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 刘红 李满香 廖万威 李锡坡 谢延 刘青 易敏
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卫生科 深圳市 518048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深圳市大型工厂外来工随机抽取621人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该群体SCL-90得分中9个因子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t=1.6449 P<0.01);①性别、年龄、户籍与SCL-90 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焦虑、抑郁等因子分呈正相关(t=1.6449 P﹤0.01)。②文化程度、个人收入与SCL-90 的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焦虑、抑郁等因子分呈负相关(t=1.6449 P﹤0.01)。结论 在深圳市外来工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外来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1947年WHO提出第一个对健康多维度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康宁(well-being)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以来,这个定义推动人们以多维度的观念来衡量健康。WHO在对全球人类健康状况的评估中发现约70%左右的人群正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1],促成亚健康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心理、社会生活方式、生活行为习惯等几方面。深圳80%以上为暂住人口[2],其中外来劳务工有500万左右[3],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对621例深圳市外来工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旨在明确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健康指导的针对性,以寻找切实可行的服务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 2016年7月间首次来深圳工作且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选择某家大型工厂(员工近万人),并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650份,其中有效问卷621份(有效率95.5%)。纳入标准:年龄≥18岁,确定无精神病史及思维沟通障碍,具有理解表达能力,并自愿接受本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心理健康检测 采用 Derogatis 编制、吴文源修订引进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4]为测查工具。该量表有90个评定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调查时首先向受访者说明表中每个问题的涵义和要求,填表采用自评的方式,匿名填表,无任何干扰和提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独立的自我评定。
1.2.2 SCL-90 评估标准
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级,分别以1~5分的五级评分标准。SCL—90总分超过160分、阳性项目(单项分﹥2)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均分超过2分都视为筛选阳性。参照使用全国成人常模数据[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所有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主要采用成组t检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深圳市外来工621人,年龄18~45 岁(27.00 ±3.50);在深工作时间为1~9 年(3.32±2.10);文化程度高中以下29.1%,高中以上占70.9%;常住有居住证占68.8%,流动无居住证占31.2%。深圳市外来工SCL-90总分﹥160分者75例(12.2%),其中女44 例,男31例;阳性项目数﹥43项有9例(1.4%),其中女性7例,男性2例;焦虑因子均分≥3分者38例(6.12%),其中女23 例,男15例;抑郁因子均分≥3分者29 例(4.67%),其中女19例,男10例。
2.2 SCL-90 得分结果
2.2.1 由表1统计结果可知,深圳市外来工在全部9个因子、阳性项目数及总均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1)。以各因子≥3 分计检出率排序,可知本次调查深圳市外来工主要心理问题依次为焦虑(6.12%)、抑郁(4.67%)、人际关系敏感(3.70%)、敌对(3.54%)、强迫(3.22%)等,见表1
3 讨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与户籍等因素对得分的影响相关资料分析显示:深圳市外来工男性平均得分低于女性;深圳市外来工男性与女性之间在总分、总均分、抑郁和焦虑因子分均呈高度的相关性。提示深圳外来工的整体心理卫生状况较正常人差,一方面显示了深圳外来工女性与男性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深圳外来工的女性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比男性外来工承受来自各方面更多的压力,这与国内的一些调查结果相近[8]。这可能与中国女性的心理特征有关。深圳市外来工年龄越大,因子得分相应也高;文化程度越低、个人收入越少,因子得分越高;乡村户籍得分明显高于城镇户籍。教育层次较高并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深圳市外来工,可能通过他们在工作中的贡献,体现出自身价值而被社会接受和认同,因而本身也可从中获得自尊而有归属感,更有能力调节心态,减轻各种压力造成的负性影响。综上所述,外来工心理问题的治疗应该遵循“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同时,建立深圳市外来工心理健康档案,并根据他们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减轻心理紧张,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重视对年龄较大、低文化、低收入尤其是来自乡村的深圳市外来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赵瑞芹.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
[2]胡振宇,刘鲁鱼,周 林.深圳市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05,4:82-85.
[3]陈维真,凌 冲.关注深圳外来工的问题-来自深圳外来工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4:33-40.
作者简介:朱华,(1974.04.19-),男,汉族,出生地:新疆,职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卫生。
论文作者:朱华,刘红,李满香,廖万威,李锡坡,谢延,刘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深圳市论文; 外来工论文; 因子论文; 深圳论文; 心理论文; 阳性论文; 得分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