果混凝土浇筑环境的温度太高,甚至是已经要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混凝土及其相关的原材料进行冷却和降温处理。第三,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养护时混凝土内部设置循环水管,主要是为了给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这种强制性降温的方法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混凝土温度不适宜的问题。对混凝土温度应力进行控制,不仅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内部温度都能够达到合理的范围,而且还能够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
3、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
(1)通过掺加矿物掺合料或外加剂来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混凝土的早期收缩主要是由于化学收缩、沉缩及干燥收缩所决定,后期收缩主要为干燥收缩、碳化收缩所决定。对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来说,良好的保水性及养护条件将减少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因此适宜含量的粉煤灰及固定用水量时添加减水剂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均可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好的养护条件也是阻止混凝土水分蒸发过快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混凝土的体积变化。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将产生比较好的孔结构,结构中有较少的连通孔也会阻止水分的蒸发,对于混凝土后期也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同时由于前期水化热较大,后期降温将导致混凝土收缩,为减小收缩可在条件允许处使用缓凝剂,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2)通过添加纤维增强混凝土抗拉强度防止开裂近些年来研究表明,通过纤维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纤维等)的添加能够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从而防止混凝土的开裂。但纤维材料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市场应用较少,在有特殊需求位置可以进行相关抗裂改善应用。(3)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配置高强度混凝土的后期收缩较小,可以通过相应的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提高混凝土强度,从而较少后期干缩。由于前期水化热较大,后期降温将导致混凝土收缩,为减少收缩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使用低热水泥或热膨胀系数低的集料,减少温度收缩。(4)施工工艺上的设置由于近年来,工程规模逐渐变大,工程中底板、楼板施工面积较大,一次浇筑无法满足要求,因此为防止收缩开裂,均应分段、分层施工,同时设施工缝及温度收缩缝。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混凝土的施工面积比较大,其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混凝土的材料质量也是施工中的重点,从整个工程的施工方面来看,每一道工序都要按照标准进行,要从工程的实际问题出发,注重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有效结合,做好对每一项材料的选择,充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鹏.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管理要点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02):134-135.
[2]冷少凡.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7(24):86+89.
[3]陈晓晴.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01):115+117.
[4]薛军.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51):12-13.
[5]李宏.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浅析[J].四川水泥,2017(12):22.
[6]徐剑荣.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50):44-45.
论文作者:陶家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