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阶段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以江西和江苏为例_霍夫曼论文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以江西、江苏为例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西论文,江苏论文,为例论文,系数论文,缺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工业化进程的衡量指标

(一)霍夫曼系数

一般认为,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即以机器化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与提升过程,其主要表现为工业产值在工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以及工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业产值的比重及农业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认为,工业化“首先是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的提高;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

就工业化进程本身而言,霍夫曼对各国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演进规律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他根据20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的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以轻重工业划分)之间的净产值比例关系(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变化,然后概括出有代表性的比值即霍夫曼系数,根据这一比值来划分工业化的阶段,从而把工业结构特征与工业化过程的阶段划分联系起来。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都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即霍夫曼系数)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曼定理[2]。

他将工业化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

(1)工业化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5(±1);

(2)工业化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2.5(±1);

(3)工业化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1(±0.5);

(4)工业化第四阶段:霍夫曼系数<1。

霍夫曼系数的意义在于:从工业结构内部的分析上把握产业结构高度化进展程度进而把握发展阶段,说明产业结构演进中是如何实现初级产品生产比较优势被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被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替代的。霍夫曼定理是关于经济发展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的分析,在确定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二)工业化进程的其他衡量指标

1.人均产值指标(人均GDP)。钱纳里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变与提升过程,他根据人均GDP数值的多少,将经济演进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2.劳动力结构指标。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将国民经济分为三个部门,认为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也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也是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见表1)。

表1 克拉克定理:收入与就业的互动关系

资料来源: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P428-429。

3.产业结构指标。库兹涅茨认为,在工业化的推进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动最为迅速、及时。工业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并保持稳定的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下降的过程。

4.城市化水平指标。钱纳里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的增加,不仅产业结构会升级,而且会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这说明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工业化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而城市化的聚集效应也会促进工业化的进步。

二、霍夫曼系数的验证:江西、江苏及全国

利用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或增加值)近似地代替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计算出改革开放后江西、江苏及全国的霍夫曼系数(如表2)。

对照霍夫曼系数,考察江西、江苏及全国的1978-2005年工业内部结构变动情况(见图1),我们可以看出:第一,1978年到2005年,江西、江苏及全国的霍夫曼系数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表明在改革开放后江西、江苏及全国的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第二,总体看来,霍夫曼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江苏、全国、江西,根据霍夫曼定理,这一排列的经济含义是江西的工业化程度最高,江苏的工业化程度最低,全国居于中间水平;第三,2005年,江西、江苏及全国的霍夫曼系数分别为0.53、0.50、0.59,均在0.5左右,表明江西、江苏及全国都处于霍夫曼定理的第四阶段(即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表2 江西、江苏和全国的霍夫曼系数的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江苏统计年鉴(2006)及江西统计年鉴(2006)中数据计算而得。

图1 江西、江苏及全国霍夫曼系数

以上第一个特征是与事实相符的。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各地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不断引向深入也促使我国经济稳步增长,但第二、第三个特征却与江西、江苏及全国的经济发展事实不符。2005年,江西省人均GDP为1140美元,仅为全国水平的69.3%,对照钱纳里的总量标准,目前江西仅处于工业化中期靠前的阶段。江西作为我国欠发达省份,其工业化水平同改革开放前相比尽管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20世纪70年代,江苏霍夫曼系数在1.58-1.10间波动,80年代霍夫曼系数在1.56-1.09间波动,90年代霍夫曼系数在1.21-0.94间波动。但是,借助钱纳里标准模式来分析江苏工业化水平及所处阶段,江苏2005年人均GDP为24515元人民币(约合2989美元)。据此,可以认为江苏工业化刚刚进入钱纳里多国模型中的工业化加速阶段的中后期。

我国以及各个地区工业结构重型化态势明显,显然这种重工业比重的加速上升程度是与我国经济特殊的历史原因分不开的。上述与标准结构的偏离是与我国特殊的工业化道路有关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长期大力推进“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其特征是:优先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通过工农产品“剪刀差”为制造业发展提供资金积累;限制发展以生产消费品为主的轻工业;轻视第三产业发展。这一战略的实施,使全国重工业实现了超常发展,导致了结构关系与标准模式相比偏高,呈现出霍夫曼系数的“虚高度”。

三、霍夫曼系数不能得到印证的原因:历史与比较研究

(一)我国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区别

1.西方工业化过程与霍夫曼系数变化

自1812年至1924年,英国消费品工业对资本品工业的比率(即霍夫曼系数)从6.5下降到1.5,即消费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其中,在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的1871-1901年间,即钢铁、石油、化学、电力等产业高速发展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霍夫曼系数从3.9显著下降到1.7(见表3)。

表3 英国消费品工业对资本品工业的比例(1812-1924年)

资料来源: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P106;转引自罗勇:《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与中国工业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P38。

美国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工业化”表现得比英国更为明显。在1850-1927年间,消费品工业占总生产的比重从43.5%下降到32.4%,资本品工业占总生产的比重从18.2%上升到39.9%。到1914年,资本品工业所占比重已超过消费品工业(见表4)。

西方国家的产业革命是以蒸气机的应用为标志,从纺织业开始的。在工业化初期,轻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化的一般趋势:在工业化初期,轻工业比重大,甚至占有绝对优势;工业进一步发展后,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直至占优势;工业获得再发展后,轻重工业比重相对稳定在一个比重相差不大的比例关系上。

表4 美国的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占总生产份额(1850-1927年)

资料来源: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P105;转引自罗勇:《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与中国工业化》,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P37。其中,霍夫曼系数是根据资料的原始数据计算所得。

2.中国的工业化过程与霍夫曼系数变化

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一般是通过演进性的类型发端于纺织、食品等消费品生产领域,而一些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则开创了工业化以资本品工业起步的发展模式(如中国的工业化过程)。

近代中国工业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后被动进行的,早期近代晚清政府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信条,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引进了中国,在19世纪中期以“图强”为目的创办一些军事工业。这些工业就其性质而言当属资本品工业。晚清政府为“强国”而推行优先发展资本品工业生产的“逆霍夫曼定理”发展战略,在客观上完成了霍夫曼系数的超前转换,从而有利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资料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1979年以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减轻外部压力、增强独立自主的能力,国家的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倾向于重工业,为保证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将居民的消费水平一直压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把众多的资源投向了重工业,促进了重工业的超常规发展,使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第二阶段即1979年后,我国轻重工业的比例(即霍夫曼系数)达到了38:62,几乎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努力主要是为国家的政治独立服务的,根据我国的实际而走的一条重工业自我发展、自我服务,与人民群众消费需求脱节的工业化道路,这只能称之为狭义的国家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结构进行了大调整特别是工业结构的改变,重工业发展相对缓慢,直接关系着人民生活的轻纺工业则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经济终于与消费需求接上了轨,中国人压抑多年的消费需求如饥似渴地迸发出来,从一个消费领域转向另一个消费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连续不断的消费热点,拉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轻纺工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主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到1992年,我国轻重工业比例(即霍夫曼系数)趋向合理,达到了49.9:50.1。

纵观中国霍夫曼系数变动的历史不难发现,其历史性转折点即该比例向小于1.0转变,不是发生在工业化进程的高级阶段,而是发生在工业化初期的起步阶段。中国的霍夫曼系数是在消费品工业生产发展水平尚未起步或很低的基础上实现超前转换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抑制消费需求和向资本品工业部门倾斜的政府投资行为和政策来维持的。随着中国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发展道路逐渐纳入最先发生工业化国家“轻纺工业—整个轻工业—重工业”的一般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动轨迹。

(二)中国的特定国情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的消费水平低,有些地区还存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食品等轻工业产品的需求较小。所以,在农村人口比例大、经济落后的地区可能霍夫曼系数反而小,如江西的霍夫曼系数比江苏小。江苏省城市化相对于其他地区是比较高的,2001、2002、2003年的城市化水平分别达到42.6%、44.7%、46.8%,2004年全国的城市化平均水平达41.8%,而江西只有37%。而工业化的发展会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革命刺激下,19世纪英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在欧洲占据首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的需要,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从1520年的80%下降到1801年的50%。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占了世界的一半,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化的推进使英国出现了一大批工商业城市。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2%。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达到77%[3]。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而且没有一个城市超过5万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以前,城市人口每10年增长的幅度都不大。但从那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了。在1840-1850年间,城市人口数量几乎翻了一番,1850-1860年又翻了一番。到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4]。

(三)第三产业的出现

霍夫曼根据工业化早期阶段霍夫曼系数不断下降的经验事实,推论出到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品工业将在工业中占支配地位的预言。但是,由于当时服务业(第三产业)并未被承认为一个基本产业,在只有农业和工业这两个基本产业的分析框架下,资本品工业在工业中占支配地位,也就意味着资本品工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支配地位。霍夫曼的这个预言后来被推演为“工业化后期阶段是重工业化阶段”的所谓“霍夫曼定理”。其实,除了断然否认经济发展中存在这一“定理”的经济学家,即使赞成霍夫曼分析的经济学家也只是说这是一个“经验定理”。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后期发展最快的产业部门并不是工业,更不是重工业,而是服务业。运用20世纪40年代确立的“产业三分”的框架来进行分析,我们看到的真实图景是:无论是作为工业化第一梯队的英、美和第二梯队的德、法,还是第三梯队的日本,增长得最快的产业并不是工业,更不是资本品工业或重工业,而是服务业。不论从就业结构看还是从产值结构看,服务业都很快成为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部门。服务业特别是其中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于先行工业化国家生产成本特别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工业也是其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所以霍夫曼系数评价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早期阶段是有其合理性的。

四、对霍夫曼系数的修正

(一)霍夫曼系数修正的依据

1.霍夫曼系数与城市化水平有关联

根据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工业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推进的。工业化催化了城市化,为城市化提供了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城市是工业化的产物;城市化又进一步促成了产业结构的转换,为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见,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也是与霍夫曼系数相关的。根据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表明,霍夫曼系数越小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2.农村消费水平偏低影响霍夫曼系数

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由于粮食等轻工业产品在农村是可以通过自给自足解决的,尤其对食品等轻工业产品的需求会比城市人口少得多。而我们根据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所以农村人口多的地区,其统计出来的轻工业产值会比城市人口多的地区少很多。这样在同等情况下,农村人口较多的地区其霍夫曼系数会偏小。

中国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外,大部分农村还处于温饱阶段,有的甚至还不能达到温饱,农民手中可用来消费的现金少得可怜。农民消费现金支出水平在1000元以下的地区共有16个省、市、区,占大多数。广大西部地区农民消费水平更低得难以想象。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农民消费仅限于针头线脑、成衣、日用品等最基本生活消费品,而交通通讯等较高层次的消费只处于初步阶段,家用汽车、旅游休闲等消费在大多数农村地区更处于未启动状态。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生活必需品消费时代,那个时候的一个城市家庭每个月将几十元的收入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些生活必需品大多是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据统计,199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农村只占40%以下,农村人口消费品购买额不及城镇居民的1/3。农民收入低且增长缓慢,没有购买力。我国农民纯收入很低,经过多年积蓄还不够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开支,农民的现金收入即可以用来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收入很少,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农村人口较多的中国的霍夫曼系数偏低。

(二)霍夫曼系数修正的思路

无论是霍夫曼系数与城市化水平相关联,还是农村消费水平偏低影响霍夫曼系数,农村人口会成为影响霍夫曼系数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城市化水平较低而又优先发展重工业,这可能会使轻工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体现在霍夫曼系数上就是如果农村人口比例高而又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话,系数会比实际的偏小。基于这个思想,我们在计算霍夫曼系数时把农村人口这个因素纳入其中,对霍夫曼系数的修正是在原有的霍夫曼计算公式中引进农村人口这个因素,修正后的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净值+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意愿消费额)/资本品工业净值。此处的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意愿消费额指的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时将增加对消费品工业的消费额,即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意愿消费额=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时对消费品工业消费额-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消费额。由于农村消费水平偏低,加上粮食等轻工业产品可以自给自足,其对消费品工业消费额很小。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假定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消费额为零,即轻工业产品均为城市人口消费。这样,我们可以将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意愿消费额近似简化,即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工业意愿消费额=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时对消费品工业消费额=轻工业产值×(农村人口比例/城市人口比例)=轻工业产值×[农村人口比例/(1-农村人口比例)]。

(三)对修正的霍夫曼系数的验证

以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近似代替消费资料工业和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再引入农村人口比例这个变量,根据修正后的霍夫曼系数=[轻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村人口比例/(1-农村人口比例)]这个公式,计算得出江西、江苏的霍夫曼系数(如表5、6)。

表5 江西的霍夫曼系数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江西统计年鉴(各年)。

表6 江苏的霍夫曼系数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各年)。

根据表5和表6的计算结果,对比霍夫曼系数和修正的霍夫曼系数,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江西还是江苏,修正的霍夫曼系数都大于1,说明江西和江苏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这与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水平是相符合的。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江苏修正的霍夫曼系数变动幅度比江西大,到2005年时,江西修正的霍夫曼系数为1.62,而江苏修正的霍夫曼系数为1.07,由此说明江苏的工业化过程比江西快得多,现阶段江苏的工业化水平也比江西高,这也与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合。

修正后的霍夫曼系数与实际的工业化水平更加符合,但它也只是衡量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之一。要准确地判断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我们必须综合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论等工业化进程的其他衡量指标,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判断更为准确,但修正的霍夫曼系数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程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

五、结论

霍夫曼系数通过分析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判断区域工业化进程阶段,由于我国建国后所采取的特殊的工业优先战略,霍夫曼系数法对我国的判断与实际并不相符,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并未像西方国家一样由工业化而必然伴生城市化。基于这一思路,我们引入农村人口比率这一变量对霍夫曼系数进行修正,结果显示修正后的方法与原方法相比更具有合理性。

注释:

①这里指的是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标签:;  ;  ;  ;  ;  ;  ;  ;  ;  ;  

工业化阶段判断标准:霍夫曼系数法的缺陷及其修正&以江西和江苏为例_霍夫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